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陽

導演:成田岳 加藤裕將藏
編劇:金子茂樹
主演:山下智久 長澤雅美 榮倉奈奈
類型:劇情集數:11
制片國家:日本
出品時間:2007
出品公司:富士電視臺
2000年初,是網絡文學新興和大熱
的時候,痞子蔡的著名小說《第一次親密
接觸》就是借網絡載體一炮走紅,當它變
成紙質書出版的時候,封面的左上角鄭重
其事地打上“網絡文學”的標簽。到底什
么是網絡文學呢?在我看來,網絡文學最
初的定義就是“網戀文學”,痞子蔡、安
妮寶貝、寧財神、三七、李尋歡……這些
網絡作家的成名作都是寫的網戀。現在談
“網戀”或者“網絡文學”,已經變得落
伍,甚至是不合時宜的,在一個微博受
眾大于《新聞聯播》的今天,所謂網絡文
學,已經遠遠不局限于網絡,它是一個傳
播平臺,相對于傳統出版物而言,它更民
主,因而也更自由。
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在2011年大熱
的穿越劇。所謂穿越就是穿越時空,這只
是故事的一個背景,一種手段,但是在這
種手段剛剛在國內興起的階段,人們往往
會興奮于形式本身,而不是這種形式能給
內容帶來的變革與影響。其實說2011年
是穿越劇“剛剛興起”都不盡準確,遠的
不說了,2006年友邦日本就有一部穿越
劇叫《求婚大作戰》。該劇于2007年首
播,創下了“日劇奧斯卡”創辦以來首度
“5冠軍”記錄。一共囊括最佳作品、最
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還有
最佳女配。該劇被中國香港引進播出后,
也引發了大規模的觀劇潮。到底它講了一
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巖瀨健和吉田禮是從小學就在一起玩
的青梅竹馬,明明對彼此都心存好感,就
只差說出“喜歡”二字,可是禮最后怎么
就成了多田老師的新娘?直到站在禮的婚
禮宴席上,健才感到了一種追悔莫及的悲
痛,這股強烈的情感引來了妖精的同情,
妖精施展魔法幫助健回到過去,改寫歷
史,可是縱使一次又一次地穿越,健的始
終躊躇不前,禮的始終欲言又止,使兩人
的關系終無突破性變化。最后,健突然意
識到讓心愛的人幸福也是一種快樂,他放
棄時空穿梭,在宴席上向禮獻上最誠摯的
祝福……
要說穿越形式,日劇也非常講究。
婚禮上,好友用幻燈片播放新娘不同
階段的照片,小學、中學、大學、踏入社
會……妖精施展法術,讓男主角穿越到照片
上的時間刻度。一集一張照片,一集穿越一
次,這種形式把兩個人的故事串起來,可謂
別致用心,但這僅僅是一層糖紙。真正滋味
悠長的還是包裹在里面的糖。
這顆糖的滋味也并非前無古人后無來
者,但好在它非常大眾,許多人大抵都嘗
過這種滋味吧?就像該劇在DVD盒子上
的一句話,“人總是等到失去后才知道珍
惜,如果可以從頭來過,是否就可以彌補
缺憾,達成心愿?”在該劇看來,沒那么
簡單,就像妖精說的,“人類是愛找借口
的生物。一邊為自己找借口一邊后悔的是
人類,希望人生可以重來一次,了無遺憾
的也是人類”。 這是妖精從個體命運中
推算出的人類集體毛病。
這不由讓我想到國內紅得發紫的穿越
劇《步步驚心》,一個女白領穿越清朝,身
不由己卷入“九子奪嫡”的紛爭。題材很
大,但看不到個人的命運。我想這很可能跟
我們長期以來形成的意識形態有關——凡是
都要大歷史,大題材,大寫慣了就容易形
成一種腔調和做派,大浪淘沙之后,再看
那些大作品,往往又只剩下一種腔調和做
派。最著名的穿越作品,例如美國的《回到
未來》、中國香港的《難兄難弟》,甚至周
星馳的《大話西游》,還有日本這部《求婚
大作戰》,關注的都是普通人的命運,觀眾
看的也是普通人穿越之后如何認清自己——
而不是改寫歷史——這才是真正的有價值的
東西,如果買櫝還珠式的專注于穿越本身所
帶來的驚險與刺激,那么每集穿越一張照片
的形式很快會讓人審美疲勞并且興致索然。
《求婚大作戰》顯然沒有那么膚淺。
男主角健回到學生時代,還是不敢
鼓足勇氣對她說“我喜歡你”,據悉,該
劇在香港播的時候,有不少觀眾恨鐵不成
鋼地罵他“廢材”。可見性格決定命運,
在緊要關頭之際,當健終于說出“我喜歡
你”的時候,魔法讓他回到現在,卻發現
新郎依然不是自己。那么,這趟穿越之旅
對于主人公有何意義呢?這趟穿越到底改
變了什么呢?
最直觀來看,改變了照片上的內
容——原本女主角委屈、難過、掉淚的畫
面全都變成了微笑的樣子——穿越過去,
男主角才明白自己當年是多么的幼稚,完
全不能讀懂一個“少女的祈禱”,任性而
不懂承擔地去辜負一個喜歡自己的少女,
到頭來拼命穿越,以為靠量變就能起到質
變。他也沒有什么好奢望的,唯有在一次
次的穿越中去認領遲到的暗示,修正少年
的不懂事,把新娘過去一張張不開心的容
顏全都變成笑臉,至于自己能否牽手成
功,他早已置之度外……看到這里,已經
沒有人再去關心妖精的出現是否合理,穿
越這種行為能帶來多么陰差陽錯的搞笑,
所有觀眾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男主角拐了
個彎的溫柔和一個沒有來得及發生的吻。
此外,唯美的音樂、喜歡的唱片、棒
球服上的第二粒紐扣、藍色百褶裙、寫著
同桌名字的半塊橡皮、棒球、棒球服上的
第二粒紐扣、畢業時的紙飛機、新年觀看
的焰火、沒有遞出去的情書……日劇最擅
長營造的生活細節在這部劇中均有出色體
現。盡管我們和日本的生活方式有諸多不
同,生活壓力和交往方式都大相徑庭,我
看完了之后都不太清楚“甲子園”到底是
怎樣一種形式的比賽,影片也沒有做出更
詳盡的解釋——因為日劇的所有收益都在
本島,所有創作之初就沒有考慮到島國以
外的觀眾的理解障礙。但這都沒有關系,
因為它絲毫沒有打斷我觀劇時流暢而飽滿
的情緒。
喜歡這部劇,還有一個小小的原因:
我身邊有一個男性朋友在看完這部劇之
后,情不自禁去翻閱畢業紀念冊,忽然留
意到他的前后左右經常站著一個羞澀的女
孩……他一時間感慨萬千,激動地給那個
女孩打電話,女孩早已經結婚。談笑間,
女孩很大方地承認自己當年的暗戀,而我
那位朋友竟無語凝噎……
我不能說任何好的文藝作品都應該
文以載道,但是拋開娛樂的功效,如果能
夠給人以啟示,那真是再好不過了。每個
人的一生都充斥了大大小小的遺憾,回首
往事,大家總會說,如果那個時候我這么
這么做了就好了,其實就算真讓我們回到
過去,再怎么改變過去,自己還是不會改
變。笑納過去,改變現在,迎接未來。恐
怕才是編導想要在這部唯美追悔之作的弦
外之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