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日方
資產管理規模與資產管理結構:變化主要來自債券基金
始于2011年四季度的固定收益類基金大發展對基金行業產生了一系列影響,從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募資產管理規模,到部分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募資產管理結構,均出現顯著變化。在債券市場反彈、管理層加快市場發展的背景下,截止2012年7月13日已成立的固定收益類基金基本數量已達236只,其中債券基金185 只、貨幣基金51 只。
(一)公募資產管理規模
2012年以來,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出現波動,由一季度的繼續回落轉為二季度的快速回升。我們認為,引起變化的原因主要是創新產品的發行與債券類產品的擴張。
從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募資產管理總規模看,2012 年二季末較去年年末已出現上升,這也是自2009 年以來的首次規模正增長。與2011 年末相比,基金總規模增加了507.01 億元;與2012 年一季末相比則增加了2365.9 億元。這種變化說明,2012 年二季度創新產品的發行對公募資產管理規模產生了積極作用。
從公募資產管理凈值總規模看,基金管理公司的排名變化則凸顯出債券類資產對管理規模的影響。與2011 年末相比,2012 年二季末新進入排名前15 名的基金管理公司有招商基金和鵬華基金,其中招商基金的債券類管理資產規模增長了60.74%、鵬華基金則為81%。同期,前15 名中排名出現上升的基金管理公司是廣發基金、匯添富基金、富國基金,這三家公司的債券類資產管理規模分別上升99.58%、1178.55%、54.19%。
(二)公募資產管理結構
結構變化進一步說明了規模增減的原因。2009年以來的數據顯示,主動固收類基金和被動指數類基金成為規模逐年上升的品種;截止2012年二季末,占比提升最快的品種也是主動固收類基金和被動指數類基金。因此,著重在這兩類品種上進行創新與發展的基金公司成為規模變化的受益者。
主動固收類基金包括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2009年至2012年二季末占比分別為13.06%、12.39%、21.42%、27.1%;主動權益類基金包括各類股票基金,2009年至2012年二季末占比分別為42.02%、41.87%、36.29%、32.04%;主動混合類基金包括保本基金和混合基金,2009年至2012年二季末占比分別為31.7%、31.77%、28.3%、25.3%;被動指數類基金包括股票指數基金和債券指數基金,2009年至2012年二季末占比分別為13.22%、13.97%、13.99%、15.55%。
在國內固收類基金中,債券基金與貨幣基金的比例也在發生變化。其中債券基金占比由2007年的36.38%上升至2012年二季末的44.31%,期間2010年曾達到49.43%。
這一比例變化說明,貨幣基金是固收類基金的主力,2007年以來其占比從未低于50%;但2012年貨幣基金占比出現下降、債券基金有所上升,因此在2012年以來主動固收類基金的規模上升中,債券基金的擴張速度更為顯著。
實際數據顯示,與2011年末相比,債券基金規模增長了1244.03億元,增幅為76.71%;同期貨幣基金規模增長652.57億元,增幅為22.13%。按基金管理公司數量統計,2012年二季末債券基金管理規模出現上升的占比為60.29%,其中增幅超過1倍的比例為22.06%、增幅超過50%的有20.59%。
引入基金全效資產規模:基金公司增量不增收
在基金公司公募資產管理規模上升的另一面卻是基金公司收益并未同步上行。以全效資產規模口徑統計,2012 年二季末計入統計的68 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募全效資產規模總計為17818.92 億元,較2011 年末增加778.8 億元,較2012 年一季末增加787.03 億元。但是與公開披露的基金資產凈值規模相比,2012 年末的差值為-6617.49 億元,這是自2007 年以來差值又一次超過負的6000 億元。
所謂“全效資產”,是從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費用收入的角度出發,以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費1.5%作為基準管理費率,各只基金的全效資產根據該基金的管理費率和基準管理費率的比例,對資產凈值進行折算。因此,全效資產為投資者呈現出基金管理公司實際管理費收入的變化趨勢。
基金管理公司的全效資產規模低于基金資產凈值的趨勢擴大,說明基金管理公司的實際管理費收益上升幅度遠低于同期資產管理規模的升幅。這一現象自2007 年開始有所加劇,即體現出基金行業的競爭激烈,還反映出創新對推動基金費率改革的作用。
導致基金管理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增量不增收的主要原因是,創新產品及債券基金的管理費率普遍低于1.5%的基準費率。目前,我國債券基金的管理費多為0.7%、貨幣基金為0.33%,而新推行的理財債基進一步減低為0.27%。
無論是2007 年還是已過“中局”的2012 年,發展最快的債券基金、貨幣基金和指數基金均為全效資產與資產凈值差距最大的品種。因此,對于基金管理公司而言,規模影響力與規模效應正處于“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階段,或者說在激烈的競爭下,市場份額更為重要。
財富管理行業競爭加劇,基金管理公司積極轉型
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年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發表了題為“我們需要一個強大的財富管理行業”的主題講話,他指出“基金管理公司應當加快創新發展步伐,服務實體經濟”,為基金管理公司轉型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
截止2012年7月中旬,我國已有73 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同時私募、信托、券商、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及其資產管理公司均已進入財富管理領域。在激烈的競爭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著力發展低風險、低費率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和被動指數型產品,是行業經歷多年低迷后的積極轉型。
我們認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2012 年以來的資產管理規模變化、資產管理結構變化及其全效資產規模變化,體現出大多數基金管理公司能夠結合基礎市場發展、資產管理發展需求、行業發展經驗放棄對股東利益最大化的一味追求,而將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作為首要目標,這是市場化財富管理行業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