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農業部、監察部就進一步加大農村集體財務公開力度聯合下發通知,要求按照新修訂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真正把農村民主管理和財務公開落到實處。
《規定》指出,財務公開的內容包括財務計劃、各項收入、各項支出、各項資產、各類資源(包括集體所有的耕地、林地、草地、園地、灘涂、水面、“四荒地”、集體建設用地等)、債權債務、收益分配,以及其他需要公開的事項等8大類、44小項。
《規定》要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按規定的公開內容進行逐項逐筆公開。凡涉及集體土地征占補償及分配情況,集體資產資源發包、租賃、出讓、投資及收益(虧損)情況,集體工程招投標及預決算情況,“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及使用情況等重大事項,均應進行專項公開。集體財務至少每季度公開一次;財務往來較多的,收支情況應當每月公開一次。對于多數成員或民主理財小組要求公開的內容,應當及時單獨進行公開;涉及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利益的重大事項,應隨時公開。
據介紹,《規定》適用于按村或村民小組設置的集體經濟組織,以及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的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撤村后代行原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的農村社區(居委會)、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后成立的股份合作經濟組織。《規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12月16日兩部印發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同時廢止。(摘自《人民日報》 作者:陳仁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