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術,是指醫生用醫療器械在病人的身體上進行的切除、縫合等治療手段。
手術的歷史非常久遠。在原始時代,原始人靠摘果子、捕魚為生,那個時候,他們經常會受傷。當時的人們會想辦法拔掉扎進皮膚中的刺,或者消除傷口處的膿水,這就是最早的手術。在距今大約兩萬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就開始用鋒利的石頭,在頭蓋骨上鉆出窟窿,對整個頭蓋骨進行手術了。
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古巴比倫就出現了專門的外科醫生。古巴比倫的法典《漢穆拉比法典》中有一項規定:如果醫生給病人做手術失敗,醫生的雙手就要被砍掉。由于醫生需要冒著巨大的風險來做手術,所以患者想要接受手術,必須支付很多的手術費。
印度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便制造出很多手術工具,發明了很多手術的方法。由于那時的印度法律規定,犯罪的人會被割掉鼻子。因此,出現了給失去鼻子的人做假鼻子的手術。這種手術也可以看做是最早的整形手術了。
理發師出身的外科醫生
歐洲中世紀的理發師,不僅負責理發的工作,還充當著解剖醫生的角色。當時的醫生認為,解剖會讓自己的雙手沾滿鮮血,所以他們找來用剃刀的理發師幫助自己完成解剖的工作。在進行手術的時候,醫生只對手術下達命令,而實際動手術的人卻是理發師。
被稱為“近代外科醫學之父”的法國醫生巴累,就是一名理發師出身的外科醫生。
1536年,他開始為戰爭中的傷員進行治療。當時,醫生用滾開的油給槍傷消毒,靠灼燒動脈來止血。這樣的治療方法,不僅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還會對他們的生命造成威脅。而巴累用玫瑰油、蛋黃和松脂等原料做成消炎軟膏,用結扎動脈來止血的方式,則大大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此外,他還發明了人造假肢和很多外科手術工具。通過不斷的努力,巴累終于由理發師成為了受人尊敬的外科醫生。
最早進行手術的時候,最大的問題是沒有麻醉劑。沒有麻醉劑,直接用刀子劃開皮肉,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人們為了緩解手術時的痛苦,只能用酒把自己灌醉或吸鴉片。
麻醉劑的發明及應用是中國古代的醫學成就之一。東漢末期,著名醫學家華佗發明了“麻沸散”,作為外科手術時使用的麻醉劑。華佗發明和使用的麻醉劑,比西方醫學家手術時使用的乙醚(mí)、“笑氣”等麻醉劑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華佗是麻醉劑的第一個研制者和使用者。
近代最早發明全身麻醉劑的人,是19世紀初期的英國化學家戴維。戴維由于長期受到頭痛的困擾,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吸入了一氧化二氮氣體。在吸入的瞬間,他感到無比舒服,頭痛也隨之消失了。
“哈,真是神奇!只要吸入了這種氣體,不僅可以消除疼痛,還能讓人發笑。這些氣體有沒有更好的用處呢?”這時,他想到了手術時發出痛苦叫聲的患者。
“對了!如果利用這種氣體,就可以減輕患者手術中的痛苦了!”
此后,戴維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介紹了在手術中使用一氧化二氮氣體的方法。但是,當時沒有人對戴維的論文感興趣。由于人們吸入一氧化二氮氣體以后,會忍不住發笑,所以人們便將這種氣體稱為“笑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吸笑氣的聚會流行一時。戴維最初希望將這種氣體用于手術,結果卻變成了人們取樂的工具。
除了笑氣以外,人們吸入乙醚以后,也會感覺很舒服,因此在很多聚會中,人們也經常吸入乙醚。美國一位外科醫生在一次聚會中發現,人們吸入乙醚之后,即使手上和臉上受了傷,也絲毫感覺不到疼痛。于是,他便使用乙醚,成功地進行了切除頸部腫瘤的手術。在此之后,人們還陸續發現了新的麻醉技術。由于減少了手術中的痛苦,外科手術從此發展得更加迅速了。
(選摘自《小醫生一定要知道的醫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