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伙鑄
上海國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陳海峰對A股未來12個月行情十分樂觀,認為全球風險性資產都處于比較低的位置,維持“歷史性底部已基本構筑完成,目前正處于一輪大行情的初始階段,而此階段的行情存在一定的復雜性”的判斷。看好券商和地產,認為它們會是今年證券市場的主線。
國內外因素共同影響A股走勢
記者:您認為近期影響A股走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陳海峰:從近期看,A股主要受市場對國內經濟走勢的判斷以及海外宏觀環境的影響較大。國內方面,市場對于經濟探底回升時點的判斷從年初至今發生了一些變化,原先很多賣方機構都認為經濟在二季度見底,但從目前看,經濟見底的時點可能會延后到三、四季度。海外方面,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數據都對A股的波動產生著影響,這主要是由于全球市場是一體的,與國際市場的聯動使得A股受到了牽連。
記者:未來您比較關注哪些不確定性因素?
陳海峰:短期和中期影響A股走勢的因素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認為其中對我國市場最重要、影響力最深遠的因素主要是全球經濟復蘇、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政治體制改革、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等。
目前正處于一輪大行情的初始階段
記者:您對A股未來行情怎么判斷?
陳海峰:我們對A股未來12個月行情十分樂觀,我們認為全球風險性資產都處于比較低的位置,股價已經反映了我國經濟的情況、歐債危機的變化和美國經濟數據的擔憂等,而非風險性資產開始出現泡沫。
同時,我國國內改革的呼聲很高,近期也有相應的政策措施頻頻出臺,改革的效應會在未來逐漸體現出來。我們認為金融體制的改革將是貫穿A股市場全年行情的重要線索之一,資本市場改革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目前公布的各項措施僅是A股市場全面革新的一部分,后續還將會有更多涉及上市公司審批、核準、發行、投行保薦、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政策出臺,在各項制度不斷嘗試性推出的過程中,將會給行情帶來啟動的契機,并且通過健全資本市場,將資金資源更合理的分配,使得市場進入一個歷史性的新階段。
另外,我對我國經濟走勢并不擔心。整體經濟增速確實有所放緩,但在此后將進入逐步復蘇的階段,站在現在這個時點上,我們認為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漸進式、結構性的放松是比較明確的,而針對房地產行業的政策也會由嚴厲的調控打壓逐漸轉變為有針對性、結構性的調控,地產行業逐步恢復到正常、健康、可持續性的軌道上也是未來的一條重要主線,而地產股經過前期的持續調整已處于顯著低估的水平。
基于“歷史性底部已基本構筑完成,目前正處于一輪大行情的初始階段,而此階段的行情存在一定的復雜性”的判斷,我們會通過全面的考量和判斷,根據不同的時點、不同的市場環境采用不同的投資策略,圍繞投資主線把握住具備彈性又有充足驅動因素的機會。
記者:您對A股市場長期持樂觀態度,對短期市場走勢怎么看?
陳海峰:目前影響市場直接因素是對國內經濟走勢、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情況的擔憂,主要體現在擔心下滑的趨勢是否能夠扭轉,以及全球經濟環境是否會給我國經濟帶來不好的影響因素。同時,我國經濟要完成結構化調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以上這些都是制約A股短期向上的因素。
另外,市場短期走勢很多時候是受供求關系影響的,如新股發行仍然源源不斷,市場的參與者還是原來的機構和個人,新的機構投資者并沒有進場,也會引起市場對A股供求關系的擔憂,而這樣的格局需要出現變化。
我們認為宏觀經濟正逐步探底的過程當中,但從宏觀的經濟形勢向微觀的企業盈利狀況的傳導是需要時間的。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對未來的預期會發生一些變化,例如宏觀經濟見底后企業將由主動去庫存改變為補庫存,導致需求產生變化,從而對宏觀經濟形成一定的支持。
券商地產是今年市場主線
記者:你看好哪些板塊的投資機會?
陳海峰:我們一直都看好券商和地產,這兩個板塊都是處于大的行業拐點,且具有確定性,我們認為它們會是今年證券市場的主線。
從絕對的估值角度看,銀行的估值非常低,保險也有機會,券商、地產和周期類沒有被高估。相反,我們覺得消費類的股票有些高估,在經濟增速下滑后,消費的需求會下降,目前消費類股票的市盈率比較高,相對來說是估值偏高的。
記者:證監會一直在倡導投資藍籌股,您怎么看藍籌股的機會?
陳海峰:藍籌股覆蓋的行業很多,也會有很多的機會,但一方面需要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的配合,另一方面也需要培育專門的機構投資者。國外的資本市場參與者以機構投資者為主,買藍籌股的多數是養老金等機構,國內機構投資者的比例比較小,養老金制度也沒有建立起來,因此呼吁老百姓買藍籌股需要一個過程,同時更加需要重視對機構投資者的培育。
在近期的改革當中,證監會推行的分紅制度就非常好。海外很多養老金機構買藍籌股就是看重分紅,企業的分紅通常會達到甚至高于債券的收益,讓其投資價值得以體現。我國的分紅制度如果能夠真正得到落實,保險、社保等機構買藍籌股的意義也就能夠體現。
倡導投資藍籌股是證監會一直努力在推進的工作,我認為藍籌股的價值會越來越被市場認識到,這對投資藍籌股而言也是一種機會。
貨幣政策會繼續放松信貸力度會加大
記者:您怎么看這次央行降息?
陳海峰:降息是勢在必行的。經濟下滑速度比較快,CPI和PPI數據都下滑得比較快,PPI反應了企業主動去庫存的過程;另一方面,企業的資金成本一直都居高不下,過去我國一直在收緊貨幣政策提高企業的資金成本,過高的企業資金成本不適合我國目前的經濟環境,從各個方面來看,降息都是央行必須推出的措施。
變相的“非對稱性降息”是一個利率市場化的嘗試。從美國當年利率市場化的過程看,在初期利率并不一定下降,反而會提升,但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利率市場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利率市場化是和資本市場的制度和結構的完善程度有關的,如果我國有更成熟的債券市場,債券發行更多,那么利率市場化的效果會更好。
記者:5月新增信貸7932億,您怎么看?您怎么看未來貨幣政策變化?
陳海峰:我判斷貨幣政策會繼續放松,信貸力度會加大。貨幣政策效果的體現是存在一個傳導機制的,首先是利率的下降,然后是信貸量的放大。現在剛開始降息,很快就會出現信貸量的放大,釋放流動性。信貸放大主要是針對實體經濟的,資本市場的流動性主要是來源于利率的降低、M2的放松以及外匯占款的流入流出。
未來資本市場的流動性會出現對沖的情況,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趨緩,外匯占款比例走低,央行會不斷進行公開市場操作,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對沖市場流動性的變化。
目前市場的流動性是比較充裕的,央行也會繼續保持流動性的充裕,我們對此并不擔心,關鍵還是市場信心的問題。
記者:5月CPI為3%,創23個月新低,您怎么解讀?
陳海峰:今年以來,我們一直認為不用擔心通脹問題,因為全球的經濟在下行,不存在通脹的環境。同時,我國豬肉、農產品占CPI指數的比例高,它們價格的回落自然使得CPI下行。6月份的CPI會更低,通脹的下行實際上就是經濟下滑和需求下降的反映。
我們對CPI和PPI都不用擔心,它們都只是經濟正常循環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