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 未萌
“把自己的孩子送進重點中小學!”這是中國絕大多數家長的不二選擇,導致重點學校的入學名額爭奪戰瘋狂而慘烈;“拼爹拼錢再拼命”,在瘋狂心態助推下,擇校黑洞在各個城市悄然形成。
張曉霞,遼寧省本溪市久負盛名的第十二中學前校長,就深深陷入了這黑洞里。幾年下來,她靠“販賣”入校名額和為學生擇班,斂財1160余萬元。
隨著張曉霞落網,以她為首、有層層中間人參與的擇校產業鏈就此曝光。
一到招生時,她就拎著
沉甸甸的一皮包錢回家
2002年6月的一天,本溪市教委一個領導走進時任本溪市第十二中學校長張曉霞的辦公室:“我一個親戚的孩子想進你們學校,你給安排一下吧!”十二中是本溪市排名居前的重點初中,在許多人眼中,它就是通往重點高中和重點大學的必經之路。按照當時的規定,小學升初中按學區劃片,但重點中學則由學校通過考試自主招生。在十二中,招生、分班等工作都由張曉霞全權負責。
顯然,領導口中的這個孩子沒有考上,所以要“打招呼”。張曉霞無法拒絕,因為來人是她的頂頭上司。
開學后不久,這個孩子的母親找到張曉霞,請她幫忙將孩子調到數學老師任班主任的班級,以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看在教委領導的面子上,張曉霞照辦了,同時婉拒了對方的“答謝”。
大半個月后,這個名叫馬愛陽的女人又突然到張家登門拜訪。原來,一個同事找到馬愛陽,請她出馬,也給兒子調個班。馬愛陽不好意思再去麻煩張校長,同事一副通情達理的樣子:“馬姐,我們也不白求人,您幫我把錢送出去就行。事成之后,我們給您2000元辛苦費。”
“張校長,這次又得麻煩您了,我一個親戚的孩子也想調個好班。”馬愛陽將裝有5000元現金的信封放在桌上。如果說之前幫馬愛陽的孩子入校和調班是礙于領導情面不得不辦,那么,這一次張曉霞無疑掌握著主動權。張曉霞遲疑了一下,把信封推了回去,但精明的馬愛陽從她的猶豫中看到了希望。不等張曉霞拒絕,馬愛陽就把寫有孩子名字和想調班級的紙條放在信封上,迅速離開。第二天,馬愛陽聽同事說,孩子已經調到了想去的班級。
從那以后,馬愛陽成了張曉霞家的常客,做起了張曉霞受賄的中間人。剛開始,張曉霞還有些忐忑,但馬愛陽告訴她,這是在幫人,“幫幫這些望子成龍的家長,有什么錯?”就這樣,在半推半就中,張曉霞的心理防線漸漸被突破。
打這之后,十二中的老師發現,每逢學校招生或新學期開學,張曉霞都會拎著一只大號黑皮包上班,光臨她辦公室的外來人員也多了起來。晚上,她則拎著沉甸甸的一皮包錢回家。
從2004年到2006年,十二中連續3年摘取本溪市中考桂冠,名聲越來越響。那時候,托張曉霞辦事的中間人有20多個,而她所掌控的入校名額是一年50~80人。隨著張曉霞“胃口”越來越大,入校名額的人情價從原來的5000元漲到了1.5萬元,雖然這些錢并不會全部落到張曉霞的口袋里,但加上為學生調班等,她每年也有200萬元的好處費。在那段日子里,她和丈夫每天下班后,最喜歡的游戲就是點鈔,比賽看誰數得快。
而馬愛陽也將家長的要求分門別類并明碼標價,比如進校要多少錢,進個好班要多少錢,調個好班主任要多少錢。
中間人層層加價,
賣血籌款的家長甘愿做下線
2007年秋季開學前,馬愛陽來到張曉霞家。這一次,托馬愛陽辦事的家長名叫朱亞玲。張曉霞是個講信用的人,她收了馬愛陽的錢,很快就將朱亞玲兒子的事辦好了。
張曉霞并不知道,她一手交錢一手辦事的爽快勁兒,讓朱亞玲這個本分的家長也看到了商機。
朱亞玲是家政公司的保潔員,早年喪夫,帶著獨子生活,她什么時候竟有這能耐,讓兒子讀上重點中學?當周圍人都來向朱亞玲打聽時,也把希望寄托在了她的身上。
2008年5月,一個同事提著一籃子水果找到她:“亞玲,我想把女兒送去十二中,請你務必幫幫忙!”朱亞玲連連搖頭。同事一看急了,眼淚差點兒掉下來:“我實在是沒辦法了,不知求了多少人、賠了多少笑臉,但托出去的關系都石沉大海,我是走投無路了才找你。事成之后,我給你2000元酬謝。算我求你了!”同事急切又哀怨的眼神讓朱亞玲很同情,自己當初不也經歷過這種煎熬?去年兒子入學時,因為擔心被騙,朱亞玲曾懇求中間人直接帶她去過馬愛陽的家。而且她感覺得出來,馬愛陽辦這些事貪圖的就是好處費,只要拿錢,誰找她都給辦。所以,她決定這次繞過那些中間人,直接去找馬愛陽。
有生意上門,馬愛陽哪管越級不越級,她虛張聲勢地推托了一下,在得知孩子成績很好后,最終以2.5萬元的價格答應了下來。朱亞玲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當初多花的那5000元,是被幾個中間人給抽取了回扣。
同事給了朱亞玲3000元好處費。朱亞玲百感交集,想當初,為了籌錢讓兒子進入重點學校,她白天做保潔工作,晚上去醫院做陪護,還救急獻了兩次血,就為得到病人家屬給的1000元營養費。既然錢來得如此容易,與其讓別人賺,不如自己賺。為了還清欠下的債務,也為了給兒子攢齊上高中和大學的費用,朱亞玲開始直接通過馬愛陽不斷地將想進入十二中的孩子推薦入校,并按每個孩子3000元到5000元的價格收取好處費。
功勛女校長隕落,
擇校產業鏈何時斷裂
張曉霞在本溪教育界可算是風云人物,曾榮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省“三八”紅旗手、功勛校長等稱號。她深知,只有學校實力強了,家長才會覺得“物有所值”,才會心甘情愿地掏錢。于是,她狠抓教學質量,高薪招聘優秀教師,花大力氣進行師資培訓,學校因此獲得了多項榮譽稱號,這使得家長更加趨之若鶩。
張曉霞還將教授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主科的老師調整到班主任的崗位上,讓想挑選班主任的家長們各取所需。
從2008年到2009年,擇校費行情水漲船高,張曉霞最瘋狂的時候,一個入校名額的人情費就要2萬元,再加上中間人的層層盤剝,家長要拿到一個入校名額,僅人情費就要支出3萬~4萬元不等。張曉霞就是靠著這些中間人,利用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理,將家長的血汗錢源源不斷地裝進自己的口袋。
2009年10月的一天,本溪市紀委接到一封匿名舉報信,舉報張曉霞利用職權,每年借學生擇校、擇班之機,收受賄賂數百萬元,擔任校長以來聚斂了近千萬元不義之財。這封舉報信引起了本溪市紀委領導的重視。很快,市紀委正式對張曉霞立案調查。
雖然謹慎的張曉霞僅在自己名下存入50余萬元,但辦案人員還是通過張曉霞夫婦曾在大連購買一套價值120萬元房產的線索,發現其存在一家信托公司高達890萬元的款項。同時,專案組還發現張曉霞在本溪市有多處房產。
2009年12月12日,張曉霞在辦公室被紀委辦案人員帶走,辦案人員在搜查中找到了當年她記錄受賄情況的一個小賬本。從這個小賬本上,辦案人員獲知一條圍繞著一個名校校長和各種利益相互勾結利用而形成的錯綜復雜、環環相扣的行賄及受賄鏈。
2010年9月,本溪市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數罪并罰,判處張曉霞有期徒刑18年,并追繳其全部非法所得。馬愛陽、朱亞玲等中間人也得到了應有的處罰。
編后:其實,當張曉霞大權獨攬、霸道斂財的時候,便已為她今天的命運埋下了伏筆。在擇校產業鏈上,沒有人不是受害者,也沒有人可以一臉無辜。眼下人人抱怨教育不公,又人人想方設法托關系、競相出價,拼命要把自己的孩子送進重點學校。對于這個怪圈,每個人都有責任為破除它出一份力。要解救全民焦慮,回歸教育本心,每個人至少可以從自己做起,解放自己,也解救自己的孩子。
(呂麗妮、邱寶珊薦自《家庭》2012年第4期圖: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