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濤
摘要:中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自1998年開始試點至今已有十幾年,已形成政府扶持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政策性擔保公司和民營擔保公司齊頭并進的格局。但最近幾年,在擔保業高歌猛進,擔保公司數量激增的情況下,也出現了一些嚴重問題——“河南擔保業的瘋狂”、“華鼎、創富、中擔問題”。在這一系列危機中,行業界開始反思中國應建立什么樣的擔保體系?擔保業應向什么方向發展?通過與國外成熟經驗的比較,指出中國擔保業的發展方向以及現階段中國擔保業問題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政策性擔保公司;民營擔保公司;擔保體系
中圖分類號:F830.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2-0079-02
中國信用擔保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取得了顯著成績;從以政策性擔保公司為主體,到以盈利為經營目標的民營擔保公司與政策性擔保公司共同發展的模式。特別是近幾年,全國各地的擔保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截至2010年底,全國融資性擔保法人機構共計6 030家,實收資本總額達4 506億元,比2009年底增加了約1 000億元,平均注冊資本為0.75億元,注冊資本10億元(含)以上的29家,1億元(含)至10億元的1 863家,注冊資本2 000萬元(含)以上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占比近80%。全行業資產總額達5 923億元,凈資產4 798億元。在保余額總計達11 503億元,較上年增長64.6%,其中,融資性擔保9 948億元,占比86.5%,貸款擔保9 139億元,占比79.5%。擔保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出現先了一些問題。
一、危機的出現
(一)河南擔保業的瘋狂
過去幾年,河南省擔保公司膨脹的速度堪稱全國之最——根據河南省民營經濟研究會的數據,2010年底已從2007年的100多家飆升至1 640家,約占全國的1/4。
河南的民營擔保機構大多數的運作是以民間借貸加擔保的方式來運作的,通常擔保公司以擔保理財的名義向社會大眾推介所謂的理財產品,而這些理財產品基本上都是融資企業的打包融資債。擔保公司在這中間充當中介和擔保的角色,一手托理財客戶,一手托急于尋求資金的中小企業融資客戶。擔保公司在這期間會對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類似銀行的信貸調查,在確定企業的還款來源、還款能力,落實完各類反擔保措施后,擔保公司就會和融資企業簽署借款協議,明確好各項的協議條款。然后讓理財客戶與借款企業簽署借款及理財協議,擔保機構再為理財客戶提供擔保,如果企業出現延遲還款,擔保公司會在3日內代借款企業向理財客戶還款(這就是擔保行業一般許諾的3天代償)。如果沒有意外,協議到期后,融資企業連本帶息地向出借人付清所有費用。
2011年9月份隨著溫州事件的影響,圣沃擔保最先引爆河南擔保行業,10月份、11月份一批擔保公司紛紛出現不能兌付現象,這樣的情形加劇了理財客戶的恐慌,紛紛撤資、提前要求兌付。鄭州擔保行業陷入擠兌危機,很多原本發展不錯的公司受次影響,也漸漸出現不能兌付情況,擔保公司紛紛關門停業,鄭州擔保行業陷入空前危機中。
(二)華鼎、創富、中擔問題
2012年初,華鼎因資金無法周轉陷入經營困境的消息被曝出,屬于同一控制人的中擔擔保、廣東創富也相繼陷入危機。個中原因在于擔保集團利用“委托理財”等名義激進涉足暴利的違規業務有關,而其所投資的產業又未獲回報,甚至出現虧損,加之年末銀根緊縮的雙重打擊,資金鏈瞬間告急,風險在春節后集中爆發。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理財業務攔截了企業巨額貸款資金,大部分貸款臨近的企業遭遇到銀行“追債”,甚至貸款未到期的客戶,也遭遇了銀行提前還貸的要求。
二、國外擔保體系概述
由于中國已經形成了政策性擔保公司和民營擔保公司共同發展的格局,國外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擔保體系的運作,對中國擔保體系的建立具有借鑒作用。
(一)日本政策性擔保體系特點
1937年成立的東京信用保證協會標志著日本擔保體系建立的開始,隨后又成立了52個信用保證協會和全國信用保證協會聯合會,在此基礎上又成立了信用保險制度(由中小企業金融公庫執行),即再擔保制度。日本信用保證協會和再擔保機構的自有資金以政府出資為主。這是一種公開操作性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即由獨立于政府之外的企業法人實體進行操作。
日本實行的是風險分擔機制,即出現違約時,風險由擔保機構、銀行和企業共同承擔。信用擔保協會對金融機構的保付比率大概為 70%~80%,其余風險由銀行承擔,如果信用保證協的代償符合再擔保合同所規定的要求,信用保證協會獲得金融公庫的再擔保,且再擔保比例也能達到70%~80%,那么信用保證協會僅承擔20%~30%的保證責任。
(二)美國商業擔保體系特點
美國也有以政府部門運作為主體的中小企業擔保機構——聯邦小企業局,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運作模式和日本差不多,此外,美國的商業擔保機構運作也較為成功。美國商業擔保機構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債券等證券提供擔保,一類是以合同擔保、商業擔保為主業的擔保公司。這些公司擔保業務品種豐富、風險控制嚴格。
三、中國中小企業擔保體系發展探討
根據國外經驗和中國實際情況,中國中小企業擔保體系發展有兩種方向。
(一)以政府為主導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
由于扶持中小企業是各國政府的重要任務,那么對于中小企業融資性擔保,應由政府部門或政府主導的企業法人來操作,而商業擔??梢杂擅駹I擔保機構來操作。從中國現階段的發展趨勢來說,中國正在向這種擔保體系靠攏,以重慶為例,至今為止,重慶成立了三家政策性擔保公司——三峽擔保、進出口擔保、興農擔保,這三家擔保均是政府和政策性銀行出資,注冊資金大,擔保放大額度多,此外,還有一批民營擔保在融資擔保領域和其他領域作為補充。
這種模式優點:政策性擔保公司經營目標并不是最大盈利,而是作為國家政策的貫徹機構,能真正起到扶持中小企業。政策性擔保公司由政府或與政府有關的機構出資,并且政府的融資能力強于民營企業,擔保公司的資金來源問題并不是嚴重問題。民營擔保在其他領域完全發揮自己的靈活性、創新能力,使自己得到發展,從而建立起完整的擔保體系。
缺點:政策性擔保公司效率低下,機制不靈活。政策性擔保公司風險控制機制也不如民營擔保公司做的那樣細致。政策向擔保公司不能解決所有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需要民營擔保機構作為補充。
(二)政府性擔保和民營擔保雙主體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
這是中國目前實際運行的擔保體系,政策性擔保公司和民營擔保公司均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領域發揮作用,但是由于民營擔保的弱勢地位以及其盈利最大化的目標下,出現了上述的危機,并波及到銀行。要想這種擔保體系良性運作,結合國外經驗和實際情況可采取以下措施(主要針對民營擔保公司)。
1.確保民營擔保資金來源。雖然政府文件規定,擔保公司擔保額度可放大到注冊資本金的10倍,但對于民營擔保公司來說,銀行最多給他們5~6倍,遠遠不能滿足其資金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建立有效的擔保資金供給機制。(1)可以通過擴大對社會保障基金、郵政儲蓄、保險基金等獲取資金;在擔保公司業務滿足條件下,要求政策性銀行提供資金達到注冊資本金的10倍或更多。(2)有條件的擔保機構甚至可以采取直接上市融資的方式獲取資本。(3)政府可對做出突出貢獻的民營擔保公司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償。
2.確保民營擔保公司的收益和風險匹配。眾所周知,擔保行業是高風險低收益的行業,如得不到較高收益,民營擔保公司要么退出市場,要么觸碰國家高壓線——非法吸儲投資高風險項目。(1)對于經嚴格審批,正規的大型民營擔保公司給予注冊資本金10倍的擔保貸款總額,使其獲得更多收益,以平衡其承擔的高風險。(2)對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收取較低擔保費的民營擔保公司給予財政補貼,補償其收益。(3)設立再擔保機制,可以把政策性擔保公司作為再擔保機構,與民營擔保公司共擔風險,降低民營擔保公司風險。
3.確保審慎的周期性監管。最近出現的一系列危機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監管不力,監管主體不明確造成的。(1)設立完善的法律體系,擔保業發達的國家均擁有非常健全的法律體系。(2)融資擔保公司設立時,嚴格審批;成立后,除了定期的檢查外,還應實行不定期的突擊檢查,防止擔保公司非法吸儲、非法截留資金用于高風險項目。(3)加強行業監管,同業自律機制是增強金融業安全、強化監管的一個重要手段。行業協會的設立對溝通行業發展信息、規范行業業務開展、監管擔保公司業務行為、促進擔保公司自律監管具有重要意義。(4)明確監管主體,現階段,中國擔保行業監管主體在各地不一致,這可能造成對行業管理管理口徑不一致,進而導致管理指標、評價指標不一致。
參考文獻:
[1]狄娜,葉小杭.信用擔保實務案例[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1-7.
[2]文學舟,梅強.日美意三種模式信用擔保機構的國際比較與借鑒[J].經濟問題探索,2011,(7).
[3]顧海峰.后危機時代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監管路徑的重塑研究[J].征信,2011,(2).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