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民
漢代人以其豐富的想象力創造的“漢畫像”以獨特的象征性圖像或符號為基本形式,廣泛地反映了漢代社會生活的各種場景和漢代人的種種意識觀念、思想精神。其價值不僅在于它那剛健樸拙的風格特征所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而更在于這些豐富的漢畫像內聚著漢民族的審美意識形態、漢文化的原型結構,甚至由此能內窺漢民族精神的深層意蘊。由此可知,對漢畫像研究的真正價值和深層意義主要在于對漢文化精神的把握。目前雖然對漢代畫像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如對漢畫像石、漢畫像磚、漢代墓室壁畫等漢畫的研究已有大量論文及著作,但對整個漢畫像進行全面系統研究者不多。
朱存明的《漢畫像之美——漢畫像與中國傳統審美觀念研究》(商務印書館2011年9月版)一書,是漢畫像及中國古代早期象征藝術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該書立足于歷史語境和文獻基礎,從系統論角度對漢畫像之美展開整體研究和多維透視,深入挖掘漢畫像之美形成的原因、文化機制、社會歷史根源等,對漢畫像之價值意義做出了獨到的分析與闡釋,從而將漢畫像及古代象征藝術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以宏觀把握與微觀探索相結合的方法研究漢畫像,是該書的最突出特色。全書以19章的宏大篇幅,對漢畫像或者說對漢代的象征藝術展開了系統全面的研究。作者從漢畫像的發現與研究寫起,對漢畫像的研究狀況、生成時代背景、分布狀況及現代意義等,都展開了系統的探索。這種研究體現了漢畫像的本然特征,因為漢畫像的構成類型、生成原因、題材內容、價值意義等非常復雜,不同類型的漢畫像既各有特征,又有共同特點和相互關聯,只有從系統整體的角度展開研究,才能真正揭示其真正價值和深層意義。
該書展示了漢畫像的整體狀貌,從而使世人能夠對漢畫像有全景式的把握和認識。這種系統研究既體現在歷史背景的整體分析上,又體現在對漢畫像基本狀況的細致梳理上。就歷史背景的整體分析而言,書中一方面論述了漢代的經濟、文化、政治及厚葬習俗等與漢畫像生成發展的種種復雜關系,從而使該書的研究建立在堅實的歷史文化基礎上;另一方面又分析了儒、道、佛思想對漢畫像的諸種影響,從而使該書的研究具有了深廣的思想文化背景。書中對漢畫像基本狀況的分析也非常系統全面。就漢畫像分類而言,作者對漢畫像石、畫像磚、壁畫、帛畫、漆畫、玉飾、銅鏡紋飾等,都作了細致的梳理,研究力求全面。如對漢畫像題材譜系的分析,就用了8節的篇幅,全面囊括了漢畫像的題材內容。這種系統研究不但體現了宏大、壯闊的學術氣勢,更展現了漢畫像的全景世界。
該書在對漢畫圖像、象征符號等具體內容的分析解讀、論證闡釋上,又往往從微觀方面展開,運用當代美學、人類學、宗教學、神話學等各種理論,進行細致入微的辨析論證,從而使該書具有論證精微、思想深刻之特點。如對“十字穿環”、“二龍穿璧”兩種圖案的分析,就體現了微觀探索的特點。這兩種圖案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意義非常隱晦,研究難度較大,所以目前這方面的成果不多?!暗珜@一圖案的闡釋,有助于我們認識漢代人的宇宙觀念、信仰形式”,因而書中列出專章展開研究,并運用文化人類學、審美發生學、文字學等理論對此進行了深入探索和反復論證,從而得出“‘十字穿環圖案是漢代人宇宙觀的符號象征”、體現了“人類自己對世界的把握”等具有說服力的結論。對于“二龍穿璧”,書中認為此圖案“象征著天地交感、化育萬物的原始母題。同時又象征著陰陽合氣、人神溝通、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的文化原型”,這也是通過細致精微的論證而得出的十分有說服力的結論。正是這種細及毛發的分析而使書中屢屢出現深及骨髓的精彩觀點,從而大大加深了該書的理論深度和價值。
以宇宙象征主義為貫穿全書的核心觀點,從宇宙象征主義的角度闡釋漢畫像的內在精神,是該書的又一特色。中國古代文化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具有象征性,原始彩陶圖案、原始巖畫、青銅器紋飾、古建筑樣式、各種藝術雕刻、壁畫甚至我們每天必用的漢字等,都是一個符號象征世界。古代文化象征符號意義的重要性,在于它內蘊著漢民族思想精神的奧秘、藝術的各種原型結構及母題等。所以,研究中國古代文化,離不開對其符號象征意義的探索,否則,雖能切入皮膚卻難以深入骨髓。而漢畫像作為古代象征符號的典型形式,又以宇宙象征主義為其核心思想。漢畫像作為一種象征性藝術,以圖像或符號表達思想觀念,而這些圖像或符號所表達的核心思想,就是宇宙象征主義。書中指出:漢畫像“表現的審美特征是一種象征主義的,進一步說是一種宇宙的象征主義。不僅圖像本身,從整體上分析是宇宙的象征,而且包括墓穴、祠堂、石棺、石闕的形制和圖像,只有放在宇宙象征主義的視角中,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釋,離開了整體性就會失去對漢畫像藝術審美意義的真正理解”。這一論斷是對漢畫像實質精神的準確概括,而這種概括又是通過對各種漢畫像的深入分析和充分論證而得出的結論。從宇宙象征主義的角度闡釋漢畫像,正抓住了漢畫像的本質所在。
從當代理論的高度對漢畫像展開全方位分析,從不同角度對漢畫像進行多維透視,從而揭示其內在精神、文化內涵及形成原因等,也是該書的重要特色。漢畫像內容豐富,題材多樣,類型繁多,具有多方面的審美價值和意義,但其內在意蘊十分隱晦,象征意義極其復雜,對其解讀闡釋是相當困難的。只有運用多方面的理論從不同的角度展開分析,才能揭開其神秘面紗,窺視到它的本義內涵。該書的研究就運用了符號學、哲學、建筑學、考古學、宗教學、神話學等中西方當代理論,將漢畫像納入當代理論的廣闊視野而進行多維度透視。如對漢闕象征意義的分析,書中就先從文獻學和建筑學角度對漢闕進行考證;次從考古學角度對其分布狀況及特點進行分析;再從審美學、文化學角度對其審美特征和文化價值進行概括。正是通過多種理論的綜合運用,作者才得出了漢闕或象征“天門”,或象征“土府”的結論,并指出漢闕具有“可以瞭望”、“可以顯示祥瑞”、“可以象征天國”等多種功能。再如對漢代祠堂、棺槨、墓室、十字穿環、二龍穿璧等畫像的研究,也都是運用了多種理論。書中提出的很多觀點之所以精辟而可靠,原因就在于這些觀點都是運用多種理論通過對大量實物的深入分析而得出的。
該書作為全面研究漢畫像的厚重著作,其價值不但在于對各種漢畫像之美展開了深入研究,還在于揭示了漢畫像與傳統審美觀念之關系,分析了漢畫像對于傳統審美觀念形成的作用,并進一步論證了漢畫像審美觀念的現代意義。從實踐上看,該書之研究“可以幫助我們解析偉大的中華古代文明的意義內涵”,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結構,從而促進中國文化在21世紀的偉大復興”。
作者單位:徐州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本文編輯謝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