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本期我們主要討論下,未來一小段時間內,市場會是怎樣一個演繹的邏輯,這和市場是否形成底部關系不大,但也不矛盾,主要是從相對的角度,看看哪里會存在相對收益機會,如果市場筑底成功,相對收益自然也就成為絕對收益了。
第一種可能的演繹方式,市場似乎正在運行中,就是強者恒強的邏輯。7.16 的大跌,就是在蘇寧電器、中興通訊等招牌成長股、價值股中報的超預期下跌,導致整個中小盤類股票集體下跌,超過百只股票跌停,從而導致市場全面下跌。而同時,市場也對中報業績穩定或者好于預期的板塊及個股給予了更多的期望。
所以,以目前市場的中報行情來推演未來一段時間的走勢,那么拋棄業績差的個股及板塊,向業績好的或者相對好的板塊繼續靠攏,則可能會是一種演繹方式。強者恒強,這里的強,不止是股票走勢強勁,也是中報業績較好,吸引各路資金扎堆進入。
那么,哪些板塊的業績會有保障呢?
首先是房地產板塊,無論政策如何聲言不會放松,但實體市場中的量價共同復蘇已是事實,而且大有超越去年的趨勢。從這個角度看,地產的去庫存能夠保證地產商的收入。受政策制約的地產板塊的業績反而是比較確定的。當然,這也要看邏輯,行業的集中度提升趨勢是必然,招保萬金這樣的龍頭才會是首選,目前基金在這些龍頭上集中較明顯,如果能有調整,則下半年還會有機會。
其次是醫藥,在經過了2011 年政策、盈利雙殺之后,今年的業績應該不會比去年更差,而且處于政策拐點期,從這個角度,此板塊依然還有希望,如果漲幅較猛的重要板塊能擇機回調,就更好了。
第三是保險、券商這類非銀行金融板塊。首先這兩個板塊今年以來都享受了不同程度的政策紅利,這其實是兩板塊上漲的主要原因。而接下來,如果看業績,都會一般,保險有凈資產回升支撐,而對券商來說,創新目前還只是概念,對于盈利尚未形成幫助,所以,眾多投資者看好的非銀行金融,從業績角度看,未必很好,都是浮云,只是不知這個政策紅利概念,還能支撐多久,支撐很久也是有可能的。一個風險是,這個板塊是公募基金集體看好的。
第四是銀行,可能現在討論這個板塊,會引發很多人的不屑。但事實上,除地產外,可能銀行業會是業績最好的板塊,即使再悲觀,10%的利潤增速也是有可能的,而這個水平,在目前的市場,已經很可觀了。即使利率市場化會對銀行股產生何種影響,即使長期看政府正在逐步拋棄銀行,即使長期看銀行規模的增加潛力有限,但如果市場按目前的強者恒強邏輯,為何不會對寥寥可數的業績較好的板塊予以重新關注呢。這個可能是有的,近期銀行板塊的相對價值已經開始顯現。同樣,這里的一個機會是,這個板塊被多數公募基金所拋棄。
第五,白酒板塊,不提這個板塊天理難容,業績一如既往的好,50%以下增速都不好意思出預報。只是問題是,這個板塊漲的太猛了,扎堆太嚴重了。現在讓我賣,舍不得,讓我買,也是不敢。所以,如果強者恒強,就還會有人往里沖,價格也還會往上走,但能走多高,看的可能就不是業績了,而是什么時候沒有人進入,或者什么人開始拋出,引發集體出逃。
從中金公司統計看,農林牧漁、交通運輸、食品飲料、餐飲旅游、信息服務、醫藥生物、金融服務等行業中4 種預增類型(略增、扭虧、續盈、預增)占比均在60%以上,值得重點關注,這與我們上文的分析也有共識之處。
以上為強者恒強的演繹邏輯。
第二種為筑底反彈邏輯。
按一般的經驗,在強勢股、中小盤補跌后,可能意味著底部逐步形成。在資金面比較充裕的情況下,底部如果形成,第一波反彈由周期股來帶動是有可能的。這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煤炭板塊。在原油下跌、頁巖氣開采技術逐漸成熟背景下,煤炭價格全球同此涼熱,不斷新低,以至于現在被市場認為跌無可跌。如果底部形成,這類超跌、又有極強金融屬性的板塊領漲第一波反彈,是符合歷史經驗的。
在周期帶動反彈后,適當盤整,轉而中小盤類繼續演繹結構性行情,畢竟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不可能會有空間很大的趨勢性行情,周期股的反彈,只是將震蕩區間提升了一個檔位而已,剩下的,還是主題、個股的演繹了。
而目前市場總的資金量而言,其實要實現周期類的集體較大幅度上漲,是很難的,所以在這一邏輯的反面,就是1、2 月份的那種,在中小盤殺跌后,再由中小盤來引領強力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