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獻 陳澤明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服務地方經濟和區域發展的重任。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經費一直靠政府撥款,很難滿足教育對經費的需求,向金融機構貸款成為高職院校融資的重要方式,由此帶來的融資風險影響著高職院校財務的穩定。隨著吉林大學“財務危機”的爆發,高校負債融資引起了社會普遍的關注。本文系統地對高職院校融資方式進行了分析,指出銀行借款已成為高職院校資金的重要來源,提出了規避高職院校融資風險的應對策略,為高職院校的財務穩定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融資風險
一、高職院校融資問題的提出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政府已經制定并頒布了一系列法規和加快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方針、政策,高職教育已進入一個歷史性的快速發展時期。高職教育培養目標是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擔負著服務地方經濟和區域發展的重任。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市場機制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教育行業也同樣面臨著市場的嚴峻挑戰。高職院校為適應教育產業化及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就需要改善辦學條件,加大對硬件和軟件建設的投入,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我國高校的教育經費一直靠政府撥款,擴招后全國普通高校生均預算內事業經費支出卻在逐年下降,很難滿足教育對經費的需求,因此出現了高等學校擴建資金的供求矛盾,這種教育投入不足與教育需求缺口大的矛盾,國家財政暫時無法解決,只能通過多種渠道來籌集急需資金,利用自身人才與科技優勢,提高高職院校自身辦學實力,擴大辦學規模。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高職院校辦學過程中的融資行為也趨于多元化,尤其是擴招之后,為解決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主要采用向銀行借入大額借款等方式融資,由于其財務的特殊性,負債經營使學校的財務工作面臨著更為復雜的局面。
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融資現狀分析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主要融資方式有:
(一)財政撥款
財政經費撥款是指省級、市級財政在預算內安排并劃撥到學校的教育經費,包括教育事業費撥款、科研經費撥款、基本建設經費撥款和其他經費撥款等。財政教育經費撥款是國辦高校資金來源的主渠道。近年來,各級財政對職業教育投入的經費大部分用于人員經費,只有少量用于教學投入。
(二)學雜費收入
學雜費收入是指向受教育者收取的學費和住宿費、教材費和其他費用。體現了高等教育部分市場化后需要受教育者承擔的費用和成本。學雜費收入主要依賴于學校的招生規模和收費標準。隨著招生規模擴大、收費標準的逐步提高,學費收入占學校總收入的比例不斷上升,從而成為高職院校融資結構中比較穩定的資金來源。
(三)銀行貸款
銀行貸款是指高職院校向商業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借到的需要還本付息的資金,主要以商業銀行中短期貸款為主。在其他融資方式受限以及融資成本較高的情況下,銀行貸款滿足了校園建設、后勤基礎設施建設等大量資金需求,在一定時期內成為高校市場化融資的主要形式。
(四)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是學校資金來源的有益補充,包括校辦企業收入、課題收入、捐贈收入也是高職院校資金的來源。
三、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融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財政經費撥款不能完全滿足高職院校發展的要求
在教育發展規劃中,雖然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和“財政性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4%的要求”,但財政性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比例仍呈不斷下降的趨勢,許多高職院校的經費多來源于地方財政,經費預算受到當地財政狀況的制約,教育經費的增長受到限制,高等教育面臨的經費緊張將是長期的。
(二)學雜費收入增長的空間受到限制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平均每年支付的學雜費在7000元左右,再加上日常生活支出,每年的全部費用在萬元以上,學費的負擔已成為受教育者家庭的沉重包袱,學雜費增長的空間很小。由高校擴招帶來的對高校基礎設施、教學設備等辦學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這種需求客觀上由受教育者的學費收入彌補了一部分,但是仍不能支撐高職院校發展的資金需要。
(三)金融貸款的增加會使高職院校面臨很高的財務風險
向銀行貸款成為很多高職院校籌集教育經費的重要方式,特別是針對基本建設和后勤設施建設等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項目,但是,借入大量資金的同時也給高職院校帶來了很高的財務風險。由于高職院校的主要資金來源是財政經費撥款和學雜費收入,如上所述,盡管這兩個融資渠道投入的資金比較穩定,但是其不多的增量與巨額的本息相比,財務壓力還是很大的。如果資產負債率過高,除了更大的還本付息的壓力外,財務指標的惡化會妨礙高職院校進一步融資的能力。
(四)其他資金來源的不穩定性
校辦企業的收益也就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各類課題收入是有限的且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高等教育的資金來源依靠捐贈收入也是不現實。
四、高職院校加強風險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風險是指某種行動結果所具有的產生負面影響的可能性。風險客觀存在,廣泛影響著單位的經營和財務活動。高職院校的風險分為經營性財務風險、負債性財務風險和投資性財務風險。本文涉及的主要是負債性財務風險,為有效地規避和應對融資風險,提出了以下對策:
(一)改善高職院校的籌資環境
高職院校依賴提高教學質量,強化職業技能,更好地發揮高職院校服務地域經濟的優勢,提升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不斷改善融資環境。
(二)拓展高職院校的負債籌資渠道
可以向銀行貸款、向一般投資者借款,發行教育債券,合理運用BOT模式,適當運用租賃融資,充分挖掘教育捐贈收入的潛力。
(三)建立最佳資本結構,降低負債融資風險
為避免承擔較高的財務風險,高職院校要有計劃地融資,建立最佳的資本結構,以避免融資的盲目性。要想避免負債融資的風險,首先需要分析資金投入某個建設項目所帶來的新增收益或收益率。其次,應確定一個適合本校的最佳資本結構。結合中央宏觀調控政策走向、學校與金融機構的關系、本校的招生形勢等情況綜合分析。
(四)加強高職院校的負債籌資管理
提高高職院校資金的運作水平,建立高職院校貸款的程序化科學決策體系,正確把握負債的規模,保持合理的負債比率,提高償債能力,降低資金成本,加強負債管理,建立高職院校財務償債基金制度,使債權人權益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陳志堅.《高校融資渠道多元化研究》,《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2]劉省非,吳開俊.《俄羅斯高等教育經費籌措的市場化改革及對我國的啟示》,《教育與經濟》2009年第1期.
[3]孔喜梅.《高等教育經費短缺現狀及解決途徑》;《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年第4期.
作者簡介:李春獻,女,副教授,中國注冊會計師,滄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專任教師,滄州會計學會理事,多年從事財務管理、會計等課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