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特性
水梔子良種“藥都選1號”適應性強,不擇土壤,耐瘠薄、耐干旱,抗寒抗病能力強。植株長勢旺盛,豐產性突出,一般株產5公斤以上,高產的可超過10公斤。栽后第二年667平方米(1畝)產果量450~550公斤,第三年進入豐產期,產量逐年增加,667平方米產果量可達1500~2000公斤。“藥都選1號”水梔子株高2米左右,樹盤開展度2~3米,花白色,果長4~6厘米,直徑2~3厘米,單果重8~10克,成熟果呈黃色,故有“黃金子”之稱。每年5月上旬開花,花期15天左右。梔子花為特色保健菜肴,11月下旬果實成熟,屬早熟、豐產良種,是色素生產廠家和藥材市場的優選品種。
二、市場前景
水梔子是提取天然色素的較好原料。根、葉可作藥用,有清熱涼血、鎮靜止痛、疏風散濕功效,用途廣泛。水梔子還可在園林綠化中作為綠籬,經濟價值高,是一種集綠化、觀賞、藥用于一體的植物,在國際市場上屬熱銷農產品,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近年來鮮果價格一直穩步上升,2009~2011年,鮮果價格均在每公斤7~11元之間。水梔子進入豐產期,667平方米產值可達15000元以上。
三、效益分析
以667平方米種植300株為例分析其經濟效益如下:
成本:種苗300株×3.5元/株=1050元,肥料400元,農藥80元,人工管理費及采收費900元,成本共計2430元。
收入:栽后第二年,產水梔子鮮果450~550公斤×10元/公斤=4500~5500元,純收入2000元以上。栽后第三年進入豐產期,收入逐年增加。
四、栽培技術
每年的4~5月或11~12月栽種,株行距1.3米×1.6米,每穴種1株,667平方米種植300株,分層回土壓實,并使苗木根部展開,栽后淋足定根水,覆土稍高于地面,有條件的可在穴面上蓋草。
五、病害防治
水梔子在現蕾期、開花初期、結果中期各噴一次藥,可選用綠百事、蚜虱凈、殺蟲雙、利爾殺等殺蟲劑在晴天噴藥;頭兩次噴藥可結合葉面肥一起噴施;藥劑要交替使用,以免害蟲產生抗藥性;噴藥要噴透,不可漏噴、少噴,否則達不到殺蟲的效果。缺肥或其他管理措施不當,易造成樹體抗病力低等情況,可采取墾復、修剪、增施磷肥(或鉀肥)等綜合措施提高抗病能力。
六、采收與加工
采收:水梔子扦插繁殖后1~2年開始開花結果,用種子育苗移栽的水梔子定植2~3年后開花結果,分株繁殖的第二年即可開花結果。水梔子采收:海拔300米以下的地區在“立冬”后采收,海拔300~600米的地區在“立冬”至“小雪”采收。當水梔子果皮由青轉為橘黃色時采摘,選晴天采收。采收過早,果未成熟,產量低,質量差;采收過晚,干燥困難,且易腐爛。采收時一般用手摘,勿折枝。采摘時無論大小、青黃,全部一次性采回,不必分批采摘。
加工:采摘運回的水梔子鮮果,除去果柄雜物后曬干或用文火烘干,回潮3~5天,再復烘1~2天,全干后,取出攤開晾涼后即可。
(江西省樟樹市新中藥城A2棟14號金土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黃菊林 郵編:33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