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冷戰結束后,“一超多強”成為世界基本格局,大國關系呈現新的變化,對于美國來說,能否處理好美印關系,對美國的國家利益有著重要的影響。自奧巴馬上臺以來,相比于小布什時期,美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反恐戰爭局勢尚不明朗的大背景之下對印度的外交政策的走向引起了相關各方的廣泛關注。
[關鍵詞]現實主義 印美關系
現實主義學派是國際關系理論學派中迄今為止影響最大的學派,各國在維護、追求國家利益的過程中往往也從現實主義的角度出發。
一、現實主義理論在國家外交實踐中的實用性
首先,該理論在研究國際關系時將國家利益置于核心地位,國家利益是一國政府對外政策的最終決定因素。所有國家必須追求自身國家利益這一事實意味著其他國家和政府都是不能完全依靠的,所有國際協議都是暫時的,有條件的;其次,該理論的的現實性為各國做出外交政策提供了決策框架。國家本質上是根據國家利益進行決策的理性行為體,并認為一個理性的外交決策過程包括設定目標、根據國家能夠獲得的各種資源評估所有合理的選擇、通過所評估的各種選擇實現目標的相對可能性、以及與每一種選擇相聯系的獲益或代價。
就美國的外交政策來說,其外交政策主要由兩條主線構建而成:一條是由孤立主義和擴張主義構成,另一條是由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構成。然而隨著美國實力的上升,美國傳統的孤立主義越來越難以維持。二戰之前,美國只能坐視希特勒橫掃歐洲并稱其為局部問題;而二戰之后,像格林納達和越南這樣“邊緣國家”的問題也被美國認為是其內部問題,究其原因,無外乎是美國在戰后擁有了獨霸一方的實力,正是這種實力使得美國在奉行“現實主義”理論時有了更多的底氣。
二、美國的對印政策
(1)冷戰時期的美國對印政策
冷戰時期,南亞是美國全球遏制戰略中重要的一環,它將南亞視為全球冷戰的一個“縮影”,將印巴對抗視為“南亞版”的美蘇對抗,此時南亞地區大致形成美巴結盟與印蘇友好的均勢局面。美國的南亞政策必須服務于其全球戰略和國際利益的需要,因此,在對印政策中,美國“國家利益第一”的觀念始終貫徹了整個過程。這也是美國奉行現實主義指導下的外交政策的具體體現,即它強調美國對印度政策將始終以維護美國的國家利,有著濃厚的“自我中心”色彩。印美關系在冷戰時期受諸多因素影響,發展緩慢。不過,印度與蘇聯之間相繼也建立起了“準盟友關系”,而美國也與印度的“死敵”巴基斯坦建立了盟友關系。由此可見,盡管美印之間有著共通的價值,但是基于現實主義國家利益的考慮,使得從屬于冷戰大局的美印關系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色彩。
(2)冷戰結束后的美國對印政策的調整
冷戰的結束,為雙方關系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契機。核不擴散政策、克什米爾政策、反恐政策成為美國南亞安全政策的主要組成部分.此時的美國認為,無論從經濟潛力、政治價值,還是地區影響,印度的戰略地位均明顯高于巴基斯坦。因此,在美國面臨維護地區穩定、打擊恐怖主義、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等一系列安全利益時,美國的南亞政策開始向印度傾斜。美國也重新開始醞釀其后冷戰時代的全球戰略。據當時美國公布的國防戰略報告表明:美國戰略重心已從以歐洲為重點逐漸轉為歐亞并重,并有將重心逐漸轉向亞太的趨勢。因此,印度在美國的戰略計劃中的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早在1995年在美國國防部長佩里訪印期間,美國與印度就已經簽署了第一個安全協定,開始了三個層次的防務合作:一是美印防務政策小組,美方由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任組長;二是聯合技術小組,由負責雙用途技術和國際項目的第一助理國防部長幫辦任組長;三是各軍種之間的合作,由陸軍、空軍和海軍組成的太平洋司令部負責,與印度開展演習、訓練等方面的合作。并于2005年6月又簽訂了《印美防務關系新框架》,進一步加強雙方在防務領域的合作。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雙方高層互訪頻繁,在一系列重要問題上達成了協議。2000年兩國簽署了《印美關系:21世紀展望》的框架文件,決定建立“持久的,政治上有建設性,經濟上有成果的”新型伙伴關系。這一系列互動都標志著印美關系正式走出了冷戰時代的陰霾,向著建立伙伴關系的道路前進。
9·11事件的發生使得巴基斯坦再一次成為了美國戰略中的“前線國家”,為了打擊恐怖主義,美國開始加強冷戰后一度冷淡的美巴關系,人們普遍認為印美關系會受此影響。但事實的發展并非如此,與此同時,美國開始與印度在反恐,國家安全等領域開展了合作。2005年印度總理辛格訪美,雙方發表聯合聲明,美國承認印度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國家,并表示要求國會修改法律,允許美印兩國在核領域發展合作關系。美國承認了印度的核武器國家地位。這意味著美國已經改變了在印度核問題上的態度,積極開展同印度的民用核技術合作,這也將兩國關系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民用核能源合作協議,這直接顯示出印美關系急劇升溫的態勢。但是美國政府更迭以來,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奧巴馬政府在振興經濟等內政方面投入大量精力,而在外交政策中顯缺乏對印度的“熱情”,加之2009年奧巴馬在與中方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剛表示,歡迎中國參與南亞事務,這使得新德里不得不認為,美印關系在奧巴馬政府的亞太戰略中的地位已經開始了下降。
為此,辛格不得不于2009年11月訪美,主要目的是穩定和發展受到困擾的印美關系。但結果使得新德里極為失落,有媒體就曾評論,在外交方面印度不是奧巴馬政府一個突出的考慮,這種狀態對剛剛搞熱的印美關系是一個考驗。因此,也可以說印度在這個問題上的敏感既出于對美印關系在奧巴馬政府對外關系中地位下降的擔憂,也出于對中國在南亞影響力增加的擔憂。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美合作已經成為了白宮的關注重點,奧巴馬已經公開表示美國不會尋求對中國的遏制,而實力相對弱小的印度則在奧巴馬的外交政策中暫時的“排在了后面”。由此可見,奧巴馬政府的亞太戰略中印度地位的升降取決于美國國家利益的需求,美國冷戰后調整南亞戰略以及美印關系是基于對美國國家利益的美國亞太戰略考慮,包括應對中國崛起,對中國的遏制,以及維持南亞均勢,維護霸權地位等。因此,在需要中國合作應對金融危機時,印度在美國的亞太戰略的地位中自然會有所下降,但印度作為牽制中國崛起的力量的角色在美國的對外政策中并沒有改變。
三、美國與印度民用核技術發展新動向
談到美國與印度的合作,不得不提的就是雙方在小布什時期簽署的印美民用核技術協議。這一協議可在經濟方面為美國帶來許多現實的利益。但是,在這個問題上美國也面臨著自身的困境,首先,在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改善內政中所面臨的醫療改革和經濟復興是奧巴馬政府的優先考慮,而與印度關系,包括民用核設施的后續工作等都不在美國的先選范圍之內;第二,如果奧巴馬將這一協議付諸實踐,那么在國際范圍內將會在某種程度上加大解決伊朗核問題的難度。因此,奧巴馬政府未來在對印度的核技術援助以及兩國在該領域未來的合作還會面臨各種問題。但是有一點必須肯定的是,未來美國政府在該問題的態度上肯定是從現實主義視角出發,維護美國國家利益的基礎上,履行小布什時期簽署的印美民用核能協定,但是美國決不會允許印度將此技術用于軍事領域。
四、小結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從冷戰時期到后冷戰時代,美國對印度的政策中一直夾雜著強烈現實主義色彩,同時可以看到雙邊關系中分歧的存在,印美之間的關系發展依然有不確定性。而美國政府在未來將如何從現實主義視角出發,維護美國國家利益,調整與加強美印關系,將是雙方未來關系走向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在對國家間關系進行分析時,應當重視現實主義理論的作用,將其與國際時事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更準確的把握雙方關系的走向和事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倪世雄,《當代西方國際關系理論》,復旦大學出版社,P47—82頁。
[2]張貴洪,《超越均勢——冷戰后的美國南亞安全戰略》,浙江大學出版社,p21頁。
[3]馬加力,“印美關系走向”,《現代國際關系》2005年第8期。
[4]馬云飛,《從辛格訪美看奧巴馬政府對印政策新動向》,《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5]張貴洪,《超越均勢——冷戰后的美國南亞安全戰略》,浙江大學出版社,第45頁。
[6]陳峰君主編,《亞太安全析論》,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4年,第9頁。
[7]"News for?Us India Defence Policy Group,"http://mod.nic.in/samachar/jan1—02/html/ch3.htm
[8] " India— US Defense Relations,"http://www.indianembassy.org/india—us—defense—relations.php
[9] 馬孆,《當代印度外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9頁。
[10]趙東升,“美國南亞新政策下的美印關系解構”,《國際論壇》,2005年1月,第七卷第1期。
[11]張利軍,“美印盛宴背后”,http://www.bjreview.cn/Cn/05—Cn/No31—05/w—1.htm.
[12]《從辛格訪美看奧巴馬政府對印政策新動向》,《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3]同上。
[14]By Haward Lafranchi,"India doubts strength of US ties ahead of Manmohan Singh visit," November 23, 2009.http://www.csmonitor.com/USA/Foreign—Policy/2009/1123/p02s01—usfp.html
[15]《擔心受“冷落”,辛格訪美力求討個說法》,新華網,2009年11月25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1/25/content_12535257.htm
[16] By Ishaan Tharoor,“Singh in Washington:Making the case for India”, November 24,2009.http://www.time.com/time/world/article/0,8599,1942511,00.html
[17] 趙青海,“美印核合作及其影響”,《國際問題研究》,2006年第4期,第25頁。
[18]洪郵生,《現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一種經久不衰的主流范式》,《歷史教學問題》,2004年8月15日
[19]張天逸,《論現實主義之于美國外交》,《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6年5月15日
作者簡介:蔣銳(1987.05—),女,漢族,四川成都人。現為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10級國際關系的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國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