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摘 要:中國是最早進入老撾進行農業投資的國家。當前,中國企業對老撾農業投資占投資總量的比重較低,投資領域以農業種植為主,投資企業主要為省市地方民營企業,投資模式呈多樣化。中國具有投資老撾的便利條件、兩國農業投資合作潛力較大、老撾投資環境也逐步改善;但投資老撾的中國農業企業發展能力還不強,且老撾國內也存在一些因素制約了中國企業對老撾的農業投資。因而,中國企業應通過規范投資經營行為、加強農業技術投入、重視政府的投資政策導向、樹立風險防范意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等措施,化解投資中的困難,推動對老撾農業投資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中國企業 對老撾農業投資 建議
中圖分類號:F7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3-078-03
自1986年革新開放以來,老撾政府采用多邊合作的方針積極引進國外資本,以促進經濟社會建設。之后,隨著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建設、GMS經濟走廊構建等區域或次區域合作的發展,國外資本在老撾的直接投資迅速增長。
中國是老撾重要的投資貿易合作伙伴,也是最早進入老撾進行農業投資的國家。1989年以來,中國在老撾礦產、工業手工業、能源、農業和服務業等12個領域累計投資項目443個,累計投資40.52億美元,成為對老撾的最大投資國。一直以來,中國主要以政府之間、半合作半市場化的方式進行對老撾農業投資,企業對老撾農業投資活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政府的援助項目或農業合作項目。
一、中國企業對老撾農業投資的特點
(一)農業投資占對老撾投資總量的比重較低
農業是老撾政府鼓勵外國企業投資的重點領域之一,也是中國和老撾投資合作的重點領域。20多年來,中國企業對老撾農業投資總量逐步擴大,2001年至2009年中國對老撾農業直接投資為12億美元,僅次于電力、礦業和服務業。但目前農業投資在對老撾投資總量中所占比重仍然較低,企業投資規模也較小,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難以有效發揮。據統計,截至2009年12月,中國對老撾直接投資累計核準投資金額約26億美元,主要投資領域中礦產、工業手工業、能源、農業和服務業。其中,農業領域的核準投資金額僅占核準投資總額的8.5%。
(二)投資領域以農業種植為主
中國對老撾農業投資領域逐步呈現多元化,涵蓋種植業、林業、養殖業和農林產品加工、銷售業。但中資企業主要集中在老撾北部經營橡膠、水稻、甘蔗、玉米、木薯、蓖麻、蔬菜、熱帶水果、煙葉等農業種植項目。截至2011年10月底,經中國商務部核準、在老撾已辦理企業注冊的中國農業投資企業(機構)共有101家{1},其中從事種植的企業有90家,占89.1%。其中,橡膠種植企業55家,占總數的一半以上{2}。
(三)農業投資企業主要為省市地方企業
上述在老撾進行農業投資的101家中國企業(機構)中,中央企業僅1家,來自省、市的地方企業100家。其中,云南企業67家,占總數的66.3%;湖南6家,重慶5家,山東、廣東3家,河北、江蘇、湖北、海南、廣西各2家,北京、遼寧、吉林、安徽、四川、河南各1家{2}。
從投資額來看,截至2011年3月,云南省在老撾共設立境外投資企業126家,協議投資7.31億美元,實際到位資金2.75億美元,約占云南省對外實際投資總額的1/5。
(四)農業投資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
民營企業一直是對老撾農業投資的重要力量。上述在老撾進行農業投資的101家中國企業(機構)中,國營企業僅為2家;而民營企業99家,占總數的99%。但因國營企業實力較雄厚,因而在投資經營活動中逐步發揮出示范帶動作用;民營投資企業大多實力不強,難以形成規模化農業投資,承受綜合風險的能力還很有限。
(五)農業投資模式呈多樣化
目前,中國企業對老撾的農業投資模式呈多樣化趨勢,主要有:(1)訂單農業模式。中國企業以技術、管理和種苗、化肥等生產物質作為投入,老撾當地農戶負責種植經營,中國企業按合同約定的條件向農戶收購農產品。(2)土地租賃模式。中國企業向老撾農戶或政府支付土地租金、獲得土地使用權,從事農業種植經營活動。(3)股份合作模式。中國企業以入股的形式與老撾當地政府和社區進行投資合作、分享收益。通常中國企業以物質、資金、技術等要素入股,老方負責組織土地和勞力進行生產種植。(4)技術扶持模式。中國企業向老撾農戶或社區提供技術的支持,農戶自己解決生產物資、勞動力和土地等投入。收獲期中國企業在市場上與其他企業公平競爭、收購農產品,中國企業不負責老撾農戶的產品銷售,老撾農戶也沒有義務必須向特定中國企業提供農產品。
二、中國企業對老撾農業投資的優勢和機遇分析
老撾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但老撾具有優越的農業資源,當前中國企業投資老撾農業存在許多優勢,并面臨極佳的歷史機遇。
(一)老撾社會環境較好,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
老撾政治穩定、社會安寧、人民友好,國內沒有民族、宗教、政黨、反叛武裝斗爭和沖突,與周邊國家也沒有邊界沖突矛盾,國內社會環境較好。
老撾政府高度重視引進外資,2009年老撾政府正式提出“資源變資金戰略”,為了吸引更多外國企業到老撾投資開發,相應地在投資管理方面出臺了新的《投資促進法》,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了更為有力的激勵政策,加強了對外國投資的程序化、規范化管理,老撾投資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農業領域的投資機會越來越多。
(二)老撾與中國經濟互補性強,農業投資合作潛力巨大
老撾相對周邊國家地廣人稀,人口密度僅為每平方公里25人;土地資源豐富,土壤肥沃,全國農業用地約470萬公頃;此外,老撾氣候條件優越,日照長、雨量充沛,極其適合糧食、經濟和熱帶水果的種植。但老撾經濟發展滯后,產業技術水平較低,管理水平低下,人才缺乏, 市場狹小。相對來說,中國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又具有明顯的優勢,且市場廣闊。老撾與中國較強的經濟互補性,使得雙方開展農業合作的潛力巨大。中國企業投資老撾農業,憑借自身的農業技術、管理和資金優勢,依托老撾的自然條件、土地資源,能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實現雙方優勢互補、互利雙贏。
(三)地緣優勢獨特,具有投資的便利條件
老撾位于中南半島北部,地處大湄公河次區域的中心位置,是鄰近各國重要的陸路通道。中國與老撾毗鄰,共同邊界線長(中老邊境線長710公里);兩國邊境地區的多個民族跨境而居,他們山水相連,民族同源,語言相通,風俗習慣相似。獨特的地緣優勢和傳統的人文淵源,便于兩國相互間的交流和理解。
此外,中國企業在老撾進行農業投資具有良好的口岸通道等交通優勢。目前中國已有磨憨國家級一類口岸以及關累、岔河等口岸和多條通道直通老撾北部;隨著昆曼公路、泛亞鐵路的建成,兩國貨運距離還將大大縮短,交通運輸將更加便利,將使中國企業在老撾農業投資活動中的運輸費用降低,節約大量投資成本和交易成本。
(四)兩國將建立更為密切的農業投資合作關系
農業是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重點領域,投資老撾農業是中國參與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和拓展東南亞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農業“走出去”戰略不斷深入,中國將更多參與區域經濟合作。
2009年9月中老兩國關系進一步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而中老經貿合作是兩國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兩國領導人的高度重視。2010年3月和6月,兩國國家領導人簽署了一系列經貿合作文件,極大地推動了兩國經貿合作,中老兩國將建立更為密切的農業投資合作關系,中國企業“走出去”老撾進行農業投資正面臨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