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昕
有一種病,你為它付出了財力、精力,甚至你年輕的容顏,你因此疲憊、邋遢、失業、失戀,你卻還是視之為“小病”。這就是過敏性鼻炎,一個困擾了全球接近30%的人的“小病”。
沒多少人將過敏性鼻炎視為大病,但其中的痛苦只有當事人清楚。
每天要睡十二三個小時,中午不睡兩個小時,整個下午基本就要泡湯,而一天所剩時間,還有不少要用來打噴嚏、擤鼻涕!頂著常年不退的黑眼圈和紅鼻子,整天昏昏欲睡,沒有一件事能好好做!
被鼻炎糾纏的小王,因為這樣的工作狀態被炒了魷魚。
學生小林的表現卻是無法低頭看書,一低頭,不是鼻塞,就是流鼻涕。
有些人則因此睡不好覺:一躺下,鼻子塞得沒辦法呼吸,只能張口呼吸,隔天起床,嗓子火辣辣地痛。
被過敏性鼻炎纏身的人,在我們周圍比比皆是。
過敏性鼻炎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除了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和鼻涕倒流等不適外,還常有眼癢、流淚、眼痛、眼腫等癥狀;患者睡不好覺,常口渴、疲倦、頭痛、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也因此低落。
鼻炎纏身,不少人都會采取一些措施,但往往收效甚微。
但是,專科醫生說,藥物治療過敏性鼻炎,絕大部分效果是明顯的。
那么,問題出在哪里?
有效的藥,無效的治療
過敏性鼻炎不是無藥可治,反復發作的主要原因是亂選亂用藥物。
●治療指南,養在深閨少人識
早在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眾多專家便共同擬定了《變應性鼻炎及其對哮喘的影響》(簡稱ARIA),作為過敏性鼻炎的認識和治療指導。
ARIA根據過敏性鼻炎癥狀嚴重程度,將過敏性鼻炎分為輕度和中重度,前者是指只有鼻部癥狀,但不影響日常生活,后者則指已經伴有睡眠、精神問題,明顯影響工作和生活;而根據每次發作時間,又分為間歇性(每周不超過4天,或病程不超過4周)和持續性(每周超過4天或者病程超過4周)。
根據上述病情分類,按階梯性實施治療,包括何時用抗組胺藥、鼻用糖皮質激素,何時加用減充血藥物,都有較為明確的說明。
但是,這個詳細的規范似乎養在深閨少人識。不僅是患者,很多醫生也不清楚這種階梯治療的方法。一些耳鼻喉科醫生比較看重手術治療,對病情遷延的鼻炎,并不熟悉其煩瑣的階梯治療方法。
讓醫生熟悉并應用治療規范,當然重要。不過,患者也要學會聰明看病:現在很多醫院已有明確的分科,過敏性鼻炎最好看變態反應科或者鼻過敏專科。
●有效用藥:分級、對癥、更換
“分級”,指的是輕度、間歇性的鼻炎患者,一般只要口服或者局部應用抗過敏藥;而中重度的患者,則首選鼻用糖皮質激素。持續性的過敏性鼻炎患者,有條件的可選擇免疫治療。
同樣是患過敏性鼻炎,往往有不一樣的癥狀,在分級的原則上,還要對癥選藥:
常流鼻涕者可用抗組胺藥物(我們平時所說的抗過敏藥),減少血漿滲出、腺體分泌,緩解鼻癢、打噴嚏和流涕等癥狀。
如果主要癥狀是鼻塞,使用鼻用類固醇藥物效果更明顯,還能改善白天的疲乏狀態。鼻用糖皮質激素起效相對緩慢,需要數天或數周的時間才能達到最大療效,因此,使用時要保持規律性和持續性。
鼻塞特別嚴重者,則可以聯合使用減充血劑。但使用這類藥一般不宜超過3天,以免引起藥物性鼻炎。我們熟悉的感冒藥,如新康泰克、日夜百服寧,其中所含的劑量不一的鹽酸偽麻黃堿,就是用于緩解感冒鼻塞癥狀的,服用也不宜超過3天。
另外,專家建議應不時地更換藥物,因為鼻炎治療一般都是長期的,即使藥物毒性不大,長期累積對人體也會有一定影響,更換藥物可避免這個問題。
鼻用類固醇藥物,越貴越好嗎?
在醫生看來,理想的鼻用類固醇應好吸收,在呼吸道駐留時間長、分布合理;在口咽部和全身組織中則分布少、駐留時間短,全身清除快,代謝產物無毒性。
不過,目前似乎沒有一種噴鼻制劑可以達到這些要求,即使是價格昂貴的藥物。幾年前美國就曾做過相關試驗,發現不同的鼻用皮質類固醇,在控制變應性鼻炎癥狀方面,效果相差并不大。所以,貴的藥并不一定就好。
但患過敏性鼻炎的小兒在用藥時,則要求比較嚴格,如內舒拿(糠酸莫米松)2個月以上的嬰兒就能用了;輔舒良(氟替卡松)4歲以上的孩子才能用;伯克納(倍氯米松)適合6歲以上的孩子使用;至于雷諾考特(布地縮松),則要求孩子12歲以上才能用。
免疫治療,治標也能治本
過敏性鼻炎是一個免疫系統疾病,免疫治療(就是我們常說的脫敏治療)自然也就是治本之計。在免疫治療出現并應用于臨床時,業界都以為可以徹底解除過敏性鼻炎的困擾了。
但是,后來醫生發現,接受免疫治療者,只有一半的人能長期擺脫過敏性鼻炎。期待與結果的落差,加上治療過程比較長,很多人放棄了這個治本的嘗試。
其實,免疫治療可減輕過敏反應,抑制嗜酸性粒細胞在鼻部的浸潤,使過敏性鼻炎癥狀明顯緩解,降低對抗組胺藥物、激素的需求量。有數據表明,進行免疫治療一年后,可以減少藥物依賴60%,有效率可達80%以上。
而且,過敏性鼻炎患者一般是過敏性體質,往往不只對某種物質過敏,免疫治療可以明顯減少其對新過敏原的反應,或者使其敏感性降低。這么一來,過敏性疾病便不會繼續發展。
免疫治療,并不是藥物無效后不得已的選擇。如果有明確的過敏原,其實應該在疾病發展至不可逆階段之前及早應用,作為藥物治療的補充,從而控制疾病的進程。
有過敏的鼻息肉,術后要用藥
鼻炎一鼻塞一鼻息肉一鼻塞,有些人鼻炎和鼻息肉總是如影隨形,切除了鼻息肉緩解了鼻塞,可是不久又出現鼻塞,息肉也易復發。是鼻炎引起鼻息肉,還是鼻息肉加重鼻炎呢?
鼻息肉的形成有很多原因,過敏性鼻炎使得鼻黏膜長期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細胞聚集,就是一個重要成因,而這樣形成的鼻息肉,不能一切了事。
因為手術不能去掉鼻息肉生長的源頭。
過敏性鼻炎導致的鼻息肉被切除后,因為術后鼻黏膜本身的加溫、加濕、凈化等功能的恢復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所以手術切除鼻息肉后,患者應長期隨訪。加上過敏性因素,鼻黏膜容易水腫,所以這段時間還需要局部使用抗組胺藥或激素類噴鼻劑,以抑制鼻黏膜水腫,預防鼻息肉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