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再論資本的社會關系本質

2012-04-29 00:44:03孔揚
理論探索 2012年2期
關鍵詞:歷史

孔揚

〔摘要〕 “資本論”的本質就是“社會關系論”。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領域把資本理解為特定的社會關系,這是一種劃時代的世界觀,即把世界理解為歷史的歷史唯物主義新世界觀。考察《資本論》對古典經濟學唯心史觀的批判、物的人化與人的物化思想和勞動二重性學說的存在論基礎三個問題,可以得出這樣的基本結論——把資本理解為社會關系的經濟學方法,只能是奠基于以歷史作為解釋原則的新世界觀。

〔關鍵詞〕 資本,社會關系,歷史,新世界觀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175(2012)02-0034-05

以歷史唯物主義作為解釋原則重新考察馬克思主義新世界觀乃至整個思想體系,這在越來越廣的范圍內、越來越深的層次上得到了研究者的認同。這種范式轉換的思想效應將是極其深遠的,《資本論》的哲學意蘊這一經典問題,就在這種范式轉換中獲得了明晰的求解線索。用最簡潔的表達式界定歷史唯物主義之于《資本論》的奠基意義,就是:“世界=歷史”推出“資本=社會關系”。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已經揚棄了純粹的自然狀態而成為歷史,因此在歷史當中的存在物,也揚棄了純粹自然物的性質,應被看作是歷史活動得以展開的特定社會關系的物化體;而現實世界的萬物之主,就是資本。正是在歷史唯物主義這一基本邏輯中,《資本論》獲得了把資本作為社會關系的總方法,進而超越了古典經濟學把資本當作物的研究范式。

一、古典經濟學研究范式的唯心史觀基礎:馬克思經濟學革命的深層對象

縱觀整個古典經濟學,馬克思認為林林總總的思想體系具有同一個方法論前提:把資本看作自然物,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為了當代化地表述這種方法論前提,我們借用庫恩的概念將其稱為古典經濟學“研究范式”。庫恩認為,范式轉換即科學革命“乃是世界觀的改變”。〔1 〕 (P101 )在馬克思看來,古典經濟學(范式)“抽掉了使資本成為人類生產某一特殊發展階段的要素的特殊規定”,“資本被理解為物,而沒有被理解為關系。” 〔2 〕 (P214 )從我們剖析古典經濟學研究范式生成(從而理解其歷史本質)的視角來看,馬克思關于重農學派的批判具有典型意義。這是因為重農學派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對封建主義最早的系統批判,具有農業經濟殘留的明顯的自然主義世界觀印記,是古典經濟學把資本當作物這一范式的歷史奠基,深遠地影響了經濟學的發展走向。

在《剩余價值理論》中,馬克思概括了重農學派的總體特點:“按照他們的理解,價值不是人的活動的一定的社會存在方式,而是由土地即自然所提供的物質……構成的。” 〔3 〕 (P19 )重農學派具有一項巨大歷史功績,就是把生產的資產階級形式看成是社會的“生理”形式,是不以意志、政策等為轉移的。馬克思充分肯定了這一“物質規律”發現的意義,從世界觀的層面上說,這就給予從哲學唯心主義出發理解經濟現象的成見以有力的批判。換言之,馬克思通過肯定重農學派發現“物質規律”的功績,實質是批判了哲學唯心主義式的唯心史觀;但馬克思同時又揭示出重農主義的錯誤——“他們把社會的一個特定歷史階段的物質規律看成同樣支配著一切社會形式的抽象規律” 〔3 〕 (P15 ),顯然,這又是馬克思對從舊唯物主義出發理解經濟現象的觀點的批判,實質是批判了舊唯物主義式的唯心史觀。可見,馬克思對重農學派的批判是一種奠基于世界觀批判的經濟學批判。在重農學派領袖魁奈那里,一種以自然法為載體的自然主義世界觀對其經濟學范式的創立起到了基礎性作用。魁奈認為,所有的人都必須遵守由神所制定的最高規律“自然法” 〔4 〕 (P304 )。他從永恒的“自然法”出發,只是就勞動產品作為自然物的屬性方面看待剩余價值。在魁奈眼中,作為一個抽象整體的人與作為一個絕對實體的自然的二元關系,是衍生出經濟事實的出發點。誠然,在這種意義上的生產中也有“人與人的關系”,但這種關系歸根結底是“人與物的關系”或者更徹底地說是“物與物的關系”。人一旦被歸附為純粹自然的存在、自然的無差別的同一性產物,其真實的社會關系就被蒙蔽了。馬克思認為,只有在人與世界的否定性(而不是無差別的、依賴性的)統一中,才會始源性地形成人與人之間在人類學意義上的社會關系,否則人類個體只不過是受同一物種本能支配的動物,“他們”——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由自然預定的,不具備構成“關系”的差異性維度即“為我”的維度。只有達到對人與世界否定性統一關系的深刻理解,才能夠揚棄把價值、資本等本質上是社會交往關系的事物看成是自然物的觀點。

借用庫恩的術語來說,由魁奈奠基的自然主義研究范式支配著古典經濟學的“常規發展時期”。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不能把資本主義生產看成是生產的一種特定社會形式、一個階段,而是看成永恒存在的自然范疇。這一局限使得他們看不到現實經濟運行得以可能的社會條件的中介,他們決定整個思想的立場就變成為純直接性的立場。馬克思在無數地方從經濟學角度進行了這一世界觀批判。經濟學家們視為前提的東西,實質上全部是歷史的產物,只有通過暫時性的范疇——也就是歸結為某種社會關系的范疇的中介作用,才能得到合理的說明。不僅如此,經濟學家們對理論矛盾不以為然甚至視而不見,對此,馬克思揭露到:“他們只是從理論上反映了為資本主義生產所束縛的……同資本主義生產有利害關系的實際家們的觀念。” 〔5 〕 (P292 )這種由資產階級社會所決定了的功利主義認識論結果就是:“這些經濟學家把社會勞動在資本主義生產中表現出來的這種歷史的形式說成是永恒的形式。” 〔5 〕 (P285 )與古典經濟學研究范式——形而上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相對立的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經濟學觀點。首先,把世界看成歷史的歷史唯物主義揭示出物的社會存在本質:“勞動的客觀條件不是像在原始狀態下那樣表現為簡單的自然物(作為簡單的自然物,它們從來不會是資本),而是表現為已被人類的活動改造過的自然物”,“使用價值表示物和人之間的自然關系,實際上是表示物為人而存在。交換價值則代表由于創造交換價值的社會發展后來被加在Wert(=使用價值)這個詞上的意義。這是物的社會存在。” 〔5 〕 (P290、326 )進而,把物看成社會關系的結果就是經濟學研究得出的“不是自然規律,而是社會規律”,經濟范疇不是“存在于事物的永恒本性中”,而是“由歷史性差別造成的” 〔6 〕 (P99、111 )。當然,在揭露出古典經濟學所奠基的研究范式的總體缺陷的基礎上,還需要正面說明由唯物史觀所支撐的《資本論》的總方法——從物的關系中揭示人的關系。

二、物的人化與人的物化:回答資本作為社會關系何以可能

馬克思有了對傳統哲學世界觀的超越,進而有了對古典經濟學研究范式的超越。他在研究中得出“一個貫穿整個經濟學并在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頭腦中引起過可怕混亂的特殊事實”——“經濟學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歸根結底是階級和階級之間的關系;可是這些關系總是同物結合著,并且作為物出現。” 〔7 〕 (P44 )深入回答資本作為社會關系何以可能的問題,實質就是解釋清楚物的人化與人的物化這一唯物史觀的問題。物的人化與人的物化是同一個過程,也就是人的感性活動過程。在動物的生存狀態中,并沒有外物與我的區分,動物意義上的外物與我同樣按照盲目的自然規律運動,不論是按無機界的規律還是生物本能。動物的存在不可能是對象性形式,對象性形式只能是人類對象性活動所采取的形式,即物-人結構。但親身進行對象性勞動的勞動階級只是用實踐無意識地體現人與自然的否定性統一;只有脫離直接勞動實踐的思想家,才有條件以概念的方式表達出這一現實,盡管是以把概念獨立地幻想成主體的“倒立”的方式。西方近代主客二分的認識論哲學,一方面由于脫離人的生存結構來抽象探討思想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而陷入僵局,另一方面則以背反、因而越發深刻的方式說明了解決人與世界的關系問題不能脫離歷史的真理。世界經人的活動的改造變成文化產物,這就是物的人化過程;人只能通過改造世界的方式確證自己的存在,人是并且一定是對象化的存在,這就是人的物化過程。二者統一于人的感性活動。

但是這還不夠。以上我們只是說明了人的存在的對象化形式,即物的人化與人的物化的統一。在這種說明中,為了得出“人類整體”的特點而進行了理論抽象,即暫時未予討論人與人的分工差異。但是人的感性活動并不是一個抽象的“改造主體——改造客體”的二元結構,不是簡單的工具性操作活動,而是以社會關系為前提并不斷生產和再生產出社會關系的歷史過程。僅僅從主客二元結構的層面看待新世界觀,只能把它理解成為以“改造”的二元結構代替“認識”的二元結構的“實踐唯物主義”,而改造主體內部的復雜歷史關聯尚缺乏具體說明,甚至有倒退到費爾巴哈人本學上去的危險——只是用抽象的“實踐”結構作為解釋原則取代“自然”、“上帝”、“理性”、“類本質”的結果,是重新把人歸結為具有某種永恒本性的形而上學;只有把改造主體理解為處于不斷變化中的、受特定社會關系制約的現實的人,才能達到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實質上,人的感性活動過程正是社會關系建構發展的過程:“人們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同時間接地生產著自己的物質生活本身。” 〔8 〕 (P11 )這就是說,生產作為創造物質產品(生活資料)的過程,也就是創造出人類的社會關系(自己的物質生活本身)的過程。物質生活首先就表現在所有權上:“最初的動物狀態一終止,人對他周圍的自然界的所有權,就總是事先通過他作為公社、家庭、氏族等等的成員的存在,通過他與其他人的關系(這種關系決定他和自然界的關系)間接地表現出來。” 〔5 〕 (P417 )

社會關系的最初產生基于原始共產主義的互助,但隨著私有制的產生,社會關系發生了復雜的演變,階級與階級在生產資料占有上的對抗及其衍生的各種對抗成為新社會關系的主導結構。同樣,社會關系的變遷也是與人類改造世界的方式相伴而行的,這就是唯物史觀所說的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辯證關系原理。所以,當歷史唯物主義提及“現實的人”的時候,“社會關系”就是“人”的題中應有之義;并且由于社會關系超越某個人類個體的“先驗性”特點,它才是歷史的本質結構。換言之,歷史的本質結構并不是單個人的“感性活動”。社會關系不是單個人與單個人之間的“主體間性”,而是事先決定、制約人們如何發生某一特殊聯系的普遍性前提、傳統,是由一定社會形態的所有制結構和分配結構作為內核的文化之網。比如,作為無產者個體的我可以為甲資本家所雇傭,也可以為乙所雇傭,這就是一個看似偶然的“主體間性”選擇;但我不能不被“大寫”的資本家所雇傭,這就是超越于我、甲、乙這些個體之上的社會關系的強制性作用。市場經濟的總體邏輯如“月印萬川”般支配著個體的心態。〔9 〕 (P95 )一方面,社會關系能夠被理性把握為超越于現實個體之上的真正指揮之“手”,“個人在這里只是作為一定的個人互相發生關系” 〔10 〕 (P114 );另一方面,這只手又是“看不見的”,而只能“肉身化”為感性存在的“物”。所以研究社會關系又必須從它的物化形式入手。現在我們就可以初步得出結論:正是歷史唯物主義物的人化與人的物化的思想,回答了資本作為社會關系何以可能的問題;歷史唯物主義為《資本論》從物的關系中揭示人的關系的總方法提供了世界觀基礎。

不過,以上還主要是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分析了資本作為社會關系的本質,也就是指明資本與古代一切文明產物一樣,都是人的某種社會關系的凝結。這種分析是必要的:一是借助于現代視角追溯社會關系的起源,從而使資本這一近代產物作為社會關系發展一個環節的真相呈現出來;二是提供了一個比較視角,為分析資本這種社會關系的獨特性做好了準備。但是這種分析又是遠遠不夠的。資本不僅是一種社會關系,而且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即以物與物的關系掩蓋了人與人的關系,從而造成人與人之間彼此相互獨立假象的生產關系。揭露資本以物的依賴關系取代自然經濟條件下人的依賴關系的特點,才是《資本論》從物的關系中揭示人的關系總方法的真正內涵。我們可以用表格表述以上研究結論:

從表中可以直觀地看到,唯物史觀解釋原則下“現實的人”,總是自然存在與社會存在雙重維度的統一,社會存在維度在資本主義社會又具有與以往不同的特點。這就為馬克思的勞動二重性學說——“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提供了樞紐,對這一問題的分析也就是進一步回答“資本作為社會關系”的特殊內涵。

三、人的雙重存在: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資本論》開篇分析了商品包含的兩個因素——使用價值和價值,指出構成它們的是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馬克思強調:“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這種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證明的。這一點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11 〕 (P54-55 )“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就是《資本論》建構理論體系的方法論樞紐,它與歷史唯物主義解釋原則具有怎樣的關聯呢?

人以對象化的方式存在,對象化既是人在改造自然中確證自己的過程,也是建構和固化社會關系的過程。因此,人既是生物的存在,也是社會的存在;對象化產物——表現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就是經濟范疇所指的事物,則既是物質資料,也是社會關系。資本的本質不在于前者,因為抽象掉社會關系的“資本”不過是作為人類永恒生存發展條件的勞動對象、勞動工具和勞動產品等自然物;而在于后者,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之中,作為人類永恒生存發展條件的勞動產品等自然物才取得了“資本”的特殊規定。正如資產階級經濟學把力學定律看作亙古長存的自然前提一樣,把私有制和雇傭勞動的社會關系看成前提而不是歷史發展的結果,實質上就是閹割了社會關系這一構成資本的本質因素,湮沒了人的社會存在的特殊維度。因此,經濟規律在資產階級的視野中取得了永恒的性質。《資本論》與之完全相反。在《資本論》中,資本是歷史的產物,資本主義的經濟規律不是永恒的而是歷史的,是由人的社會活動所構成、通過人的社會活動來體現、隨著人的社會活動而變化的。

兩種經濟學的截然對立表現在財富的元素形式即商品范疇上,就是對其本質的不同理解。在資產階級方面,古典學派勞動價值論把商品同它的物質形態混為一談,把商品包含的價值看作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的直接對應物,庸俗經濟學則走向了純粹主觀的效用價值論。結果是“所有的經濟學家都犯了一個錯誤:他們不是就剩余價值的純粹形式,而是就利潤和地租這些特殊形式來考察剩余價值。” 〔3 〕 (P7 )馬克思則不然,他認為商品內在地包含著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而價值作為交換價值的基礎,只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凝結,這些物作為它們共有的這個社會實體的結晶。相應地,商品價值中內蘊的剩余價值具有一個“純粹形式”即社會本質:抽象勞動的價值增殖部分。利潤、地租、利息等特殊形式都是這一社會本質的表象。商品作為對象性活動的產物,必然對象化著人的勞動本身。商品所具有的“微妙和怪誕”不能從商品本身或者某種神秘的母體中去尋找,而只能從創造商品的感性活動中去尋找。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二因素,使用價值是物的有用性,這種物質范疇的特性由商品的原材料、加工工具和加工者的技術操作等物質條件來提供,由購買者的使用來實現,它體現的是一種直接性的人與自然的關系。使用價值具有千差萬別的屬性,但是它們總是為了與他人相交換而生產的,所以在商品的交換價值當中,必然包含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價值。這個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凝結,只能是對特殊勞動的共同點的抽象,而這種抽象之所以能夠產生,完全在于社會條件——“只有獨立的互不依賴的私人勞動的產品,才作為商品互相對立。” 〔11 〕 (P55 )換言之,沒有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高度發達的社會分工、以相互交換勞動產品取得生活資料的生產關系作為前提,這種抽象是無從產生的。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條件下,不存在把“具體勞動”劃歸成“抽象勞動”的必要。價值只能由抽象勞動來形成,它體現的是一種以物為外觀的、人與人之間獨特的社會關系即交換關系。只有把勞動分析為二重屬性,才能為商品的二重因素提供對象性活動的說明。只有說明了商品內在包含著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矛盾,才能揭示出這一矛盾得以產生的私有制前提、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雇傭關系;說明價值形式發展到貨幣階段所引發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即剩余價值的生產條件與實現條件之間、資本的增殖目的與利潤率的下降趨勢之間蘊含著的無法解決的沖突,以及由此引發的革命、社會主義取得資本主義的歷史前景。可見,只有“批判地證明生產商品的勞動中所包含著的二重性”,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方法論的樞紐和理解的樞紐。

但是這一“樞紐”又是以何為樞紐呢?由于具體勞動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抽象勞動體現的是人與人的關系,所以具體勞動是人的自然存在維度的特定化,抽象勞動是人的社會存在維度的特定化。勞動二重性學說以人的雙重存在學說為樞紐。表面看來,抽象勞動(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的社會存在維度的一個發展階段這一結論,似乎是我們把人理解成自然——社會雙重存在的唯物史觀“一般”觀點的演繹產物。事實上恰好相反。正是有了抽象勞動——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現象之后,人的雙重存在這一事實才能為人類的思想意識到。也就是說,在前資本主義的諸社會形態中,人也一直在事實上是基于“改造”特性的雙重存在,但這一點還只是無意識的。只有在人與人的社會關系異化為抽象的物之后,只有在人與人之間被剝離了直接性的人身依賴關系、變成孤立的原子之后,我們才能夠認識到原來自己是社會的存在,“失去后,才能懂得曾經的擁有”。這是因為,以往社會形態中由人與人的活動所構成的社會關系,總是被歸結為自然性的,從而把“社會存在”的維度還原為“自然存在”的維度;不是沒有天才的思想家意識到人的社會存在屬性,而是他們基于歷史條件只能把這種屬性理解為自然存在屬性。因此在古代思想中,人在本質上只具有一個生存維度——自然。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前的歷史觀都沒能夠正確地揭示人類歷史的起源和本質,他們所說的人之存在的“政治”、“社會”維度并不是區別于自然的另一個維度。對此,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可以根據意識、宗教或隨便別的什么來區別人和動物(意為不能根據)。一當人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的時候,人本身就開始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 〔8 〕 (P11 )隨著人與動物區別開來和人對自然的改造,世界就從自然狀態轉變為歷史狀態。但只是到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使得世界已經徹底人化(唯物史觀產生的歷史前提)、從維科到黑格爾的近代歷史哲學開始萌發出新的解釋原則(唯物史觀產生的思想前提)和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與思想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唯物史觀產生的階級前提) 〔12 〕 (P30 )的時候,才能夠徹底實現世界觀的這一轉變。這三個前提又應唯物主義地歸結為一個前提——歷史前提:“資產階級社會是最發達的和最多樣性的歷史的生產組織。因此,那些表現它的各種關系的范疇以及對于它的結構的理解,同時也能使我們透視一切已經覆滅的社會形式的結構和生產關系。” 〔10 〕 (P46 )以人的感性活動——首先是生產勞動——作為解釋原則來重新理解世界,人的雙重存在(自然存在和社會存在的統一)才能作為一個嶄新的思想產生出來。

馬克思發現人的社會關系這一存在維度的過程,也就是發現這一關系在現實中“被取消”的過程——商品世界中的人已經“孤立化”,各自占有各自的生存資料(資本或勞動力)、各自從屬于各自的生存資料、各自等同于各自的生存資料,相互交換商品(名譽、地位、人格等一概商品化)成了人們聯系的唯一紐帶,物格代替人格運動,人們彼此之間不再發生超出物的范疇的聯系。正是這一“取消”反襯了其曾經的存在,而這一“取消”個人日常聯系的力量,正是把“具體勞動”無差別化的“抽象勞動”。抽象勞動是價值的本質,而價值形式發展的最高階段就是貨幣。貨幣無孔不入的流通取消了人們在商品買賣之外的一切聯系。融化在“抽象勞動”即貨幣中的“人”就是“物”,而不再是活生生的人。文藝復興所發現了的“人”剛剛脫去“神”的外衣,又馬上戴上了“物”的面罩。正是“人的關系”在現實世界的被“取消”,正是“人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才讓馬克思醒悟到歷史上是存在過人與人的直接緊密關系的。這就像運動著的物體才能夠向眼睛呈現出其運動狀態一樣,“個人現在受抽象統治,而他們以前是互相依賴的” 〔10 〕 (P114 )。相反,靜觀著的、自然而然存在著的古代思想家卻發現不了“關系”,他們只是把人與人的關系還原成純粹的自然關系,意識不到“關系”是由人的活動構成的、是歷史的產物。只有當馬克思醒悟到人原本是社會關系的存在,才能領悟到資本主義社會不是不存在“人的關系”,而是這一關系已經異化為“物的關系”。這就是關于“社會關系”發現的辯證法,也就是關于“人的雙重存在”發現的辯證法。人的雙重存在學說為勞動二重性學說提供樞紐的邏輯,是勞動二重性學說自己證明自己的邏輯,是一個辯證的圓圈。

參考文獻:

〔1〕〔美〕庫恩. 科學革命的結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法〕魁奈.魁奈經濟著作選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9〕楊在平,潘 峰.低收入群體政治心態與政治安定研究情況分析〔J〕.理論探索,2004,(6).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2〕孔 揚.把世界理解為歷史的理論意義與三重前提〔J〕.長白學刊,2011,(2).

責任編輯 楊在平

猜你喜歡
歷史
元旦的歷史演變
歷史重現
環球時報(2022-03-16)2022-03-16 12:17:18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篡改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7月
歷史上的5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αv毛片| 欧美中文一区|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日韩在线2020专区| 免费激情网站|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一级片网址| 久青草网站|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色综合婷婷|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国产网站免费| 日韩欧美中文|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午夜小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啪啪| 亚洲动漫h|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国产91成人|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亚洲91精品视频|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婷五月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99|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日韩高清一区 |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亚洲无码91视频| 久久国语对白|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成人亚洲国产| 亚洲AV成人一区国产精品|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色播五月婷婷|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很黄的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aaa国产一级毛片|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91色在线|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亚洲三级成人|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99精品在线看| 中文字幕色站|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