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學
對于漿細胞分泌的抗體先進入血漿,還是先進入組織液目前有兩種見解:一種見解是抗體是先進入血漿,理由是B細胞在血液中被抗原刺激,從而分泌所以抗體;另一種見解是漿細胞分泌的抗體先進人組織液,再進入血漿,經循環運輸到發炎部位
曾園山主編的《組織學與胚胎學》認為:淋巴組織(定義為含有大量淋巴細胞的組織)一般將淋巴組織分為兩種:(1)彌散淋巴組織。彌散淋巴組織以網狀細胞和網狀纖維為支架,網眼中充滿大量T細胞和B細胞等細胞,還常有高內皮的毛細血管后微靜脈,它是淋巴細胞從血液進入淋巴組織的重要通道。淋巴組織內及其周圍有許多毛細淋巴管,淋巴細胞可經此進入淋巴和血液循環,并經毛細血管后微靜脈再入淋巴器官或淋巴組織。抗原刺激可使彌散淋巴組織擴大,并出現淋巴小結。(2)淋巴小結。淋巴小結是由B細胞密集而成的淋巴組織,在抗原刺激下,淋巴小結增大增多,是體液免疫應答的重要標志,抗原被清除后淋巴小結又逐漸消失。
淋巴器官是以淋巴組織為主構成的器官,依據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分為兩類。①中樞淋巴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它們是淋巴細胞早期分化的場所。淋巴干細胞在中樞淋巴器官內分裂分化,成為具有特異性抗原受體的細胞。中樞淋巴器官發生較早,出生前已發育完善,能連續不斷地向周圍淋巴器官及淋巴組織輸送B淋巴細胞。中樞淋巴器官不受抗原刺激的直接影響。②周圍淋巴器官:如淋巴結、脾和扁桃體,它們在機體出生后數月才逐漸發育完善,中樞淋巴器官不斷地將淋巴細胞輸入周圍淋巴器官。周圍淋巴器官是進行免疫應答的主要場所,無抗原刺激時其體積相對較小,受抗原刺激后則迅速增大,結構也發生變化,產生大量抗體,分泌到組織液和淋巴中。
陳閱增主編的《普通生物學》認為正常機體漿細胞存在在脾、淋巴結的相應組織結構處,漿細胞生成抗體并將它們釋放到周圍的組織液中,通過淋巴結血液通路開放的循環匯集成髓靜脈,髓靜脈進人小梁靜脈,最后匯集成靜脈出淋巴結;輸入淋巴管經淋巴結后以輸出淋巴管出淋巴結,故少部分抗體可直接進入淋巴。所以抗體先進人組織液,而不是直接分布在血漿中。抗體以開放于髓竇血液通路直接匯入靜脈而進入血漿的,抗體也可以分布在淋巴內。
康來儀主編的《艾滋病防治學》認為:HIV感染對B淋巴細胞影響時,發現HIV感染后,可通過多克隆抗體激活B淋巴細胞,使外周血液中B淋巴細胞數量增加,分泌免疫球蛋白,使IgG和IgM的水平增高。同時B淋巴細胞對新抗原刺激的反應性降低。因此,在HIV感染進展時,化膿性感染增加,而對流感A病毒疫苗和乙肝疫苗的抗體反應降低。HIV感染,B淋巴細胞多源活化的機制不明,可能是由于缺乏正常T細胞的調節,B淋巴細胞被Epstein-Barr病毒激活階段,或HIV直接激活B淋巴細胞,結構也發生變化,產生抗體直接進入血漿。
綜上所說,正常機體漿細胞產生的抗體先進人組織液,而抗體以開放于髓竇血液通路直接匯入靜脈而進入血漿。當機體中淋巴器官嚴重受損或先天性發育不良,漿細胞分布在血液中,產生抗體直接進入血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