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陽是屬于歷史的,而洛陽的歷史中卻隱藏著很多“亂”字。
比如在唐代的“安史之亂”中,洛陽就是戰爭的核心。叛軍以洛陽為據點進攻長安,唐軍兩次放棄洛陽,又兩次收復洛陽。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史思明在洛陽被殺……
不過,對于現代洛陽人而言,“亂”字還有著一些另類的注解。
2011年12月13日,關于洛陽澗河的幾張照片震驚了全國:洛陽澗河慘遭污染,河水變成了血紅色,穿越市區后直接流入了洛河。
有洛陽人在新聞后痛苦地評論:這是澗河的不幸,是洛河的不幸,也是整座洛陽古城的不幸。
一件件亂事也因此被再次提起:邙山盜墓、古文物破壞、風俗失落……對許多洛陽人來講,家園正在遭遇一個現代社會的大劫難。如果歷史都已經殘破或被踐踏,那又何談新的未來?
完成這個專題策劃的時候,我們心情沉重。不過,從那些由祖先傳下來的故事,或是旁人寫下的史書中可以看到,洛陽幾千年不乏磨難。正是磨難,才使得這座古城血脈更為堅強。
破而立,我們與眾人一樣,希望看到洛陽在這場災難中早日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