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盛剛
日本重返亞洲戰略核心是美日同盟,目標一是遏制中國崛起,二是以此重振日本在亞太地區的雄心,走出迷失。顯然美國重返亞洲被日本認為是千載難逢的轉運時機。日本重返亞洲,雄心勃勃,四面出擊,那么,為何突然陷入困境,面臨四面楚歌呢?
首先,日本錯誤理解和估計了美國重返亞洲的意圖和實力。日本輿論普遍認為,美國“重返亞太”是為了制衡日益崛起的中國。而對于一直擔憂中國軍力增長的日本來說,美國要擴大在亞洲的存在自然是求之不得的。日本從政府到媒體無不欣喜若狂,展開豐富的聯想,認為美國要聯合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國結成對華大包圍圈。于是,日本為配合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不惜在許多問題上做出妥協。但是,美國重返亞洲,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背景下,卻缺少實現這一戰略“轉向”的必要而巨大的資源,這就決定了美國重返亞洲戰略資源的有限性與不可持久性,美國希望通過日本與其他亞洲盟國分擔其壓力,自己在背后實行所謂的中立與離岸平衡政策,煽風點火。而日本有自己的算盤,試圖利用美國重返亞洲,仗勢欺人,不僅要遏制中國,而且希望以此重振其亞洲雄心。顯然,美國考慮的是自身的利益,利用日本和盟國牽制中國,避免自己直接介入和成本的增加,因為美國已經無力承擔另一場沒有勝利的戰爭,而日本的想法與行動顯然是過頭了,如果沒有美國的全力介入和支持,日本自己能夠做什么呢?
其次,日本錯誤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以為跟隨美國就可以為所欲為。2012年4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華盛頓舉行會談,并發表標題為《面向未來的共同藍圖》聯合聲明。該聲明呼吁進一步強化安全保障及經濟領域的合作,深化美日同盟以維護亞太地區的穩定與繁榮,聲明稱“為了亞太地區的安全保障,美日將會運用一切能力來完成任務與責任”。立足于美國“重返亞太”路線,雙方明確表示美日將聯手主導該地區的新秩序。針對中國,日本跟隨美國鼓吹中國威脅論,實際是為自己擴張尋找借口,協同美國構建以美日同盟為核心的所謂對中國的島鏈包圍圈。介入南海,挑撥中國與該地區國家的矛盾,以此牽制中國,加快對釣魚島的行動。與此同時,日本與俄羅斯、韓國在島嶼領土爭議問題上的態度也趨于強硬,日本以為美國重返亞洲,為日本提供了機會,如果此時不解決和收回爭議的島嶼,以后就沒有機會了,事實證明這又是一個錯誤。
最后,日本錯誤地估計了亞洲國家的對華立場和選擇。盡管美國和日本極力煽動,挑撥亞洲國家與中國的關系,企圖建立反華聯盟,使中國處于孤立的地位,但是,亞洲大多數國家選擇中立,以求確保亞洲的繼續繁榮與共同發展,試圖孤立中國,結果美日反而使自己陷入被孤立的困境。美日的優勢在于軍事與遏制戰略,這一戰略延續于冷戰時期,核心思想是進攻現實主義,但是中國采取非對稱性戰略,以逸待勞,避其鋒芒,時間久了,亞洲國家自然也就知道誰是威脅了。另外,目前中國不僅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也是亞洲國家共同發展與繁榮的推動者,亞洲國家與中國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連,亞洲國家需要的是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經濟發展和繁榮,而不是沒完沒了的沖突和動蕩,沒完沒了的軍演,被綁在美國的戰車上,成為美國的馬前卒和美國利益的犧牲品。
戰術上的失誤可以修正,戰略上的誤判將釀成無可挽回的災難。對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錯誤估計,使日本走向歧途,四面出擊,導致四面樹敵,試圖遏制與孤立中國,反而使自己陷入孤立和被邊緣化的困境。
(摘自《思想理論動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