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十多萬!
種瓜高手“秒殺”普通白領
受到臨安一家楊梅合作社的邀請,近日,淳安千島湖鎮的楊梅種植大戶趙宏衛來到臨安這家合作社作楊梅樹修剪和嫁接指導。
雖然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不過作為種了14年楊梅的資深人士,趙宏衛在楊梅界早已名聲在外。除了打理自己的果園,趙宏衛經常受邀奔波于周邊的各個果園之間“指點江山”,每天的出場費可以達到三五百元。
會種瓜懂除蟲,會修剪懂嫁接,近年來,隨著農產品價格的飆升,像趙宏衛這樣的技術型農民格外吃香。一些大型果園和菜園甚至不惜花費十幾萬元的年薪尋找外援,這些田間的金領收入超過普通白領。
出場費一天300元起步
種水果的高手趕場子賺錢
趙宏衛在千島湖鎮經營著一家30畝左右的楊梅園。面積不算大,不過每年產量可以達到1.5萬公斤左右。而且因為種出來的楊梅個大口感佳,每年效益可觀,是當地的楊梅種植明星,周邊經常有楊梅種植戶邀請趙宏衛作技術顧問。
趙宏衛說,附近的種植戶來咨詢種植方面的技術問題,一般都是友情出場,并不收費。不過如果跑的地方比較遠,往往對方會付個出場費。“一般按照天數來計算,三五百元不等。”
事實上,浙江的水果種植領域,有不少像趙宏衛這樣經常走穴的果農。金華浦江縣康硒葡萄專業合作社的于高明,是浦江最早從事葡萄種植的果農之一,因為20多年的葡萄種植經歷,在葡萄種植界赫赫有名,出場費也更高。
于高明說,如果果園在50畝以內,除了來回車接送以及包吃住,一般對方支付的日薪在500元左右。不過如果果園面積超過了50畝,收費相應也會有所提高。
1.5萬元月薪挖人種西瓜
種瓜高手年薪超白領
50歲的王會云是陜西渭南浦城縣的一位西瓜種植專家,今年,她被衢州一家西瓜合作社以1.5萬元/月的高薪挖到浙江,在合作社里培育一種名叫“蜜奶神瓜”的西瓜新品種。
衢州林氏西瓜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翁先生說,作為市場上全新的西瓜品種,經過了48道程序進行培育,并在栽培的過程中使用蜂蜜、牛奶等制成的特殊營養液,在市場上每個瓜能賣到188元至228元高價。而此前,只有王會云等陜西的少數專家懂得這個栽培技術。
不過翁先生擔心,產品一旦擴大種植規模,依然會面臨專業技術人員缺少的問題。
月薪1.5萬元!儼然已經超過了很多城市白領,而且還不必承擔城市里高昂的生活支出。
事實上,最近幾年,田間技師的薪水也是連年看漲。淳安縣水果站的汪站長說,新果園的開辟,或者新品種的開發,都依賴于這樣的技術人員。“學歷并不一定高,最重要的是實踐經驗。”
汪站長說,起碼有三四年的田間實踐經驗,懂得果樹防病、施肥,特別在發病前期就發現苗頭,能夠判斷是什么病,懂得修剪和嫁接,控制果品質量和產量,能拿到高薪的,起碼要符合這些條件。
如果懂得新果品的開發,就可以稱得上專家型人才,身價就更高了。一家西瓜合作社的負責人說,手上帶著開發技術的技術工,年薪往往可以達到12萬元以上。
會種菜的技術員也吃香
農民科技師拿高薪越來越普遍
和更需要掌握核心技術的新品種水果栽培相比,種菜看起來沒什么技術含量,但是現在企業化運作的品牌蔬菜基地里,技術員同樣也是個高薪職位。
“我們現在一個蔬菜基地要配兩個技術員,主要做蔬菜選種和田間管理的工作。”做新鮮蔬菜家庭配送生意的杭州午葦生物負責人章國良說,蔬菜基地除了和農科院合作尋求技術支持,出資金做研發工作之外,日常做田間管理的技術員也都是農業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年薪也開到10萬元左右,光是選種的工作就很體現功力,比如青菜,就要按照季節變化和市場需求選擇最合適的品種。
“現在要做進家庭配送的精品蔬菜,和過去粗放式的種菜方法不一樣了。”章國良說,這也是蔬菜基地需要高薪請技術員的原因。除了技術員的需要,基地的設備投入也越來越需要資金支持。比如過去菜地里長蟲農民直接噴藥就行了,現在都替換成太陽能的物理除蟲設備、還有給菜地掛“蚊帳”這樣的精細活,這些都需要規范管理,而越來越高的人工、設備和研發資金的支出,相對應的也是優質農產品的市場價值。
杭州市農業局科教處工作人員說,有多年栽培和種植的經歷,懂水果或蔬菜的生長習性,在業內被稱為農民科技師。農民科技師拿高薪,這個現象正變得越來越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