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林
國內鋼鐵貿易企業正在遭遇罕有的隆冬。準確講,該行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一場生存危機。在國內,主流觀點一直認為,鋼鐵業的興旺與強大是大國的重要標志之一。包括早年的“超英趕美”和“以鋼為綱”等豪邁口號,一直在鋼鐵業反復演繹。業內的數據顯示,現在全國年近8億噸的產能,有近七成是在2000年以后建成及增加的。亦即建國后的前50年,該行業雖然一直在“大干快上”,卻僅只實現了現有全部產能的30%左右。
2005年后,鋼鐵業就逐漸顯現產能嚴重過剩的態勢,導致其早就是微利時代,甚至是衰退期,現在終于累及鋼貿企業。后者是鋼鐵廠與最終用戶之間的中間商,也曾興旺發達了很多年。但其最主要的傳統經營模式如“屯貨貿易、鋼廠代理和融資貿易”等,在近幾年宏觀調控、尤其是對樓市的嚴厲調控和始自2011年初的經濟增速下行中,遭遇終止,之后便是噩耗連連。
鋼貿企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又是本大利薄的行業,靠著龐大的銷售量和其間些微的利差過活。其悲催的行規就是,這類企業在向上游鋼廠訂貨時,需要預先支付巨額定金;在向下游最終用戶供貨時,又要墊資數月、或者更長,而這些流動資金全部來自銀行融資。目前傳統的銀行融資仍是鋼貿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約占50%。
在經濟景氣及正常階段,由于銀行的強力支持,包括鋼貿企業在內的上下游之間,尚可運轉有余。而一旦宏觀及樓市調控緊繃、銀根收緊、2009年經濟刺激政策不再,尤其是在經濟增速明顯持續下行之時,“鐵公基”等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總額和增速明顯放緩、甚至下降。由此引發對各類鋼材的需求,包括汽車制造和地產,幾乎消失的無影無蹤。
原來大家都以為受宏觀調控影響最大的行業,應該是地產商。現在的數據和事實皆在指向就是實體經濟中最大的產能過剩產業——鋼鐵業。業內有指,未來一定會深刻影響到至今表面上還好看的銀行業。因為當下銀行業最流行的有三句話:“防盜防搶防鋼貿”,幾乎都與鋼貿企業有關。
5月底時,銀監會認為,從信用風險角度來看,風險敞口最大的高危行業依次為:政府融資平臺、鋼鐵行業、有色金屬、房地產等;鋼鐵和有色行業已跳升超過房地產。鋼鐵業的產能過剩在加劇,但新的產能還在不斷增加,包括寶鋼在廣東湛江的千噸鋼新項目等;新一輪“穩增長”又難再現2009年刺激經濟時的榮景,銀行對鋼貿商堅守只緊而不松的信貸紀律,該行業的苦日子和悲情故事,或許剛剛才開始。
《悲慘世界》是法國大牌作家雨果的傳世名著。但有很多跡象在顯示,國內鋼貿商正在成為2012版《悲慘世界》的不二主角。
一、鋼鐵行業已經成為宏觀調控下的最大受害者,其受害程度應該遠大于地產商,幾個數據均可佐證:目前滬深兩市市凈率最低的行業就是鋼鐵板塊,股價跌破公司凈資產值最多的,主要也是鋼鐵股。鞍鋼股份去年全年盈利虧損21.46億元人民幣;本月6日,公司再發預虧公告:上半年公司將再虧19.76億元。
二、數十年來“以鋼為綱”的國策,導致今日的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依然還沒有看到有任何緩解的出路與希望。
在鋼企今年一季報中,全國80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第一季度累計虧損就超過10億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80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638.88億元,同比減少0.95%,實現利稅151.84億元,同比大幅減少64.8%,實現利潤為-10.34億元,虧損面為33%。
三、由于國情和體制原因,鋼鐵企業繼續做大做強的步伐與沖動,絲毫未受影響。廣東湛江、廣西防城港等地和其他地方的新上大項目,依然是誰也擋不住,當然都是單個項目動輒千噸鋼、或數百億元的大手筆投資。
四、因為鋼貿商是資金密集型行業,一方面,受到上游鋼廠產能嚴重過剩的擠壓,另一方面是下游需求的快速下降。樓市投資降溫、汽車需求不再旺盛,包括家電用鋼等。經濟結構調整、遏制基礎設施的過度投資等,必將會減少對初級鋼鐵產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