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女主角娜拉和丈夫海爾茂發生了婚姻危機。當娜拉發現丈夫的虛偽和卑鄙后,做了一個不怎么艱難的決定:凈身出戶。一個世紀后,大多數中國人真是想不明白:娜拉跟海爾茂結婚多年,把最美好的青春歲月獻給了這個家,最后混得個“為他人作嫁衣裳”、“赤裸裸來去真干凈”!太慘了,這算哪門子勝利?她出門的時候,至少應該扛走半個房子!正如網友調侃的:“娜拉,你媽喊你回家分房子!”
當然,易卜生本人或許會大為不解:這幫家伙為什么對房子這么敏感?他不知道,這些年中國人已經蛻變成一種類似烏龜的生物,對自己寓身于內的外殼有一種血濃于水的情感。那些沒有婚房傳統、沒有戶口制、沒有小產權市場禁入制的挪威人,對此可能無法理解。
但坦率地說,娜拉能不能分到房子,這是一個問題。
“誰首付,離婚后房子歸誰。”“婚后誰的爸媽幫買的房,另一方都無權分割。”按照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釋,有人給出了4種分配房子的方案:如房子是婚后小家庭購買的,那么娜拉可以分一半;如房子是海爾茂的婚前財產,娜拉無權分割;如房子是海爾茂的父母全款購買,即便是登記在海爾茂名下,娜拉也無權分割;如房子是婚前海爾茂付的首付,婚后還的房貸,那么娜拉可以得到還貸部分的50%,如房子增值了,海爾茂還要“酌情”給她補償。
表面上看,婚姻法冷酷卻公平。如同一些網友所稱:公平,公正!作為女人就不能自己爭氣點,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嗎?但絕大多數中國女人并不買賬:女士們喊冤,為家庭操碎了心,到頭來還戰戰兢兢,生怕哪天得凈身出戶。“這個司法解釋太偏向男人了,沒有照顧弱勢女性!”
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聰明的中國女性見招拆招,互聯網上,一系列新婚姻時代女性生存手冊紛紛出爐。
計謀一
淡了富二代,尋找潛力股
中國本是一個等級之間沒有僵硬壁壘的社會,因為生活中存在個人進入較高等級的機會,除科舉制或高考制度之外,更具普遍意義的還是通過婚姻途徑,找到一個好婆家,“從此過上幸福生活”。
其實,婚姻是人類最早的交換形式。古代人通過交換女人,可以建立或加強盟約關系。現代人則試圖通過婚姻,改變個人地位。如此這般功利性目的,是婚姻的原始基因,人類絕大多數文化事項都具有實用功能,沒必要擺出一副假道學面孔,加以否認甚至批判。
婚姻拜金主義嚴重,反映的是某個社會既存在嚴重貧富分化,又沒有能力讓底層人士認命、放棄通過婚姻改變命運的努力。所以,婚姻拜金主義盛行不能歸罪于個人,而應咎責于既不太公平又不太聰明的社會。
現在好了,我們有了一項可讓更多人認命的制度性安排。讓許多想通過婚姻改變自身地位的人的愿望幾成妄想:盡可照樣沉醉在愛情的羅曼蒂克中,盡可讓對方提供美輪美奐的婚房,但愛情夢醒時,請自覺凈身出戶,不得糾纏不休,更不用訴訟,因為最高法已預告了結果。
“嫁富二代不如找‘潛力股,靠自己才最實在。哪怕找個沒房沒車的,一起首付,一起供樓,下半輩子也有了保障,再也不在家里當黃臉婆。”網友“米米小穎子”就從新婚姻法中得到啟示:不嫁富二代,只嫁“潛力股”。要么靠自己,要么當小三。年過30的網絡公司白領蘇蘇依舊堅持自己的擇偶標準:受過良好教育,有一份有前途的工作,有責任感。“父母擇婿往往首要考察男方家庭是否有錢有房,現在看來,這觀點真的過時了。”
不過,“潛力股”也不是那么好找的,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有顆七竅玲瓏心才行。如果一不小心找了個“垃圾股”,也沒關系,拿出“即使生活是一根苦瓜,老子也要把它嚼出甜味”的勇氣,人生苦短,何必苦大仇深作怨婦狀呢,何況“垃圾股”也沒資本拋棄年老色衰的“拐棍”,就拿“相濡以沫、風雨一生”的美好念想安慰自己吧。
計謀二
財產分一半,要簽婚前協議
幸福者說,婚姻是愛情的果實;恩格斯說,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不可否認,婚姻和愛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然而,婚姻畢竟不是空中樓閣,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和現實相關,更不用說房子。房子的確是好東西,特別是在房子捆綁著戶口、教育等太多現實元素的年代。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將婚姻堅硬的一面赤裸裸地凸顯出來,婚姻就像兩個利益個體為了一個利益目標走到了一起。這樣一來,愛情的忠誠、愛情的浪漫、愛情的甜蜜,在物質利益面前,被碰撞得粉身碎骨。
于是,有女性高呼,“婚前協議”時代來臨,“愛我請在房產證上署我的名字,愛我請給我安全感!”“親,結婚可以,先把財產分一半哦!”更有泄憤式協議,建議女性朋友婚后不生孩子,或者每生一胎計費如下:懷孕費10萬,生產費20萬(生孩子是搏命啊),職業規劃損失費50萬。一手交錢,一手懷孕,否則滾蛋。“這個價格可比代孕機構收費少很多,可以說是優惠價哦。”“房本上不寫名字,孩子都跟媽媽姓。”“必須寫上過錯方‘凈身出戶!有‘小三的話,出軌的人要賠精神損失!”
已婚未簽協議的女士也有妙招,趁著老公還未對自己失去責任感,“做點好吃的,籠住他的胃”, “打扮得光鮮漂亮,去承載愛意的地方尋找舊時光,你儂我儂”,不著痕跡地讓他在房產證上加上自己的名,吃一顆不被凈身出戶的“定心丸”。
計謀三
“狠招”有的是,丈母娘們不失落
“結婚可以不買房,除非搞定丈母娘”,雖說“丈母娘推高房價”被人們當作笑話,但在一眾家庭倫理電視劇里,丈母娘的角色經常和房子聯系在一起, “逼未來女婿買房”更是必不可少的沖突階段。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一出,“失落的丈母娘”成為圍觀的焦點,有網友調侃:“8月13日起,父母買房屬個人財產,兒媳沒份!唉,這是21世紀丈母娘意見最大的規定。”不過,丈母娘并不太失落,她們心里是有譜的。
年過六旬的王媽媽,膝下有一子一女,女婿被外派到國外工作,她常年在北京幫助女兒帶小外孫女。“我既是婆婆又是丈母娘,說句公道話,在婚姻里面,還是男方的自由會大一些,我還是傾向能對男方多一點約束。”
“現在這個新規定,是鼓勵夫妻雙方都自立自強,可是性別差異擺在那里呢!男的不管孩子專心工作,只要每個月多掙點生活費,大家會覺得這是個有事業心的好男人;可是女人要是不管孩子一心撲工作,別說婆婆看不慣,就是自己的媽也會勸她改改。”
“就現在這個規定,如果真要較真算個明明白白的話,丈母娘也不是沒辦法。反正現在都是一個孩子了,也不存在要多給兒子留點錢的問題,女孩子的父母也可以要求不再陪嫁消耗品,大家把婚房、車、裝修的錢算出個總數,按比例分攤算了。再狠點,結婚的時候多要現金當彩禮,再多湊點給閨女當買房款就是了。可是這么算計,愣把結婚弄成結仇了,對哪一方都沒個好。”
計謀四
爭做新女性,誘使男人當奶爸
與國內結婚糾結于房產不同,國外婚姻,房產不是坎。在西方國家,子女成年,父母的撫養義務就已經盡完,沒有父母給子女買房的傳統。由于國外信用制度的完善,在很多國家,離婚之后的女性可以獲得贍養費直至再婚,女方索要孩子的撫養費也是非常容易的。比如英國,處置離婚的房產時,法律并不僅僅以房產在誰的名下來確定其歸屬。法官會考慮子女的福利、夫妻雙方的收入能力以及雙方各自在撫養子女、照看家庭方面的貢獻等。而在日本購房,房貸幾乎伴隨購房者一生,如果離婚,女方甚至可以獲得70%的房產,根據近年新修改的日本婚姻法,提起離婚訴訟的妻子甚至可獲得丈夫退休金的一半。因此,女性們高呼,“要結婚,找老外!去日本!去英國!”“實在不行,去菲律賓和梵蒂岡,這兩個國家禁止離婚,不用擔心被掃地出門!”
但畢竟和老外結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遠離父母去適應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或許也算不上完美結局。
有網友支招,女性的生理特征,并不能決定她們就適合往家庭投入更多——瑞典就是一個例子。在世界經濟論壇的調查里,瑞典女性地位排名全球第一。她們絕大部分在結婚后依然工作,原因也很簡單:瑞典男人分擔了家庭勞動。瑞典法律甚至規定:生完孩子后,父母必須輪流休產假,在家照顧孩子,以減少女性單方面的負擔。瑞典大街上到處是推著嬰兒車跑來跑去的男人,給小娃娃換尿布的時候動作嫻熟老練,不輸干練的老媽子。所以,中國的女性也可以試著走出家庭的藩籬,讓男人在家當奶爸,自己馳騁職場,不用擔心失去謀生能力。
不過,這條計謀,看似很美好,實施的難度卻很大——畢竟中國沒有法律規定男人也得休產假照顧孩子,而中國的男人大多大男子主義傾向嚴重,當奶爸于他們是很沒面子的事。
(摘自《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