金陽
摘 要:會計信息化是中國會計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從會計信息化對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出發,分析了目前高職會計專業傳統實踐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基于會計信息化下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的主要思路。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會計專業;高職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6-0273-02
財政部發布的《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將全面推進會計信息化工作作為實現會計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重要措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鍛煉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與創業能力,培養、發掘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同時為企業選拔人才提供實踐能力的考查依據。在社會與企業信息化管理日益普及的大環境下,社會對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越發迫切,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熟練掌握信息化管理工具優秀人才的呼喚更是越來越強烈。目前傳統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已不適應信息化的要求,對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創新勢在必行。
一、會計信息化對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
“會計信息化”是指將會計信息作為管理信息資源,全面運用計算機、網絡通信為主的信息技術對其進行獲取、加工、傳輸、應用等處理,為企業經營管理、控制決策和經濟運行提供充足、實時、全方位的信息。會計信息化是信息社會的產物,是未來會計的發展方向。會計信息化不僅僅是將計算機、網絡、通信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引入會計學科。與傳統的會計工作相融合,在業務核算、財務處理等方面發揮作用,它還包含有更深的內容,如會計基本理論信息化、會計實務信息化、會計教育的信息化、會計管理信息化等。具有普遍性、集成性、動態性、漸進性的特點。
會計信息化對會計人員的知識和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會計人員樹立會計信息化的觀念,更加強調對會計管理職能的把握。對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有了新的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掌握數據庫、網絡技術等一系列新技術、新知識,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特別是信息化條件下,網絡技術的革命帶來企業管理、營銷方式、財務管理的革命,尤其是電子商務的出現直接影響了會計信息的處理和披露,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辦公方式,財務軟件向網絡化、管理型發展,迫切需要會計人員掌握必要的網絡和應用軟件知識。會計信息化要求我們在會計實踐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處理企業基本財務業務的信息化技能,還要培養學生對企業實際業務流程分析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二、高職會計專業傳統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1.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設置脫節。實踐課程安排往往過于獨立,一般安排在學期的期末實訓周,且實訓的內容形式簡單,不能把會計實踐教學和會計理論教學緊密結合。傳統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基本采用“1+1”兩條線路模式。一條線是財會專業課程,如財務會計、稅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財務分析、預算與控制等;另一條線是計算機應用相關課程,如計算機基礎、數據庫、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等課程傳統課程設置模式是先講解手工環境的會計原理與實驗,隨后再單獨設置一門或兩門會計信息化課程來完成會計業務的處理,傳統教學計劃中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時數一般偏少。
2.會計實踐教學系統性不強。只是在局部強化會計操縱的技能性和實踐性,沒有真正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在財會實驗教學中只涉及了財務軟件的模擬實驗,缺少相應的計算機財務管理、計算機審計及ERP管理軟件等課程的大型、綜合實驗該模式將手工會計與計算機會計隔離開來向學生傳授知識,使得學生無法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利于復合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
三、基于會計信息化下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要建立特色鮮明、“教”、“學”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就要認真分析教學目標的遞進關系,做好課程設計,設置符合市場和行業的需要的課程模塊,構建嚴密銜接、前后呼應的實踐教學平臺。
1.ERP沙盤模擬實訓體系的構建。該實訓主要解決“ERP是什么”的問題。ERP沙盤模擬實訓憑借其極強的體驗性、互動性、實戰性、競爭性、綜合性、有效性的特點,正被各類院校的相關專業所認可和接受。沙盤課程因其直觀性、動手操作性、團隊合作性而深受學生的喜歡,也因其教學方式的新穎性而為大家所關注,幾乎成為經濟管理類實踐教學的首選。會計業務貫穿于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對企業業務流程的全面理解是會計信息化人員的基本要求。而ERP沙盤模擬實訓是學生全面理解企業業務流程的平臺,在ERP沙盤模擬中,會計業務占有核心位置,通過沙盤模擬實訓可以使學生全面了解企業的生產運作,理解各項業務的發生對財務工作的影響。
2.一體化會計軟件綜合實訓。該實訓主要解決“會計軟件怎么用”的問題。通過ERP沙盤模擬實訓,學生對企業的管理過程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接下來進行會計業務一體化綜合實訓。成熟的會計軟件涵蓋資金流運動的全部過程,包括應收、應付、存貨核算、銀行對賬、總賬、報表等模塊,通過該實訓。可以提高學生的財務軟件操作能力,整體掌握會計軟件各個模塊之間的控制關系。目前國內眾多高校會計軟件的實訓主要是分模塊獨立進行的,數據量小,周期短,并且數據不夠連貫,沒有將完整的財務業務數據實施到軟件中,這樣對各模塊之間數據的聯系和模塊控制關系理解不深。本實訓將進行至少兩個周期的數據錄入。數據覆蓋企業管理的所有主要業務。保持數據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在可能的情況下加入供應鏈管理,將采購、銷售、庫存模塊納入信息化管理中,將資金流與信息流統一起來,這樣學生通過對軟件的學習和操作過程,熟練掌握會計軟件的功能,理解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完整過程,充分感受企業經營的連續性。
3.會計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實訓。該實訓解決“會計軟件怎樣設計“的問題。會計信息化人員的一部分是會計軟件的開發人員,因此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能力尤為重要。本實訓基于前面介紹的模擬企業綜合業務實訓的業務進行數據調查和業務流程分析,由于學生已經經歷了親歷親為的實踐,對被調查的仿真企業十分熟悉,避免了以往的通過查資料或憑空想象來分析業務。由于學生的經驗和能力相對有限,因此設計的系統相對于商品化會計軟件的功能要簡化許多。主要是將所學的系統分析的工具和方法綜合運用。設計業務流程圖、數據流程圖、ER圖、功能模塊圖。設計出關系數據庫以及進行程序設計。最后進行系統功能的測試。本實訓中設計的會計系統將由多名學生協作完成,可以按照系統分析和設計的階段進行分工,分別承擔分析人員、設計人員、編程人員、測試人員等角色,也可以按照業務范圍進行分工,分別承擔應收、應付、總賬、報表等不同子系統的分析設計。通過本實訓讓學生充分體會會計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各個階段、編寫每個階段的文檔資料,并且保持各階段文檔之間連貫性。同時也讓學生感覺到任何一個系統的成功設計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是需要靠團隊成員的分工協作和配合來完成。
4.會計信息系統實施實訓。該實訓解決“企業怎樣實施會計信息系統”的問題。該實訓培養會計信息化人員的咨詢和實施能力。結合企業特點制定會計信息系統實施方案、進行實施工作是本實訓的主要內容。如果上面的會計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訓中設計的系統比較成功,功能比較完善的話,可以將此系統實施于模擬企業;否則可以選擇商品化軟件進行實施工作。深入分析該企業的組織機構、業務流程。并基于ERP的管理思想進行業務流程優化。對企業的營銷、管理、財務、生產、采購、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業務流程進行整合,使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循環和周轉更趨通暢。設計企業信息化實施方案。包括網絡系統的實施和軟件系統的實施。根據企業的部門分布和業務流程。建立網絡規劃方案。包括網絡布線、交換機、路由器的調試,配置服務器等。其后進行會計軟件的安裝調試,然后進行系統數據的初始化工作,將模擬企業一個會計周期期初的各項管理數據進行整理、分類、編碼,形成會計信息系統的期初數據,錄入到系統中。測試通過,初始化工作完成。本實訓中指導教師應具有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實施的實際經驗,系統實施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成敗。具有實施會計信息系統能力的學生也是非常受企業歡迎的,因此本實訓在整個實訓體系中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四、結語
基于以上平臺可以對會計信息化建設的不同階段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進行模塊的選擇。該體系注重能力培養的系統性、層次性、連貫性和可操作性,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對實現高校學生與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所需人才的零距離奠定了基礎。當然也需要學校加大會計信息化師資隊伍的培養力度及實習基地軟硬件設備的配合。
參考文獻:
[1] 呂楠.會計專業信息化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財會通訊,2012,(6).
[2] 王慧瑜.高校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J].財務與審計,2010,(7).
[3] 吳曉江.實踐性教學在高職會計專業中的改革探析[J].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學,2010,(3).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