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從溫總理的“穩增長”,到三大鋼鐵項目通過審批,再到市場關注到發改委加快項目審批力度,上周至今幾乎每一天都有政府刺激投資的信息出臺。從這些信息看來。新一輪的刺激風潮終于還是起來了,有了網絡的傳播及加速,使得這股風潮不論速度還是力度,都讓人有眩暈的感覺。不論我們內心多么不認同再來一次的刺激,還是多么鄙視親吻審批文件的地方官員,還是對于大幅過剩情況下依然大批鋼鐵項目的審批部門的難以理解,但是,作為投資者,個人的情緒還是先放到一邊,評判下其客觀影響倒是必要的。
首先從刺激來臨的速度看,這確實是超預期的,似乎就在溫總理調研期間發表講話開始,一兩周內迅速形成輿論并成為行動,發改委要求地方項目必須6月底前上報,并且審批速度明顯加快,有人注意到其短期內批復項目上百個,通過新聞報道也可確認此消息,項目包括鋼鐵、基建、新能源能方面。這表明兩個方面,一是只要高層確定方針,部委的執行力度是很強的,何況以發改委的定位,其一個部門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事情。二是從內容看,如果確定了經濟刺激方針,那么依然是以投資為主導,資金投向也沒有改變。
其次從力度看,從發改委的反應速度可看其執行力,但力度依然需要觀察。在網絡不斷爆出各種內部文件,各種投資表演秀之后,爭議和辟謠也隨之而來。發改委也稱不可能再次出現4萬億的刺激計劃,社會各界包括我們投資者也對再來一次心生反感,但從本屆政府執政10年的歷程來看,投資加貨幣作為調控經濟的手段,是其趁手的得力工具,事實上,通過此類手段調控經濟,可以說是本屆政府期間才逐漸成熟并廣泛運用的,甚至具有一屆政府的深刻印記,所以在本屆任期結束前再來一次的可能性依然很大,而且是相當大,本來此類行為地方政府最支持,槍聲一響,黃金萬兩。民眾也支持,經濟復蘇也有好處。反對的輿論聲音主要來自各類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中產階層,但在這些聲音面前,利益的驅動力無疑強悍的多,所以,雖然未必重走2008 的老路,但是塑造一個表面上全新的2012,是可以做也很可能做的事。所以即使不是4萬億,可以是2萬億,不是新計劃,可以是舊計劃的補臺,不是刺激計劃,可以是扶持計劃。比如各類產業的集中出臺,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
第三,產業扶持政策。包括汽車下鄉傳聞、多部委正式啟動節能平板電視和節能空調推廣計劃、家具的以舊換新計劃,還有30 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通過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規劃》對各產業明確了發展方向,并提出了20 項重大工程。會議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在當前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對于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這個表述上看,產業扶持政策也屬應景之作了。
從市場的反應看,對政策及表態是意料之中的積極態度,連續兩日較大程度上漲,改變了向下的技術形態。但反彈的力度其實是較弱的,在兩天上漲后,又陷入到盤整態勢。并且在相關辟謠消息出現后,也沒有出現大幅的下跌,表明市場對于再一次的刺激政策的反應,大不如2008了,這屬于一種邊際遞減吧。但今年以來政策言論的步調確實構成了兩次探底反彈的直接促發因素,所以不論2242或是2309,都是一定意義上的政策性低點,暫時看來,還是有一定安全性的。
現在要看的,就是政策面的脈沖刺激與即將出臺的5月數據對市場的影響會發生怎樣的對沖效應了,刺激輿論的突然興起,必然意味著5月數據的惡劣程度,繼續觀察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