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真實盈余管理被納入盈余管理的研究,除了對方式、監管、動機和后果等方面的研究,學界開始關注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這兩種方式自身的關系。然而,相關研究卻得到了不同的結論。本文對兩方面不同的觀點進行了歸納總結,以期對未來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應計盈余管理真實盈余管理替代效應互補效應
一、引言
對于盈余管理問題的研究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最先開始的研究主要著眼于應計盈余管理,而真實盈余管理的研究要滯后多年。從Schipper(1989)的研究開始,首次將真實盈余管理包含在了對盈余管理的定義中,并且把這種盈余管理定義為:“對外部財務報告過程的有目的干預以期獲得一些私人利益……”。至此,大量的研究開始關于對真實盈余管理的研究。雖然針對兩種類型的盈余管理方式的各自的研究有很多,涉及操控方式、監管控制、盈余管理動機和經濟后果等各個方面,但是對這兩種盈余管理方式之間的關系研究卻非常有限,并且存在不同結論,有的研究認為兩者之間存在替代效應,而有的研究則認為存在互補效應。本文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歸納總結。
二、應計盈余管理與真實盈余管理的關系的文獻綜述
應計盈余管理主要涉及對會計處理方式等的選擇以達到掩蓋或偽飾真實的業務表現(Dechow and Skinner 2000)。應計盈余管理并不會伴隨著公司真實經營活動的改變,而是通過對會計方法等的選擇來反映公司的活動,相比之下,真實盈余管理主要通過改變公司的真實經營活動來增加當期的收益。兩種類型的盈余管理都是管理者出于增加或者降低盈余的目的,一種影響經營活動而另一種則對經營活動沒有影響。在現有的研究中,對應計盈余管理的衡量一般采用瓊斯模型或修正的瓊斯模型等,而對真實盈余管理的衡量一般借鑒Roychowdhury(2006)的模型。
雖然對兩種盈余管理方式的存在學界達成了基本共識,但是對于這兩種方式自身關系的研究卻存在著不同的結論。國外的研究中,Cohen et al. (2008)對安然事件之后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的實施影響研究認為該法案對盈余管理產生了明顯影響。更為嚴格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的強制實施并未像眾多學者所想象的那樣樂觀,而是對公司的應計盈余管理與真實盈余管理產生了影響,即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實施之后公司管理者管理盈余的手段發生了變化,由應計盈余管理轉換為更為隱蔽,更不易計量的真實盈余管理。因此,Cohen et al. (2008)研究,認為真實盈余管理與應計盈余管理之間存在著替代相應。
與之研究結論類似的還有Graham et al.(2005)和Chi et al.(2011)。他們都認為,應計盈余管理容易受到監管,從而公司的管理層更加傾向于采用真實盈余管理的方式來對利潤進行管理。因此,他們的觀點也是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之間是負相關的,即存在替代效應。
然而,近期以中國資本市場為研究對象的研究卻得到了相反的結論。例如王良成(2012)的研究就認為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之間并非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而是具有同高同低的聯動關系。學界將這種實證研究結果的差異性歸納為:中國的實際情況可能與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不同,中國發展市場經濟不過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在法律基礎、投資者保護意識、相關會計制度等都還不夠完善,以及現在的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還沒有脫離激烈的業務競爭等。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不禁引發思考:應計盈余管理與真實盈余管理之間究竟是替代效應還是互補效應;是什么因素導致了這樣的差異;政策制定者應該如何進一步制定規范措施。針對這種差異是由于中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的思考也僅僅是猜測。到底是何種因素導致了這種不同亟待進一步的檢驗,以為我國進一步完善制度提供依據。
三、應計盈余管理與真實盈余管理的關系研究的展望
雖然盈余管理問題研究由來已久,但對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兩者之間的關系的研究卻存在著不同的研究結論。對于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替代效應和互補效應的研究能夠厘清兩者之間的關系,并進一步研究判斷是什么因素導致了這樣的差異,對未來的政策制定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Cohen, Daniel A., A. Dey, and Thomas Z. Lys, 2008.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 and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Chi,Wuchun,L.L.Lisic,and M.Pevzner,2011.Is enhanced audit quality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real r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
[3]Graham, J.R., C.R. Harvey, and S. Rajgopal, 2005.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Zang,A.Y.,2012.Evidence on the trade-off between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J], The Accounting Review, Forthcoming.
作者簡介:景姣(1987- ),女,漢族,四川成都人,現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