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顏
摘 要 目前中國大學生的創業熱情與創業狀態存在很大距離。我國大學生創業準備不充分、創業能力欠缺,歸根到底在于國內高校創業教育不足。本文從高校可控制的要素著手,研究前瞻性人格、在校經歷、創業能力、創業知識、創業態度、創業環境六因素對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影響。
關鍵詞 大學生創業 創業教育 創業傾向 影響機制 實證研究
0 緒論
高校要推進創業教育,設計和開發完善的創業課程體系,需要知道到底哪些因素在左右著學生的選擇,影響著大學生創業傾向。因此,本研究正是從高校創業教育可控內容入手,對上海高校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實證研究,分離出影響和制約學生創業傾向的因素。從而為學校設計和開發相關創業課程體系,推進教學模式改革,打造更適宜的學生創業平臺,全面構建大學生創業生態系統提供依據。
1 文獻綜述與理論假設
1.1 前瞻性人格
前瞻性人格,意指個體不受情境阻力的制約主動采取行動以改變其外部環境的傾向性。 ①前瞻性人格對工作績效、工作態度、領導行為、學習動機、新近員工適應性、創業、創新等方面都有積極影響。據此本文假設:
H1:前瞻性人格與創業態度成顯著正相關。
1.2 創業態度
創業態度分為內生態度和外生態度,②大學生的創業態度是指大學生對創業的看法和喜好程度,作為潛在創業者的大學生對創業的態度與他們未來選擇是否創業有必然的聯系。據此本文假設:
H2:大學生創業態度越積極,創業傾向越高。
1.3 在校經歷
大學生在校期間是否從事過相關的創業工作,或者是否參加過與創業有關的活動,如創業設計大賽等,會對今后的創業態度產生積極影響。③據此本文假設:
H3a:在校經歷越豐富,學生創業知識也越豐富。
H3b:在校經歷越豐富,學生創業能力也越強。
1.4 創業知識
成功的創業教育應該包括知識、技能、心態和特質,特別是創業知識。④據此本文假設:
H4a:創業知識越豐富,創業能力也越強。
H4b:創業知識越豐富,創業傾向越明顯。
1.5 創業能力
美國國家創業教育研究基金研究成果表明,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須具備以下能力:個體的創新能力、策劃能力、組織能力、指揮能力、控制能力和協調能力等。⑤據此本文假設:
H5:大學生的擁有的創業能力越強,其創業傾向的程度越高。
1.6 創業環境
本文結合大學生的自身特點,從個人社會資本、大學校園內部環境和校園外部宏觀環境三個方面來提取影響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因素。并提出以下假設:
H6a:大學生所處的創業環境對創業態度有顯著影響;
H6b:大學生所處的創業環境對創業傾向有顯著影響。
根據以上的理論假設,提出本次研究的理論假設模型,如圖1所示。
2 研究方法
2.1 問卷設計與樣本數據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樣本來自上海大學、同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交通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七所高校,但以上海大學和同濟大學為主,共發放問卷360份,回收有效問卷324份,有效回收率為90%。本次問卷調查樣本以大學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為主,樣本年齡集中在20歲到23歲之間占66.9%;性別比例比較接近,男性占55.8%,女性占44.2%;專業類別分布也比較接近,理工類為48.0%,經管類為47.3%。因此,我們認為本次調查樣本在人口統計特征分布上是合理的,樣本選擇上具有很強代表性。
2.2 信度分析與效度分析
本文利用SPSS17.0對正式數據的信度進行分析,檢驗結果顯示,分量表都在0.7以上,而總量表則是高達0.937,非常可信。同時,KMO值和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顯示,KMO值為0.881大于0.8,而P值為0.00,通過Bartlett球形檢驗,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2.3 因子分析
本研究對每一個潛變量的觀測指標分別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并進行正交旋轉,刪除因子載荷小于0.5的項。組合信度CR值在0.8666~0.9370之間,均高于0.8,表示研究模型具有非常出色的內部一致性;平均萃取變異量AVE值在0.5019 ~0.6842之間,均大于0.5,表明問卷各測量變量對潛在變量的平均變異解釋力達到標準。說明本研究事前定義因子的模型與實際數據的擬合能力良好。
3 結構方程模型的檢驗
假設模型共由7個潛變量、59個觀測變量以及59個殘差變量組成。其非標準回歸路徑系數結果顯示,前瞻性人格、創業環境對創業態度有正向影響,創業態度、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創業環境對創業傾向有正向影響,在校經歷對創業知識有正向影響以及在校經歷、創業知識對創業能力有正向影響,均在0.05的置信水平下得到了顯著驗證,即本文最初的假設路徑全部得到驗證。
在AMOS 7.0輸出的Model Fit文件中,本研究初始結構方程模型各假設的指標參數可以看出,各假設的CMIN/DF值均小于5,在可接受范圍以內;NFI、IFI、TLI、CFI、RMSEA等指標雖未達到0.9,但是皆在0.8以上,適配良好;而RMSEA則在“不錯適配”及“中度適配”范圍內,均可接受因此,可以認為本模型擬合良好,與觀測數據有著較好的適配度。
經過以上結構方程模型的檢驗,我們最終得到如圖2所示的大學生創業傾向影響機制的模型。
4 結論
(1)創業知識。H4b創業知識對創業傾向影響顯著這一結論,與Kuratko D F,Montagno R V(1990),以及白璇⑥等人的研究結果有悖。他們認為,過度的知識或沒有得到運用的知識可能會導致創業傾向及其行為的降低。之所以本研究數據分析結果支持H4b路徑,原因在于本研究的樣本63.3%為在校本科生,他們所擁有的創業知識豐富程度,并未超過或到達使創業傾向降低的拐點。相反,處在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大學生,其創業知識越豐富,自信心越強,參與創業的可能性越大。
(2)在校經歷。我們知道學生創業所需的創業知識,包括主觀知識、具體的客觀知識以及非具體的客觀知識。主觀知識反映學生認為自己知道多少創業知識,表明學生對創業知識的自信程度。具體的客觀知識,指成功的創業者所應具備的各方面的知識。非具體的客觀知識指個人的經驗、他人的經驗和其他與創業領域相關的變量。這些知識,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可以通過參加創業設計大賽,接受創業培訓指導等與創業相關的活動,來學習和積累。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從事學生會工作、參加社團等方式,舉辦各類校園活動來提升自己的組織、策劃、領導、協調、控制等多方面的創業所需的能力。
(3)創業環境。本研究根據大學生這一群體的特殊性,將創業環境分為校園外宏觀環境、校園內創業環境以及個人所擁有的社會資本。創業環境對創業傾向有直接影響,同時可通過創業態度,對創業傾向產生間接的影響。可以說,創業環境是大學生創業傾向的重要影響因素。由此,創建和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創業態度,同時直接與間接地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傾向。
(4)前瞻性人格。是指個體不受情境阻力的制約主動采取行動以改變其外部環境的傾向性。前瞻性人格通過創業態度,間接的影響著創業傾向,它對創業態度的路徑系數高達1.24。表明具有前瞻性人格的學生更善于尋找和捕捉機會,主動而果斷地采取行動、挑戰現狀、改變環境。具有前瞻性人格的人,其創業的態度才更加堅定,真正參加創業的可能性才更大。因此,培養學生主動改變外部環境的特質對其創業態度會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