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順
未來5年外資進入中國整車制造領域的難度將加大。
日前,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公布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將汽車整車制造條目從鼓勵類刪除,增加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條目。這是繼不久前國家在《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中提高外商投資項目準入門檻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調整。
政府為外資制造“降火”
此舉被業內人士解讀為“政府為汽車行業降溫去火”。與此同時,出于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考慮,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鼓勵類增加了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等產業,以及包括機動車充電站在內的九項服務業鼓勵類條目在列。
盡管中國的汽車產銷連續兩年,2011年仍將位列全球第一,但中國汽車產業的繁榮更像是虛假繁榮,很大程度上淪為了外企的中國工廠的角色。事實上,中國政府對于汽車業一直以來的“市場換技術”的策略,通過多年的實踐,也正在受到考驗與挑戰。從上述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來看,中國將降低對汽車產業中外資的支持力度,并著力打造本民族的汽車工業。
近幾年來,當各大跨國車企都稱,中國已經或者正在成為其全球第一大市場時,其在華的本土化生產的步伐也在加速,除了少數幾個日系豪華品牌以及頂級豪車之外,幾乎所有的汽車品牌均在中國設有合資生產的基地,不久前大眾新疆工廠興建,除了西藏之外,中國幾乎所有的省份均有汽車生產企業。
自主品牌有喜有憂
新政實施后,本土自主品牌能否趁機崛起呢?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高級分析師李昕表示,外商進入中國以來,各大合資企業已經逐漸淪為了外國汽車企業的生產工廠,卻并不具備相應的研發技術,市場換技術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新的目錄推出將推動自主品牌以及合資自主建設。
國內某自主品牌車企表示,近年來,隨著外資汽車品牌的價格下探和合資自主品牌的推出,自主品牌的市場優勢已不再明顯。新政的實施,將有利于自主品牌車企提升銷量,提升市場占有率。
但仍有業內人士對新《目錄》的保護作用表示質疑?!白灾髌放频匿N售困境并不會減少多少;“北京亞市的一位汽車銷售人員對媒體表示,北京、貴陽等地對汽車銷售實施了限購政策,同樣是買車,有的消費者可能更趨向于一步到位,選擇位于中高端市場的外資汽車品牌,甚至是外資豪華汽車品牌。
事實上,新政的變化,更多的是考慮了國內汽車產業的現狀。近兩年來,中國汽車銷量的份額已呈現出進口車及合資車等有外資色彩的品牌,其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的趨勢,在小排量車型購置稅補貼取消后,許多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正在受到侵蝕。
一位業內人士舉例說明,比亞迪、吉利汽車和奇瑞汽車已經感到了壓力,他們的銷售增長已經遠遠落后于行業龍頭企業,隨著新增產能投產,這種落后的趨勢還將更加明顯。
新能源汽車是例外
在商務部和發改委聯合發布的指導目錄中,中國政府將鼓勵外資多在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和其他領域投資。中國將努力實現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重點培育新興產業——大幅減少對重大新建項目的審批,但新能源動力汽車將成為例外。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行業以及充電站等設施建設,仍將得到鼓勵。其中,新能源發電設備等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已經取消,有股比要求的條目比原目錄減少11條,換言之,外資投入充電站等限制已經放寬。
盡管像比亞迪、廣汽乘用車等自主品牌企業均推出了各自的電動車、混合動力等新能源車型,但其采購的關鍵零部件多數來自于外資企業,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的零部件企業的研發能力仍有待提高,盲目限制外資進入這類行業,將不利于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