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很多餐廳、超市、書店或者公司以及政府部門隨處都可以看見五六十歲甚至六七十歲的工作人員,剛來時很吃驚,心里還有對他們隱隱的同情,覺得他們這個歲數應該安享晚年了,不應再為生計而奔波;同時,也在心里責備他們的子女,美國人雖然不會像我們中國人一樣寧愿犧牲自己也要換來兒女的幸福,但是他們對子女的照顧和愛也是不遜于咱們中國人的,這些子女為什么對父母的辛苦視而不見呢?
從文化上講,父母從孩子生下來到長大成人的教育都是僅限于引導他們慢慢走向獨立,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大多數的父母甚至都不會教育孩子要怎樣成功。對他們而言,快樂更重要;父母更不會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他們不會把自己的幸福押在兒女成功的基礎上,寄望于兒女長大成人后贍養他們。當然這并不是因為美國的父母更加高尚,而是他們的獨立文化已經深深扎根于每個美國人的心里。在美國少有聽說一人升天,仙及雞犬的故事,也正緣于此。
在工作中,我認識很多年紀很大但是仍然在上班的美國人,他們也常常抱怨政府,抱怨華爾街的貪婪帶來的金融危機對他們退休生活的影響,但是當我提到在中國我們子女都有贍養父母的義務而且大多數兒女都希望力所能及地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并問如果子女經濟條件好而且樂意給予父母經濟幫助時,他們是否愿意接受子女的幫助?他們絕大多數人都堅決拒絕,其中有個美國老人的反應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說,我養子女不是為了讓他們回報我,他們能獨立生活、幸福快樂才是我的追求!
美國老人的獨立還表現在很多方面。國內常常有媒體用同情的口吻報道那些身體有殘疾的老人獨自居住的事件。來美國前我也非常不理解,也譴責他們的子女,可是來美國后才深深體會到美國人的獨立精神,獨立和自由是他們最為珍惜并為之奮斗的目標,其實很多兒女也非常愿意照顧他們的父母,但是大多數老人根本不愿意,他們不愿失去自立,他們認為失去了獨立就失去了尊嚴。有些國人以娶得好或者嫁得好為面子,美國人是真正以自立為面子。
美國老人這樣追求獨立,追求自立,除了獨立文化的滲透外,還因為政府有很多幫助老人的計劃和福利。比如殘疾人退休金比普通人高,他們也能免費領一些設備,比如輪椅、按摩設備等,很多老人也能申請福利醫療機構上門的免費服務等。
了解了貫穿美國人一生的獨立文化之后,如果你在美國乘公交或地鐵看到身邊有六七十歲的老人時,你就知道完全沒有必要讓座了,即使要讓,也得先問問人家的意見——因為對他們而言,你讓座意味著你認為他們已經很老了,不能自立了,而且如果你是女性,老人是男性,讓座就更為不妥了。在美國,幾乎任何場合都是女性優先,而不是老人優先。
在爬山或者其他活動中,遇見老人也不要主動熱情地上去攙扶,在美國,每個人都想給別人留下獨立、仍然有用的印象,如果哪個老人看上去實在需要幫忙,你也最好先禮貌地問問對方是否需要幫忙。筆者就親自看見過一個好心的幫助者遭遇尷尬的場景,過馬路的老太太拄著拐杖一顛一顛的,一個中年男子就直接上去攙著老太太的胳膊幫她過馬路,可是老太太卻非常生氣地用拐杖打那個熱心人!
簡言之,對待老人最得體的方法就是忽略他們的年紀,充分尊重他們的獨立,不要給予他們特別的對待。
(摘自《南國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