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鵬
一提到空降,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從天而降的傘兵,在軍事上,空降兵一般是作為特種兵,在戰場上起到突然打擊的作用。“二戰”時期,美軍的101空降師和82空降師,在反法西斯戰場上聲名顯赫,就緣于他們的突擊性。
在中國的干部任命上也有一類特殊的類別,叫做“空降”,這喻指當前干部體制下的一個特定現象,即從上級部門或外單位調任領導干部到某崗位。這類干部一般被稱為空降干部。本文所指的干部空降,限指從中央空降干部到地方,擔任地方各級領導干部的情況。
隨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進,特別是近幾年,干部“空降”漸成常態。
腐敗大案后的空降干部
中央較大規模對一個地方空降干部,有時就發生在腐敗窩案發生之后。最典型的是黑龍江。2002年4月,黑龍江綏化市原市委書記馬德因省農業銀行原副行長丁志國落網而敗露;一年之后的2003年6月,時任黑龍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人事廳廳長的趙洪彥被“雙規”;4個月后,國土資源部原部長田鳳山在黑龍江任職時的所作所為“東窗事發”;就在田鳳山“落馬”4個月后,曾經擔任過黑龍江省委組織部部長、有黑龍江政壇“幫主”之稱的韓桂芝被“雙規”。
本著“案件要查,發展不停”的精神,中央在查辦案件的同時,還調配了一批官員趕赴黑龍江任職。在2004年10月10日黑龍江省新任命的4位副省級官員中,劉學良、南英、姜偉均由北京直接調到黑龍江工作。而另一名官員栗戰書也在2003年自陜西調至黑龍江擔任副書記、副省長。此外,還有35名廳級官員從外地到黑龍江任職。
上海市自2006年9月市委書記陳良宇因嚴重違紀問題被立案審查之后,上海官場的“外省籍干部,上海本土成長”模式就開始悄悄發生變化。在2007年之前,上海市委常委的主要領導干部,盡管其外省籍貫色彩占有相當比例,但是本土培養出的領導干部執政滬上。而從2007年至今,據不完全統計,上海市委常委領導班子中,兩任市紀委書記都不是上海本土提拔,其黨宣口、組織口的負責人也相繼由外省調入。
2006年開始,中央對省部級紀委書記的人選加強“直轄”力度,包括上海在內4個直轄市的紀委書記都是從中央直接空降下來。
“外來和尚好念經”
2008年以來,中央調整各省區市組織部長的力度逐漸加大,“外來和尚”任省級組織部長成主導,異地任職加速。
這與17大后組織工作的思路變化有關系。目前,最大的腐敗是用人腐敗,干部人事制度最大的考驗之一就是增強公信力,改變干部任命由一個或少數人決定的做法,遏制裙帶關系、用人腐敗和由于干部任用不當導致的其他腐敗問題。
而自去年中央啟動四級黨委換屆以來,一共有8位省級組織部長履新,其中2012年2月到5月履新的就有6位,由中央機關空降且屬于組工系統“新手”者增多。除了中央空降部分,四級黨委換屆開始后,省級組織部長延續慣例,也開始“異地調任”。
另外,2010年10月,中央組織部選派了首批60多名中央和國家機關中青年干部赴地方任職,與以往多采用的“掛職”形式不同,這批來自54個中央和各部委的干部,全部采取正式任職方式,也就是說,今后他們有可能提拔回中央,也有可能就此扎根,在地方長期任職。
在2012年5月5日首批中央國家機關交流到省區市任職干部座談會上,中組部部長李源潮指出,這樣的交流模式有利于改善中央機關和地方干部結構,今后有望常態化。
專業化方向的空降干部
針對性強是“京官空降”的一大特點。除了組織部門的干部空降之外,具有專業技能的干部也逐漸被空降到地方,而且更受地方青睞。其中,主要的情況是空降干部的“掛職鍛煉”。但在中央國家機關與省市區干部發展交流機制中,地方并不完全是被動的,只是空降干部的一個過渡通道,而是力圖與地方發展戰略有所結合。
日前,證監會主席助理朱從玖空降浙江,接替龔正,擔任分管金融的副省長。后者也屬“空降”,2008年由海關總署副署長調任浙江省副省長。在金融領域上,朱從玖豐富的金融工作經驗特別是在企業上市方面的經驗,得到了浙江方面的欣賞。浙江省金融改革剛剛破題,直接融資經驗豐富的朱從玖顯然被寄予厚望。
類似的例子還有,歐陽衛民是最近到廣州任職的中央部委官員,擔任廣州市副市長前曾任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廣州2011年提出未來10年將形成與香港功能互補的國際化區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標。而在副市長分工中,歐陽衛民的分工包括金融、政府投融資平臺等工作。
空降本身作為干部交流中的一種,是一種最高級別或者最能夠迅速見效的、迅速打開局面的一種方式。盡管干部任命制在現階段不可避免,但空降的最終目標不是讓任命制不斷強化,它只是走向民主法治的過渡手段。一般來說,在民主法治充分發展的社會中,干部主要由公民投票選舉而產生。如政務官員是各地自下而上選舉產生,事務官員則是聘任。所以,在民主法治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社會中,“空降”干部不會成為常態。
(摘自《南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