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寬 夏尚遠
近年來,隨著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進程的加快,養殖用地需求與日俱增,雖然國家在養殖用地方面給予了一定支持,但由于目前土地供應及管理嚴格,養殖用地仍然存在較大缺口,導致大量具有經濟實力的農民、經濟實體等空有養殖積極性,而只能因無地而嘆息。用地難成為制約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疫病侵害和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也日益成為當前畜牧業發展中面臨的嚴峻挑戰。為破解這些業界難題,實現養殖效益提升,魯南牧工商有限公司在滕州市柴胡店鎮探索實施了肉雞地下養殖項目。
地下養殖模式是在地下建設標準化養殖場,利用自動化設備,采用電腦控制系統對水、料及環境進行有效控制的創造性新型養殖模式。實驗養殖場于2011年5月動工,2012年1月7日竣工,為整體磚混結構,兩排雞舍為一組,雞舍頂層距地面0.9米,中間設置通風道,肉雞飼養全過程實行全進全出,密封式管理。設備采用肉雞重疊式四層籠養,一組雞舍每批次可出欄3.4萬只。通風采用正壓方式,空氣經凈化系統進行過濾殺菌消毒。光照由電腦根據雞的周齡和實際需要控制調節。糞污處理采用四層托糞帶定時自動清糞。供水采用臭氧系統、活性炭、膜聯等方式進行深度處理。供料通過地面料塔經滑道與地下喂料器自動供料。
地下養殖以其特殊的設計模式和高科技自動化元素,使養殖空間轉入地下實現了零占地,養殖環境具有了可控性,養殖效益明顯增加,畜產品質量更加安全,走出了一條高效生態循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肉雞地下養殖模式有以下好處:
1.破解了養殖用地難題。地下養殖模式將養殖場建在地下,雞舍上面可以填土種植農作物,基本不占用耕地,實現了在地下養殖的同時實施地上種植,開拓了畜禽養殖用地新空間,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時,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畜禽糞便為農作物種植提供了優質有機肥料,農作物種植為畜禽養殖解決了糞便污染問題,既減少了種植作物購買肥料的成本,又實現了養殖糞污零排放,是具有創造性的農牧結合立體種養新模式。
2.降低了疫病發生率。與地上傳統養殖相比,地下雞舍內的空氣環境可以人為控制,進入雞舍內的空氣通過風道進行消毒凈化,能確保雞舍內的空氣質量,養殖人員通過緩沖間及消毒間進入地下雞舍,切斷了疫病傳播的途徑,使雞群發病率大大降低,減少了獸藥使用量和產品藥物殘留,提高了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3.提高了生產效率。地下養殖肉雞可縮短清理及空舍期,一年可出欄肉雞7批。地下雞舍采用四層籠養技術,較現有養殖密度增加50%以上的養殖量。肉雞籠養還縮小了雞群活動空間,減少了肉雞活動量,可提高料肉比、縮短飼養周期、降低飼料消耗。同時,地下養殖模式設備自動化程度高,有效提高了勞動效率。
4.提高了養殖效益。地下雞舍密閉性較好,飼養期間能夠避免災害性天氣影響,減少肉雞應激反應,降低養殖風險。在有效利用地溫的同時,使用自動控溫、控光系統,雞舍內溫差小、濕度均衡,雞群生長環境更加安全、穩定、舒適,能減少能源消耗,有效降低養殖成本。目前采取該養殖模式出欄的肉雞,成活率平均達97.2%,與同期地上養殖模式相比提高3個百分點;每只雞平均耗電0.6元,與同期地上養殖模式相比降低10%;飼養全期平均料肉比1.69 : 1,與同期地上養殖模式相比降低0.12%;平均每只雞純利潤增加0.58元。
(山東省棗莊市畜牧獸醫局 李宗寬 夏尚遠 郵編:27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