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亮
貧民窟“洗碗工”考入牛津大學
34歲的韋鳴恩舉止儒雅沉穩,說話語速很快,且邏輯嚴謹。自2010年夏天成為英國首相卡梅倫的親密“戰友”并被英國女王親自冊封為終身貴族后,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華裔毛頭小伙,一直廣受世人關注和猜測:他到底有什么來頭?何以能在英國政壇完成“火箭般躥升”?
韋鳴恩祖籍廣東珠海,父母于20世紀70年代初移民到了英國。1977年,他出生在英國倫敦東區。這里臨近碼頭,居民大多是賣苦力出身的窮人和外來移民。韋鳴恩的童年,就是在這樣一個街道狹窄、房屋稠密的貧民窟度過的。
作為一個生活在貧民窟的華裔孩子,韋鳴恩明白,想要出人頭地,只能靠自己去奮斗。讀中學后,15歲的韋鳴恩每天放學后開始去刷盤子、洗車,假期則到幾十公里外的農場做苦力,以此補貼家用。
由于長期睡眠不足,加上勞累過度,一次,韋鳴恩在一家餐館洗刷堆積如山的碗碟時,忽然感到腹部如刀扎般疼痛,直冒冷汗,但他依然咬牙堅持工作。20分鐘后,隨著一聲巨響,一摞盤子被打得粉碎,韋鳴恩昏倒在地。
老板把韋鳴恩送到醫院一檢查才知道,他患上了急性闌尾炎。沒想到,這位一向以嚴苛和摳門出名的餐館老板,事后不僅給韋鳴恩放了半個月的帶薪病假,還多次帶著禮物去家里慰問他。他被韋鳴恩的勤勞和堅毅深深打動了,此后,兩人竟成了忘年交。
兩個月后,老板不再讓韋鳴恩在餐館里“埋沒才華”,請他給自己的一雙兒女做起了家教。多年后,這位老板的漂亮女兒考進劍橋大學,畢業后成了韋鳴恩的妻子。
1995年中學畢業后,品學兼優的韋鳴恩考入牛津大學,主修現代語言與德文,他是所在中校唯一被這所“牛校”錄取的畢業生。牛津大學堪稱英國的“老牌貴族”學府,大多數學生都是來自伊頓公學等貴族學校的富家子弟。一個從貧民窟走出的華裔孩子,能考上牛津并獲得全額獎學金,簡直是一個奇跡。
“大社會先生”贏得首相青睞
1999年,韋鳴恩從牛津畢業后,進入大名鼎鼎的麥肯錫管理咨詢公司工作。這是一家專門為大企業做營銷、兼并、上市策劃的公司,在全球52個國家擁有近百家分支機構,以及9000多名全球頂尖人才。韋鳴恩在麥肯錫負責公益創投與風險投資,還曾被派往亞洲、美國與非洲的分公司獨當一面。由于工作能力突出,進入公司3年后,他的年薪加獎金已經達到近百萬美元。
在很多人看來,韋鳴恩的職業前景一片大好,但就在這時,他卻辭去高薪職位,轉投到了社會公益事務中去。“我一直在思考,等自己到了暮年回首往事時,我在世界上能留下什么痕跡呢?我想我可以把自己的才能,應用在解決社會問題上,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2002年,25歲的韋鳴恩與朋友魏道慈一起,共同創立了“教育為先”公益組織,主要工作就是吸收、培訓品學兼優的大學畢業生,鼓勵他們投身社會,特別是到偏遠地區從事教育工作。現在,“教育為先”已被公認為英國最有名的教育培訓組織,英國前100名的上市公司幾乎都贊助過它。
后來,韋鳴恩又創建了一個有趣的公益組織,致力于“讓英國懶人走向社會”。
在英國,像刷盤子、洗車、做清潔之類的底層工作,一直都由外國打工者干,當地窮人寧愿做一個悠然自得的“低保戶”,閑呆在家里讓政府養著,也不屑于從事這些“毫無趣味”的工作。這讓韋鳴恩陷入了深思:怎樣才能讓每一個公民都能積極融入社會,對生活充滿激情,并感覺到工作快樂、勞動光榮呢?他開始認真分析國家體制的弊端,并試圖找出解決方法。
2005年,韋鳴恩與同事組建了一系列有關教育、民生、人文關懷等方面的公益組織。他認為,如果政府包攬了所有的社會責任,反而是不負責任的,因為那樣不僅成本昂貴,而且會減弱民眾參與社會工作的積極性。“以治理犯罪為例,通常應該由政府提供警察機構,但社區反應機制也是一種強大的社會力量。我們可以發動鄰里相互照看,推動政府與公眾共同承擔社會責任,這樣不是更節約、更有效嗎?”此外,韋鳴恩還建立了一個平臺,讓每個公民都可以暢談自己的改革觀念。很快,他們的公益組織就進入了主流媒體的視線,人們稱韋鳴恩為“大社會先生”。不久后,他引起了英國保守黨領導人卡梅倫的注意。
2005年底,同樣畢業于牛津大學的卡梅倫,首次約見了他的華裔小學弟,并對韋鳴恩為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表示贊揚。很快,韋鳴恩加入了保守黨。隨后的幾年里,他以卡梅倫智囊的身份,與之保持著密切聯系。2009年初,韋鳴恩開始擬定“大社會”政策具體實施方案,以此作為卡梅倫后來競選首相的一張“王牌”。
受封終身貴族,年輕“爵爺”生活很清貧
2010年5月6日,英國舉行大選。韋鳴恩的“大社會”項目,被保守黨作為競選政綱向全國推出,這種新理念得到了廣泛認可。保守黨最終贏得執政權,卡梅倫出任首相。政權在握的他,很快把韋鳴恩的“大社會”項目當作政府的正式決策在國內推行。韋鳴恩被委任為政府顧問,具體負責推廣該計劃。
每個周末的傍晚,倫敦南郊薩頓鎮的火車站,會有一輛綠色的小貨柜車駛來,車身上畫滿了可愛的蔬菜卡通圖案。車上賣的番茄、芹菜、西蘭花等十多種蔬菜,全部產自鎮上的一個社區農場。種菜的可能是經營社區農場的志愿者,也可能是鎮上任何一個居民——只要愿意,誰都可以到這個農場義務勞動。這些蔬菜在種植過程中沒用過化肥、農藥、激素等,吃起來口感極好,價格卻比超市標明了有機蔬菜的名牌貨便宜很多。
種菜、賣菜的都是志愿型的非盈利組織,他們不求利潤,賺到的每一分錢都只會投入到農資農具的購買和貨車維護中。薩頓鎮居民若想在其他時間買這種物美價廉的蔬菜,志愿者會騎著自行車免費送菜上門。“送菜工”除了當地志愿者外,還有在鄉間休假的倫敦巨商、大公司CEO等,他們覺得幫人送菜的同時又能鍛煉身體,何樂而不為!
這正是“大社會”計劃的一個小小縮影。如今“志愿者賣綠色蔬菜”項目已在英國諸多城鎮推廣,頗受民眾歡迎。此外,人們下班后也可以清掃自己和鄰居家門口的街道,或到社區服務中心、圖書館、福利院當志愿者。如此一來,既能為財政吃緊的新政府減少開支,還能使整個社會充滿互幫互助的人情味兒,喚起民眾對生活的激情和熱愛。
韋鳴恩這位英國政壇新星,此時也在做“高級義工”,因為政府顧問一職是個沒有工資的虛位。2010年6月,卡梅倫把韋鳴恩推薦給英國女王加封男爵。6月16日,終身貴族冊封儀式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穿著紅色勛袍的韋嗚恩夾在一排白發蒼蒼的受封者隊伍中,站到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面前。隨著那柄“國家之劍”輕輕貼上他的肩頭,韋鳴恩成為繼鄧蓮如、曾秋坤后,英國歷史上第三位華人貴族。隨后,韋鳴恩成為國會上議院的終身議員。
作為“大社會”項目的顧問,韋鳴恩在白廳(英國政府機構所在地)擁有了一間辦公室。每天,他不停地接打電話,并做著各種記錄。他還開通了博客,用來記錄和介紹“大社會”項目。
事實上,如今的英國貴族與錢權無關。首相顧問、終身貴族、議員,這三個身份帶給韋鳴恩的僅有收益,是每次出席上議院會議時會得到86.5英鎊的交通補貼。最落魄的時候,韋鳴恩的銀行賬戶上只剩下1000英鎊,還要應付一家幾口人的開支。他的妻子要在家照顧兩個孩子,不能出去工作,這位經濟窘迫的年輕貴族,不得不去另外謀一份維持生活的職業,養家糊口。不過,韋鳴恩并沒有減少應有的工作量,他經常會為處理內閣工作忙碌到深夜。為了減少開支,后來他們一家四口從別墅搬了出來,租住在倫敦一間政府提供的福利房內。
2011年4月2日晚,“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在北京大學舉行,韋鳴恩獲得公益領域大獎。韋鳴恩說,能為中英兩國關系的友好發展出一份力,他感到自豪和開心。
(摘自《今天人物》2011年12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