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潔

交網絡=Facebook嗎?環顧一下自己的社交生活,你會發現:你認識Facebook或者人人、開心網上那些被你“like”最多的用戶嗎?你見過微博上@你和轉發你最積極的用戶們嗎?相反,最能說明你的現實社交生活的是一同工作合作過的人,曾經見面交換過名片或者交談的人,是你撥打過的電話,發出過的短信。
去年LinkedIn收購的一個名為CardMunch的應用,使linkedin的用戶免費而方便地轉錄和整理商業名片上的信息,并連接到其LinkedIn個人資料上。LinkedIn聲稱,“現在你知道可以了解名片持有者是誰,曾在何時何地做過些什么事了”。
顯然,電子名片正在突破手機通訊錄成為移動社交的新敲門磚,不僅可以切入人們的商務社交,而且使用戶采用一種全新而又獨特的方式向世界范圍內的朋友分享自己的聯系信息和其他資料。而未來,電子名片有可能為用戶打造一張獨特的ID,整合他們的所有社交生活。
從電子名片進入商務社交
“紙質名片本身就具有社交屬性,通過交換電子名片進入商務社交,我覺得中國可能會率先在手機上出現linkedin這樣級別的網站。”北京友錄在線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曾袆安說。
友錄在線推出的一款名為“友聯系”的移動社交產品剛剛低調上線一個月,便引起了不少關注,有數萬用戶開始使用。“友聯系”的核心理念就是通過提供電子名片服務切入人們的商務社交,這款軟件可以免費幫助你掃描紙質名片并轉換成聯系人信息反饋給你,同時篩選你的聯系人列表,看哪些人已經在友聯系上,查看并認識好友的社交人脈,你也可以通過遞電子名片、創建或參加聚會并參與聚會討論的方式在線認識新朋友。
作為曾袆安的第三次創業,友錄在線天然的社交基因與曾的前兩次創業經歷有關。1999年,曾袆安做為公司第一個職員加入Chinaren.com,任技術總監,與陳一舟、周云帆、楊寧一起打造了代表中國年輕一代網上生活的產品“校友錄”,后來賣給了搜狐;2002年,曾袆安又與陳一舟一起創建了千橡互動;而這一次選擇在中國移動商務社交領域創辦一家公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他說自己“只會做社交”,而目前社交網絡在偏娛樂市場領域已經是大玩家在充分競爭了,騰訊、開心、人人等網站把現有用戶延伸到手機上非常容易,反而是商務細分人群留給創業公司的空間更大。
曾袆安最早的想法是做手機通訊錄。2010年,他和幾個朋友創辦友錄在線后很快推出了一款名為友錄通訊錄的工具類產品,到目前已經有近千萬的用戶。
不過在此期間,有兩件事引起了他們的反思,一個是微信、米聊的迅速走紅;另一個是蘋果手機的大規模爆發,智能手機性能提升了市場成熟度。這讓公司的團隊感到,手機上可以出現比較重的全功能社交產品,友聯系不能單純地圍繞名片,而應該通過名片這個服務手段直接切入商務社交。于是他們在2011年12月推出了具有社交雛形的名片云識別產品——友聯系。
友聯系征服用戶的秘訣就是“準確度”。曾袆安為了保證用戶拍照上傳的名片識別率達到100%的準確率,公司有員工專門對每張使用OCR(光學字符識別)技術識別的名片進行人工審核,這需要2到10分鐘的時間反饋給用戶。雖然犧牲了時間,但名片上手寫修改的手機號碼都能夠準確識別的結果肯定能夠增強用戶的滿意度。曾袆安計算過,即便未來用戶和上傳名片越來越多,人工干預量也不那么大。“因為機器會學習的,和Google Voice Search一樣,即使不同人用自己的方言喊出地名千差萬別,機器仍然能精準地識別這個地址,當我們的采樣量達到一定的量,我們產品也會越來越準。”他說。
目前,“友聯系”體現產品社交屬性的功能是交換名片。注冊手機用戶都可以通過你的好友發現他們的朋友,通過請求后,可以查看對方包括工作履歷在內的詳細資料。而被拍攝上傳名片的人也會被系統默認發出加入友聯系的邀請,目前從邀請進入友聯系的新用戶也為數不少。不過,目前從邀請進入友聯系需要首先下載改軟件,這種限制使得邀請的成功率沒有互聯網和web上的容易。
事實上,“友聯系”的應用與美國一家提供云識別的公司Card-Munch.com提供的服務相似,后者在去年被商務社交網站Linkedin收購之前,CardMunch的大量用戶都愿意付費2.99美元購買名片電子化服務。當然,要做成中國的linkedin,“友聯系”僅僅靠拍名片、交換名片,無法爭搶用戶更多的時間,商務用戶本來活躍度就相對低,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社交服務就尤為重要。現在“友聯系”的用戶自發發起的聚會有可能吸引上百的用戶,用戶還自發創造內容形成圈子是一個亮點。
從交換工具到社交網絡整合
可以說,電子名片取代紙質名片成為人們的社交工具是順理成章的,不少公司都是從通訊錄工具產品、電子名片交換到圖片音樂分享多種功能的集合。比如去年上線的臉譜換換,名片碰碰等都是基于手機通訊錄的熟人社交應用,從交換電子名片到好友之間交換分享名片外的地理位置、圖片、音樂等信息資料。去年11日上線的名片碰碰3.0版本支持基于地理位置的名片交換查詢、多人同時交換,新浪、騰訊微博互粉等功能。
“我們這個階段就是要跟電子名片交換這個功能死磕,名片碰碰首先在谷歌Android、蘋果iPhone兩個智能手機平臺上運行,解決用戶手機聯系人信息分享這個需求。” 上海即略網絡科技創始人兼總裁王雨豪這樣認為。同樣作為連環創業者,王雨豪的產品嗅覺也非常靈敏,即略網絡從“中國Twitter”轉向無線互聯網,而在他看來電子名片社交顯然是最符合無線社交的領域之一。
目前無線信息交換領域最火的應用無疑是Bump。創建于2008年10月的Bump公司率先為蘋果IOS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創造的應用程序,幫助智能手機用戶只需要互相碰撞就可以相互交換聯系信息、照片和其他目標。目前據Bump宣稱,Bump用戶已經超過5000萬,并先后獲得數千萬美元的投資,這意味著Bump已經可以稱得上是美國最大的移動社交網絡。而Bump還懷揣著更大的雄心,“盡快搶占那些Facebook尚未控制的區域。”
Bump的野心也激發了王雨豪的靈感,他認為現階段的目標就是讓用戶的手機通訊錄活起來,將名片交換的成功率提升到最大比率,擺脫bump的交換成功與否過度依賴wifi網絡,使名片碰碰能適應國內的多種網絡并存的使用環境,最大化地拓展用戶群,并且逐步加入了更多的擴展功能。
事實上,電子名片和利用二維碼等應用掃描技術的手機好友碰碰交換身份信息將成為各大社交網絡無限應用的普遍配置,爭奪用戶也走向激烈。比如,開心網在去年夏天推出了手機好友碰碰功能受到了很多80、90后白領年輕用戶的喜愛。開心網副總裁郭巍表示,盡管開心網并沒有大規模地宣傳這個產品,從后臺數據上看,僅靠口碑相傳,目前這個應用的使用率還是很高的,但是開心網現在最關注的是如何在移動互聯網上開辟“與熟人的熟人社交和分享”的產品。
因此,未來的電子名片將有可能取代手機號碼成為用戶不變的身份認證ID, 整合自己所有的社交網絡信息。目前,電子名片正與各大社交網站更深度集成,像“My Name Is E” 通過一個很好的基于網絡的“虛擬名片”幫助用戶進行無線分享,除了基本的電話號碼和電子郵件地址,它還支持超過 50 個社交服務;以及“Jumpscan” 將用戶的所有聯系信息放置到一個單獨的二維碼圖形中,用手機上的二維碼應用掃描即可獲取其想要的信息。你可以打印你的二維碼,這樣可以與更多人分享你的信息,你也可以將二維碼放到你的照片或者資料上面,人們就可以快速獲取你的信息了。這意味著,當你遞出電子名片之后,對方可以看到一切關于你的社交網絡信息,包括你的工作背景、微博的發言,你的QQ狀態更新……同樣,你可以在線發現好友的好友,并遞出名片提出邀請,未來的移動社交網絡將成為用戶個人社交信息的聚合中心,也能作為個人信息的發布和好友分享的超級社交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