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洪
在大學課堂上,老師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國家住房政策中限購令的看法。
有個學生大聲地發表了看法:“我非常贊成限購令,而且希望要更嚴格地實施限購。國家政策應該更多地考慮年輕人,應該更多地從年輕人的角度出發制定政策,比如考慮年輕人的租房問題、買房問題、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問題……”這個學生的發言贏得了滿堂喝彩,得到了老師的表揚。老師認為這是他所聽到的少有的從年輕人自己的角度出發,而提出的有關住房政策的建議。
這是年輕人的聲音!
但是,實際上在中國的各個政策層面,年輕人的聲音非常微弱,很多政策在制定過程中,根本就聽不到年輕人的聲音,而且政策本身也沒有反映年輕人的聲音。
相反,多數的政策都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制定出來的,因為如今深居要職、手握權力的大多是老年人、中年人。他們掌控政策的制定權,他們有權力決定聽不聽、聽多少年輕人的意見??傊?,一切主動權都掌握在他們手中。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黨和國家高層涌現了一大批較為年輕的領導干部,但和一些國家的政治家相比,年齡還是偏大。直至今天,早在鄧小平時代就被提出的干部年輕化的要求還沒有得到圓滿的落實。
當然,年輕干部也不能完全代表年輕人,更重要的層面在于年輕人的普遍發聲。年輕人的訴求、聲音是否能夠被國家和社會所聽到?是否能夠被吸納到政策的制定過程中去?
不聽取年輕人的聲音,制定出的政策就有脫離年輕人的實際,跟不上時代和形勢之虞。有關教育、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就業等政策,可以多傾聽年輕人的聲音,讓更多的年輕人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投身到國家的建設中去。
如果一個國家之中最有活力、最有朝氣、最有創新能力的力量得不到發揮,最需要傾聽的聲音得不到抒發,對于一個希望發展、富強的國家來說是不智的。
(摘自《年輕人·青年關注》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