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2011年歲末,《紀念魯迅——魯迅誕辰130周年書畫展》由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收錄了當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最新創作的關于魯迅形象和魯迅作品題材的國畫、書法作品,是新一代藝術名家詮釋魯迅的又一力作。
魯迅以生動的小說、犀利的雜文聞名于世,而他在美術方面的成就也卓然不群。1903年留學日本期間,魯迅就注意到中國美術的糜弱現象,感嘆中國藝術的停滯不前。1913年,魯迅在教育部工作時發表的《擬播布美術意見書》一文中指出美術的三要素:“一日天物,二日思理,三日美化。”又說:“美術云者,即用思理以美化天物之謂。茍合于此,則無間外狀若何,咸得謂之美術;如雕塑,繪畫,文章,建筑,音樂皆是也。”(《集外集拾遺補編·擬播布美術意見書》,見《魯迅全集》第八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P46)魯迅對美術的熱愛貫穿于他的一生,他對于中國美術事業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魯迅之后的幾代知名藝術家都曾受魯迅美術思想的指導或影響,魯迅形象及其作品也成為他們藝術創作的題材之一,因而在中國美術史上誕生了很多關于紀念魯迅題材的美術作品。
魯迅喜愛美術、倡導美術,很多藝術家都是受到他的影響,受到他文學作品精神內涵的滲透,以魯迅的形象、魯迅的箴言名句、魯迅的文學作品為創作題材,精心詮釋了魯迅的精神本色。吳冠中曾說:“三百個齊白石,比不上一個魯迅。”他感到,如果沒有魯迅,我們民族的精神將大不同,他認為,美術的力量始終無法達到魯迅對社會的沖擊力。魯迅牽動著幾代藝術家的心。
拿到《紀念魯迅——魯迅誕辰130周年書畫展》,就可看出此次作品的特點就是再一次激發了當代藝術家創作魯迅的熱情,收集了大量紀念魯迅的優秀國畫、書法作品,如邵華澤、劉大為、馮遠、范迪安、苗重安、歐豪年、杜滋齡、范揚、滿維起、馬書林、吳為山、許俊、姚天沐、潘世勛、張孝友、秦龍、劉巨德、王玉良、蕭平、趙俊生、馬海方、董浩、祁海峰等。《紀念魯迅——魯迅誕辰130周年書畫展》收錄了這些知名書畫家的160多幅作品,全彩印刷,印制精良。畫冊編輯精心,對每幅畫的作者做了詳細介紹,并逐一附有作者照片。畫冊所收錄的作品也是藝術家深思熟慮、投入大量心血創作的,作品質量頗高。這些作品有些是描繪魯迅面容神態的,如杜滋齡的作品《魯迅先生小像》、吳為山創作的雕塑作品《魯迅》;有些是重構魯迅作品中人物形象和精神背景的,如趙俊生的作品《祥林嫂》、劉巨德的作品《野草》;有些是書寫他的名句佳篇,馬書林的書法作品《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等,還有對魯迅精神從多方面的刻畫與表現的作品。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的書法作品《愿乞畫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筆鋒遒勁有力,氣勢雄大,引人注目。魯迅的原詩是:“風聲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殫。愿乞畫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這首詩是1933年1月16日“為畫師望月玉成君書”的。魯迅寫這首詩是對畫家的指導和勉勵。魯迅讓畫家透過寒風、夜霧,看到溫暖的春天;要明確暗淡都是暫時的,生機勃勃的春山必將來臨;告誡畫家不要停留在表面現象上,而是看到本質,通過畫筆寫出光明的前景。時隔79年,魯迅的話語在當今聽來依然中肯。可見魯迅精神歷久彌新,魯迅的品格已成為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紀念魯迅——魯迅誕辰130周年書畫展》是當今藝術家對魯迅精神的繼承與發揚,同時,也傳承了老一輩藝術家一百多年來精心刻畫魯迅從形象到精神的孜孜的藝術追求。并且,進一步擴充了魯迅題材的美術作品,積累了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獨特寶庫。這次展覽有10幅優秀作品入藏魯迅博物館,充實了魯迅博物館的館藏美術品。
此次紀念魯迅的展覽讓藝術家再一次認識魯迅,從魯迅文化與精神中吸取營養,將進一步推動今后的創作與美術事業的發展。《紀念魯迅——魯迅誕辰130周年書畫展》是當今藝術家對魯迅思想詮釋的見證,是用中國最傳統的書畫藝術傳播魯迅。在關于魯迅美術形象的美術出版物中又增加了一枝瑰麗的奇葩。
作者單位:北京魯迅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