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強 張勇


摘要:隨著商業信用的逐步推廣,賒銷已經成為企業普遍采用的一種營銷策略,應收賬款也隨之大量生成。作為流動資產重要項目之一的應收賬款,其所占比例的高低對企業的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等均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應收賬款的合理運用能夠保證企業資金周轉順暢,維護企業的穩定性。就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的情況來看,應收賬款的管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因此,通過完善并加強其內部控制來降低企業賒銷的成本與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壞賬損失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2-0111-02
一、應收賬款內部控制概述
(一)應收賬款內部控制的含義
應收賬款是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因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而應向購貨單位或接受勞務單位收取的款項,是隨賒銷產生的一項債權。應收賬款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應收賬款包括應收銷貨款和應收票據等,狹義則僅指應收銷貨款。比例適中的應收賬款能夠起到擴大銷售、減少存貨、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等作用,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但過高比例的應收賬款則會增加企業經營風險,使企業正常經營活動受到影響,嚴重時甚至導致企業破產。這就要求企業相關人員做好應收賬款管理的各項控制工作,如應收賬款的核對、企業與客戶之間的往來簽認、賬齡的分析、風險評估等。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就是對應收賬款的明細客戶單位進行全面了解,并準確計算出應收賬款占總資產的比例,同時,對應收賬款的明細客戶進行動態回收的管理制度。
(二)應收賬款內部控制的目標
建立企業應收賬款內部控制應當達到以下基本目標:建立和完善符合現代化管理要求的內部賒銷組織機構,形成科學的賒銷決策機制、執行機制和監督機制,確保單位應收賬款管理目標的實現;建立行之有效的應收賬款風險控制系統,強化風險管理,消除隱患,防止并及時發現和糾正賒銷活動中的各種欺詐、舞弊行為,定期分析應收賬款的變動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相關信息。
(三)應收賬款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1.高額的應收賬款會使企業資金周轉發生困難
一項賒銷行為實質上是與客戶發生了兩項交易:一方面,作為銷貨方與購貨方的關系,將本企業所生產的產品銷售給顧客,是一項買賣交易;另一方面,作為債權人與債務人的關系,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內向顧客提供資金,是一項借貸交易。賒銷不斷擴大銷售,附加其后的則是不斷上升的應收賬款和不斷減少的現金,若到期應收賬款若多數難以收回,便會直接引發企業的財務危機。
2.高額的應收賬款增加了企業的風險成本
部分企業為了賬面狀況良好將賬齡已經很長的應收賬款作為企業的資產,在年報中依然列報,從而起到了粉飾企業財務成果的作用,掩蓋了回收失敗的風險。而應收賬款賬齡越長,其回收成功率越低,如表1所示。
3.高額的應收賬款會加大企業的費用支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的規定,采取賒銷和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的,按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和貨物發出的當天承擔納稅義務。即銷售一旦完成,雖未收到貨款,但稅法依然要求交稅,這就增加了企業的流轉稅及所得稅等稅費。同時,應收賬款長期不能收回,催收又產生收款費用,導致企業負擔加重。
二、我國企業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開始普遍采用建立在商業信用基礎上的結算方式。然而在我國,該種方式的運用還不夠成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環境不理想
一直以來,由于信用水平還未達到一定的標準,誠信貶值現象在企業中普遍存在,通過拖欠貨款來滿足本企業的資金周轉需要或是通過“賴賬”來提高本企業收益的現象比比皆是,惡意欠債的客戶屢見不鮮。
對于購貨方而言,拖欠貨款有其客觀原因,如經營不善、資金周轉遇到困難、短時間內無法償還款項等。但也有部分企業是故意拖欠貨款,甚至靠拖欠貨款來維持利潤,并利用這部分資金去進行再投資。而對于銷貨方,交易發生前往往對客戶的資信程度、還款能力、財務狀況等缺乏了解,未能做出恰當的評估以致企業應收賬款平均收款期較長,呆、壞賬發生率較高。當買方遲遲不還款時,銷貨方很難有有效的措施追回欠款,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費用。
(二)相關職能部門職責不明確
傳統的觀念認為,一個企業的銷售部門的職責是通過增加銷售額來提高本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財務部門的職責是根據各部門交來的原始憑證進行記賬。然而,銷售部門與財務部門的溝通一般也僅限于交單與做賬,兩者之間業務聯系脫節。當應收賬款變成呆賬、壞賬時兩個部門在承擔責任方面又相互推諉,從而造成企業自身的巨大損失。
(三)風險防范意識薄弱,應對能力差
現代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企業的經營很可能會因突如其來的意外而戛然終止,所以風險防范意識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賒銷制度,對逾期應收賬款是否能夠收回以及能收回的比率不能做到心中有數。資金是整個企業經營活動的命脈,一旦資金周轉出現困難而又不能及時解決的話,就很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四)缺乏正確的管理目標
目前,我國部分企業還未認識到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性,管理層在看報表時多關注企業當期的利潤多少,在評價一個企業管理者的業績好壞時,也多以利潤指標為準繩,忽視應收賬款回收率等指標的建立與評價,缺乏內部控制系統管理。
三、加強企業應收賬款內部控制的對策
(一)建立客戶資信管理檔案
企業應利用各種途徑對客戶的信用進行全面調查,對客戶的信用進行評價,建立客戶資信檔案。根據資信等級來決定客戶享有的信用條件,對于等級過低的直接拒絕賒銷,防患于未然。
1.通過銷售部門直接獲取資料。銷售部門應加大與企業有業務往來單位的資信調查力度,通過當面向客戶詢問、查看記錄等方式了解收集所需資料。工作當中要設法得到客戶的積極配合,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2.通過客戶的報表了解情況。主要是閱讀與分析客戶的財務報表,估測客戶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等。
3.從其他相關部門獲取資料。利用社會經濟相關部門的資料,如銀行的信用資料以及從稅務、工商管理、證券交易等部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
資料搜集完畢后可通過5C評估法或信用評級法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從而進行信用評估。基本模式如表2所示。
(二)制定合理的激勵政策
在解決應收賬款內部控制所存在的問題時,我們應選用適當的激勵方式,在正確評估員工工作成果的基礎上給予合理的獎懲,激發他們為組織努力工作,保證員工行為的良性循環。
作為銷售部門的管理層,在考核銷售人員的銷售業績時,不僅僅要看銷售額的多少,更要關注因賒銷而產生的應收賬款的回款情況。如果銷售額很高,回款情況又好,則給予銷售人員一定的獎勵;如果銷售額很高,但回款情況很差,則給予銷售人員較輕的懲罰;如果銷售額不高,回款又差,則給予其較嚴厲的處罰。當企業在考核銷售部門管理層的業績時則要考慮企業所有應收賬款的回款情況,并依據回款情況向其發放工資和獎金。就這樣通過把應收賬款的回款工作具體落實到每一個銷售人員或管理者的身上,才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更好地為企業服務,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三)完善壞賬準備金制度
企業的應收賬款是建立在商業信用基礎上的,這就可能因購貨人或者付款人拒付、破產、死亡等原因無法收回而產生壞賬。壞賬準備是對應收賬款預提的,用來對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進行抵消。根據穩健性原則的要求,企業應當定期或至少在年度終了時對應收賬款進行檢查,并預計可能產生的壞賬損失。新的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因應收賬款無法收回而遭受的壞賬損失,只能采用備抵法,按期估計壞賬損失,計入當期費用,同時建立并提取壞賬準備,發生壞賬時,沖銷已計提的壞賬準備金和應收賬款。
企業按應收賬款余額的一定比例計提壞賬準備金,來削減真實發生壞賬時所產生的風險,使得企業當年會計報表上的利潤不至于波動太大,從而起到“未雨綢繆”的作用。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和計提比例是由企業自行確定的,但方法一經確定,便不得隨意變更,如果需要變更,則應該在報表附注中加以說明。
為了提高企業防范風險的能力,除了完善壞賬準備金制度外,企業還應加強對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財務部門應建立應收賬款明細賬,時刻監控應收賬款的增減和到期情況,及時向管理層反映并請示處理方法。此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在賒銷時盡量采用應收票據結算方式或將應收賬款抵押或轉讓出去來獲得流動資金等方法來增強企業抗御風險的能力,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四)健全內部控制體系
應收賬款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分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個部分。
1.事前控制。通過對應收賬款的平均收款期、應收賬款周轉率、最高的賒銷額等指標規定一個科學的計劃標準來加強對賒銷行為的管理。在正式簽訂銷售合同前應由獨立的第三人對合同的內容及條款等進行審核,審核無誤后方可簽訂,以嚴格銷售合同的管理,完善賒銷手續等。
2.事中控制。財務人員至少在每季度末通過電話或函證的方式與客戶進行對賬。主要包括應收賬款的金額、還款日期、還款方式等,以確保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實施對賬程序還可以幫助財務人員隨時掌握客戶賒欠情況、公司總的賒欠金額等信息,提高企業應收賬款日常管理的效率。
3.事后控制。客戶拖欠貨款的原因各不相同,企業應根據各單位的具體情況制定恰當的收賬政策,采取不同的催收方法。對于信用一直良好的企業,由于資金周轉困難而導致的拖欠,企業可與其進行協商解決,必要時可準予其延期付款;對于信譽差、惡意拖欠的企業,應成立專門的清欠小組對其加緊催收,必要時可運用法律手段。同時,因為收取賬款的很多步驟都會發生費用,管理者還要在收賬費用和減少的壞賬損失之間做出權衡。
(五)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力度
內部審計是由各部門、各單位內部設置的專門機構或人員實施的審計,主要監督本部門、本單位的財務收支和經營管理活動。其主要是針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而開展的一項評價活動。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的內部控制活動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同時,內部控制的好壞也是內部審計的主要內容。企業負責內部審計的人員對銷售部門的銷售業務應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專項審計活動,查看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檢查是否有列示異常的應收賬款、銷售合同方面有無重大差錯、收賬人員是否有玩忽職守或徇私舞弊故意不收回到期賬款等現象,從而確保應收賬款能夠到期收回,避免出現因管理不善而導致的挪用、貪污等行為,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參考文獻:
[1] 荊新,王化成,劉俊彥.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 鐘金本.淺談企業應收賬款管理[J].財稅統計,2010,(12).
[3] 何永明.對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分析[J].會計與審計,2010,(11).
[4] 宮艷杰.簡析企業應收賬款管理[J].理論研究,2010,(9).
[5] 曾琦.如何針對應收賬款實施全面風險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0,(9).
[6] 屠建清.優化應收賬款管理四舉措[J].財務與會計,2010,(8).
[責任編輯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