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民 張兆利
每到年終歲尾,往往是農民工討薪糾紛的多發時節。在現實中,有些權利人無視法律規定,為追討欠薪而莽撞行事,結果卻事與愿違。
案例一:討薪不成燒車間
2010年2月,小良到一家塑料廠打工。當時雙方講明月工資1200元,試用期半年。工作5個月后,小良覺得車間內環境惡劣,就找到老板提出辭職。老板當即拒絕說:“試用期間企業浪費了很多原料,你這剛剛學成就辭職,會給廠里造成很大損失,所以我要扣你兩個月的工資?!毙×疾煌饫习宓恼f法,三番五次找其討要工錢均無功而返。小良越想越窩火,一天深夜,他跑到原來的工作車間,點燃了包裝紙箱及塑料泡沫,火災造成3萬余元的經濟損失。小良被以放火罪判處有期徒刑6年。
維權提示: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同時,該法還規定,雙方解除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當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這是國家法律賦予每位勞動者的權利。本案中,小良向用人單位提出辭職是他的法定權利,而塑料廠為此克扣他的工資顯然是違法行為。對此,小良完全可以收集自己的有關工作證據,到當地勞動保障部門舉報或在60日內提出勞動仲裁,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小良由受害者變成施害者的教訓提醒勞動者,要學會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權益,切不可做出過激行為。
案例二:扣人車輛被判賠
經營煤炭生意的章某欠農民工齊某工資2.8萬元一直未付。齊某催要過多次,章某都以資金周轉不到位為理由推托不付。2010年3月,齊某將章某正在使用中的斯太爾大貨車及相關營運手續強行扣押,聲稱只要齊某支付欠薪就放車。章某訴諸法庭,要求齊某返還車輛,并賠償車輛被非法扣留期間的損失。庭審過程中,齊某對扣押車輛一事并不否認,但他辯稱是原告欠款在先,自己扣車在后,這是在“依法”維權。法院經過審理,依法判決齊某返還所扣車輛,賠償原告扣車期間損失2.3萬元。
維權提示:現實中,有的農民工情急之下采取非法手段討薪,結果不僅工錢沒要到,還因違法而受到法律制裁。還有些人認為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費時費力費錢,不如自己采取非法手段解決來得干脆。其實,勞資糾紛是很常見的糾紛之一,農民工合法勞動報酬權益受到法律保護。法律賦予了權利人多種維權途徑,比如調解、仲裁、起訴、申請支付令和先予執行、申辦強制執行公證、優先受償、代位追償等等,農民工應當注意樹立法律意識,積極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權益,切不可因為自己“有理”而任意所為。也就是說,雖然討債有理,但手段必須合法。
案例三:拘禁他人獲刑罰
閆某長期在俞某的工程隊務工。到2009年年底,因無力支付工資,俞某向閆某出具欠款1.6萬元的欠款條一張,言明半年內本息一并支付。過了還款期后,俞某并沒有兌現承諾。閆某幾次催討無果后,叫了幾個人強行將俞某綁架到一個賓館里,一頓拳腳“伺候”之后,逼其通知家人將欠款送來。當晚,閆某等人把俞某送往其住處時,被民警抓獲。至此,俞某被扣押近5個小時,還被打成了輕微傷。閆某債未討成,卻涉嫌非法拘禁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
維權提示:正當的債權和債務人的人身權利同樣受法律保護。非法扣押、拘禁、放火、故意傷害、故意毀壞財物等犯罪型討債行為,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使自己身陷囹圄。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規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北景钢校Z某正是因為對法律的漠視做出了不明智的舉動,才落得如此下場。
(山東 劉軍民 張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