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國
問題257:國有企業是國家自主創新體系的主體,提高國有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既是國家發展戰略和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中心環節。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認真落實國家“既開放又自主”的發展戰略,積極踐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始終以掌握核心技術為目標,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創新”,走出了以我為主的創新發展之路。
C公司是我國以汽車生產為主的大型國有企業。多年來,C公司秉持“引領汽車文明、造福人類生活”理念,堅定不移地推進自主創新,精心打造世界一流汽車企業。2011年銷售汽車238萬輛,實現收入1354億元,連續5年被國際汽車制造商協會評為中國第一自主品牌,排名全球汽車企業第十三位。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為提高汽車生產質量,C公司引進了鈴木、福特、馬自達等國際伙伴,但合資過程中自主權的缺失讓C公司決策集體認識到,控股權不等于控制權,利潤分配不等于利益分配;僅僅依靠合資合作,沒有自主的核心技術,中國汽車業將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讓C公司總裁記憶猶新的一件事是,2004年C公司在與外方合作生產某款汽車時,外方要求必須按照現有技術生產,不能有絲毫改動,“這樣一來核心技術掌握在外方手里,中方是不容易接觸到的”。雖然中方在合資中占有相對或絕對的控股權,但外方憑借產品輸出,以控制生產線和零部件采購、關鍵技術和制造工藝、營銷渠道和服務模式等產業鏈的核心首尾端,實現了對合資企業的實際控制。表面看來,是股權決定收益權,而實際上,外方通過技術提成、人員支持、散件組裝件加成等方式大量轉移了利潤,甚至通過建立獨資和控股公司,將商業活動延伸至營銷、金融、信貸等環節,攫取高額利潤。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C公司堅持年年將銷售收入的6%投入研發創新,已建成涵蓋振動噪聲、碰撞安全、制動性能、底盤試驗、驅動系統等14個領域的國際先進實驗室,擁有安全碰撞與振動噪聲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內同行業處于領先水平并達到國際通用標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在自主創新方面,C公司是我國汽車業的一個縮影。請你結合我國汽車業發展實際——
1.談談對提高汽車業自主創新能力必要性的認識。
2.假設你是C公司的負責人,請就如何構建本企業的自主創新體系談談你的看法。
【答題要點及思路提示】第1問,必要性在邏輯學中就是必要條件。對必要性的認識就是對提高汽車業自主創新能力必要條件的認識。作答此題,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談的認識比較空大,比如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控制力等空泛的角度談,對于那些放在任何行業都可以的答法應該避免。二是防止答得與實際脫節,作答此題既要著眼汽車行業,又要著眼自主創新能力,還要立足企業層面,三者不能割裂開來。作答要分清層次,從多個層面來談,比如可以從歷史層面、現今層面和未來層面談;也可以從國際層面、國內層面、行業層面和企業層面來談;還可以從企業發展層面、國有經濟發展層面、國家經濟整體發展方面來談。主要作答內容應該有:(1)提高汽車業自主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國家強大的需要。汽車產業歷來是國家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世界上的經濟強國和科技強國都是汽車強國,強就強在自主創新上。汽車行業的自主創新往往是其他行業創新的前導和引擎,會極大地推動和促進其他行業創新,進而建設創新型國家。(2)提高汽車業自主創新能力,是實現汽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汽車行業的產值規模大、產業鏈長、輻射面廣、帶動力強,又兼具資本、技術、勞動、消費密集型等特點,必須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整個行業發展。(3)提高汽車業自主創新是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需要。汽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靠先進的技術,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要不來的,要靠自主創新,這是中國汽車業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必然選擇。
第2問,是一道情景模擬試題,把應試者的身份定位為C公司的負責人。作為企業負責人應該怎樣構建本企業的自主創新體系,考查應試者的戰略規劃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作答此題,一要立足本企業,緊密結合企業實際去談;二要針對當前汽車行業自主創新的現狀和困難、問題,把握好行業全局;三是不能從一個方面去談,而是要從整個創新體系上去談。主要作答內容應該有:(1)創建全球研發體系,以全球化視野和開放式思維,整合利用全世界的優勢資源,自主培育核心技術。自主或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大型企業建立汽車研發中心和技術中心,探索“政產學研用”新模式。(2)對照國際一流汽車企業,建立精益管理體制,推動企業管理創新,提高資源統籌能力。通過完善企業和行業標準,規范開發和制造流程,持續推動管理體制變革,即由關注產量向關注成本和質量轉變,由經驗管理向方案運用和數據決策轉變,由事后結果分析向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轉變,由以產定銷向以銷定產轉變,確保研發、制造、供應、銷售等環節緊密銜接、協調運轉。(3)大力加強創新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廣納各類創新人才,為創新人才提供平臺使人盡其才,完善激勵創新的制度和機制,在企業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4)倡導創新文化和領先文化理念,增強持續發展動力。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通過企業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凝聚全體員工的創新精神和意志,激發企業的生機與活力,為企業堅持不懈地推動自主創新提供精神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