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
主任徐長明:
合資成本在降低,
自主危局會加深
未來我們也將面臨一系列挑戰,具體有三個形勢,第一是國內市場快速的發展導致整體市場規模加大,外資在中國銷量非常大,大眾是27%的份額,通用是8%的份額,日產25%,本田18%。而外資有一個特點,它的規模漲上去之后,成本優勢隨著規模的擴大比較明顯。外資品牌講究平臺戰略,一個車既開發兩廂,也開發三廂,等等六七個車型都在一個平臺上制造,不管哪個車型銷量上去,采購的零部件都是等同的。像豐田這樣的公司,不同平臺之間的零部件也有很多是共通的,所以不管是哪個車型漲上去,零部件采購批量都加大。但是國產車里因為剛開始發展,時間比較短,很多車型都是采用反向設計,就是國外這個車不錯我們拿過來仿制,每個車型之間通用零部件比較差。所以規模帶來的成本優勢外資品牌比中國的大。
關于自主品牌的問題,這個政策的制定主要考慮的是節能減排,所以不會考慮扶持自主品牌。節能減排是有硬指標的,不達標肯定不能進“目錄”。但目前發布的是第七批,第八批以后很定要發布,具體時間不確定,只能等了。
計算題:自主品牌不利
在第七批“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推廣目錄中,自主品牌車型僅占37%。而合資品牌中受惠最大者為大眾系,南北大眾共有8款車共13個型號車型入選,今年1-5月份,這13個型號的車輛共銷售7萬輛。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入選車型最多的企業奇瑞汽車也僅有奇瑞QQ3、奇瑞A3兩款共6個型號車型入選;并且,其中奇瑞A3入選的車型為兩廂和三廂的手動版車型。即使算上奇瑞A3自動檔車型,奇瑞A3今年前五個月銷量也僅有0.5萬輛,而QQ3今年前五個月銷量為4.42萬輛。
如此算來,第七批“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推廣目錄的最大受惠方依然是合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