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峰
“第七批目錄、49款車型……”
一系列關鍵詞因國務院通過60億元支持推廣1.6升及以下排量節能汽車的補貼政策成為汽車圈討論最熱烈的事件。
購置稅減免、以舊換新、汽車下鄉……種種猜測紛至沓來。
刺激猛增、難有作為……種種爭論硝煙四起。
但第七批“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推廣目錄中,自主品牌車型僅占37%的份額。小排量車這個曾屬于自主品牌的天下,自主品牌還守得住半壁江山嗎?
6月13日,由汽車商報舉辦的“提振車市著力點何在—2012汽車市場政策趨勢高峰論壇”召開,各路權威專家對宏觀經濟形勢、汽車行業面臨的問題做出了詳盡獨到的分析。盡管會議圍繞著車市刺激政策、經濟形勢、節能環保、調整產業結構等問題展開,然而“自主品牌的發展”成為了整個論壇的焦點之一。誠然,在車市的任何宏觀題目中,自主品牌的危機已經成為不可逾越的話題。
面對自主品牌發展狀況的持續惡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認為,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自主品牌汽車銷量還將出現下滑趨勢,“何時見底還不可預測”。
小車一直是自主品牌占領市場的主要法寶。自從國家推出1.6L及以下排量小型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后,自主品牌車企充分利用了在小排量車市場的優勢,一路高歌猛進,銷量連創新高。長城精靈、炫麗、酷熊、凌傲曾使長城成為5萬-8萬元的兩廂車市場銷量最大的品牌;比亞迪F3曾位列全國十大暢銷轎車之首,為比亞迪貢獻近四分之三的銷量;奇瑞QQ曾使奇瑞獲得發展的第一桶金。自主品牌以超高的性價比拉低了中國車市整體價格,使合資品牌不得不低價入市,一度成為中國車界的驕傲。
回首,一個個光環正在褪去。今年前五個月我國汽車市場產銷雙增長,然而自主品牌銷量卻同比下降2.1%。雖然仍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90%,但占有率同比下降3.25%。自主品牌受合資品牌圍攻之勢愈加明顯。除美系車外,各系車型銷量同比增長均高于去年同期,日系車同比增長超過10%,德系車增速竟接近20%。
60億元的補貼是為救自主而來嗎?自主品牌需要什么樣的政策?自主品牌如何與“調結構”同步?怎樣能喚醒消費者的“民族心”?轟轟烈烈的高考剛剛過去,自主品牌的大考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