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軍


對污染的被動防御自非長遠之計,正如趙丹青、馬軍和姬十三等人所設想的,未來的“后碳時代”才是最為理想的生存模式。一個沒有污染、能源清潔的未來模式,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
受邀而來的嘉賓均是環保與公益領域的知名人士,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環保斗士馬軍,果殼網CEO、科學松鼠會創始人姬十三,新浪微博微公益總監貝小超以及中國抗菌協會副會長單位康綸纖維董事長趙丹青。
這是9月26日下午“中國空氣污染治理與防護意見領袖論壇”位于奧體附近的會場,上百家媒體和數百位關注環保人士的參與,足見公眾對中國空氣污染現狀的關注。
呼吁
第一個上臺演講的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在現場展示了一個來自于各NGO組織與普通大眾拍攝的污染源示意圖,馬軍介紹,示意圖上污染源非常密集,但這僅僅是五分之一,空氣污染的嚴峻情況可見一斑。有感于空氣污染的嚴重后果,作為一個環保斗士,馬軍也呼吁公眾廣泛參與到防護空氣污染中來。在馬軍看來,警示與倡導是有效節能減排的必要步驟。
果殼網CEO姬十三則從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來解讀防治空氣污染的緊迫性。姬十三稱,他意識到對PM2.5的防護,是在辦公室的同事們紛紛團購口罩的時候,作為中國最知名的科普作家群體,不論是果殼網還是科學松鼠會,都起著為公眾答疑解惑的作用。姬十三的言外之意,是在公眾因PM2.5數據恐慌的時候,最懂科學的一批人也開始積極地防護,足見形勢的嚴峻和防護的必要。
PM2.5的話題,除了必要的身體力行,環保界精英一直在獻言獻策。包括馬軍和姬十三這樣的專業人士,一直是該領域的中堅力量。馬軍早就指出,中國城市空氣質量信息發布還需完善,只有推動環境信息公開,讓民眾在有知情權的前提下,才能有后期環保渠道的建設和環保行為的推廣。“民間環保組織的力量需要繼續發揚,加大對PM2.5及其防治措施的科普宣傳是十分有必要的。”姬十三說。
新浪微博上,有關環境保護的話題一直是重要討論的對象,一方面這是源于網友的關注,一方面也是微博平臺本身的積極響應。針對各大城市PM2.5監測點的設立,新浪微博微公益總監貝小超表示,網絡平臺也要加強關注力度,他更承諾將繼續利用新浪微博的平臺,將PM2.5的防護和環保的理念傳遞給更多的人。
隨著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頒布,PM2.5首次被納入中國空氣質量評價指標。自2011年底PM2.5進入公眾視野,其監測點在各大城市的陸續設立又引發出民眾對PM2.5關注的新一輪熱潮。
應對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根據2010年環境監測數據,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中超過1/3的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PM2.5顆粒誘發肺部硬化、哮喘和支氣管炎,甚至導致心血管疾病。醫學報道,嚴重灰霾污染七年后就會現肺癌高峰。最近,環保節目《無處呼吸》也指出,灰霾天里鍛煉和運動無疑是“揮刀自戕”,無疑,室外PM2.5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
作為此次論壇的最大亮點,中國抗菌協會副會長單位——上海興諾康綸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目前國內唯一能夠隔絕室外PM2.5的綠盾微濾技術。經美國NELSON實驗室檢測,采用這種創新技術的綠盾PM2.5微濾濾片能夠有效過濾PM2.5空氣顆粒,過濾效果高于99%。加入綠盾微濾技術芯片的綠盾PM2.5口罩,是目前首款有效預防PM2.5顆粒的適合普通人日常使用的口罩。目前已投入使用。
據悉,這款產品也是我國品牌知識產權在相關領域的重要突破。其面料上則采用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同時效抵抗三大“超級細菌”的康綸面料,依靠這兩種技術研發的綠盾PM2.5口罩,將成為國內首款有效預防PM2.5顆粒的專用口罩。外觀上,潛心投入的設計環節,立體式的設計與人體生理構成相一致,解決了常規口罩以及防病毒口罩N95的呼吸困難、缺氧頭暈等使用限制,滿足了追求時尚、健康的用戶群體需求,勢必會引領時尚潮流。
抗菌協會秘書長張迎增表示,“作為國內首個室外隔絕PM2.5的大眾生活用品,綠盾PM2.5口罩有效彌補了室外防護PM2.5的空白。”
據悉,此綠盾PM2.5口罩正在或將在近期陸續上市。綠盾PM2.5口罩作為國內首個室外隔絕PM2.5的大眾生活用品,雄厚技術支撐成為其最大的特色與優勢所在,吸引了天貓、京東,當當眾多渠道商的加盟,為室外呼吸健康防護普及助力。
事實上,尋求一款有效防護PM2.5的產品早在兩年前就已提上日程,來自中國環保機構與民間NGO的分析顯示,目前市場上幾無權威產品抵御PM2.5的侵蝕。伴隨北京市空氣質量形勢的嚴峻,一度在市民中引起恐慌,導致醫用口罩脫銷。在康綸纖維董事長趙丹青看來,醫用口罩在防護PM2.5微粒上,效用實在有限。
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趙丹青表示,康綸纖維作為行業內的技術前端企業,力求獲得商業價值的同時,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為國民的呼吸健康貢獻力量。
從這個層次來講,空氣污染治理與防護意見領袖論壇對中國空氣質量保護工作的推進無疑具有重大意義。趙丹青表示,借助此次“空氣污染治理與防護意見領袖論壇”,康綸纖維對外發布防護PM2.5的技術應用,對中國空氣質量保護工作的推進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康綸纖維也將繼續承擔起企業責任,為國民的呼吸健康貢獻力量。
“康綸纖維有一個由衷的愿望,希望口罩早日從國人的健康防護必需品清單中消失。我們相信,中國的空氣污染狀況應該已經在政府和公眾的共同努力下會有極大的改觀,人們將不用戴著這么高科技的口罩就可以享受清新的空氣和健康的呼吸。因為自然的呼吸才是美好的。”趙丹青說。
從信息公開平臺的搭建到環保渠道的建設,從網絡平臺的呼吁到公益組織群體的踐行,從環保理念的宣傳到技術應用的推廣,一場關于呼吸健康的保衛戰已經拉響了警報。然而,對于時下污染等非可持續發展的普遍現象,被動的防御自非長遠之計,正如趙丹青、馬軍和姬十三等人所設想的,未來的“后碳時代”才是最為理想的生存模式。一個沒有污染、能源清潔的未來模式,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