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穎
摘 要:正當職業教育“一體化”教學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如火如荼時,職業教育語文教師越來越感到自身發展受到的挑戰越來越多,筆者從語文教師角度所面臨的種種困惑談起,告誡老師要居安思危,樹立憂患意識,增強自身發展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語文教師憂患意識提高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6(b)-0180-02
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從當前的整體情況來看,并不樂觀。首先,學生厭學情緒較濃。在學生的眼里,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是為專業課服務的,它的教學、評價制度沒有什么升學、統考壓力,學好學壞一個樣。其次,在職業院校領導眼里,它是一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課程。它難以讓人看到近期顯現出來的教學效果。再次,在語文教師的眼里,由于長期找不到教學成就的認同感,產生了職業倦怠,教與學進入了惡性循環。特別是這幾年,筆者看到不少職業院校都在進行“一體化”教學探索。我們姑且不論它的成敗。這對職業教育來說,進行一種新嘗試,當然是一件好事。這種教學探索的普遍做法表現出來的其中一點就是削減語文教學學時。雖說現在只是搞試點教學,但“山雨欲來風滿樓”。假如全面推行這一教學模式……這喜悅的下面,也隱藏著深深的危機:學時的減少,語文教師的閑置,沒有課上的語文教師該何去何從?如何保證職業教育語文教師健康、穩定、和諧發展?筆者進行了一些淺顯分析。
什么是憂患意識?簡單來說,它是指歷史主體在社會發展轉折時期或關鍵時期的一種清醒的防范意識和預見意識。社會在發展,在進步,我們的教育觀念也要與時俱進。具有憂患意識的教師,會經常去思考和批判自己的行為,從而產生積極學習新知識的動力,用新的教育理論和有效方法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
1新形勢下語文教師具有憂患意識面面觀
(1)語文教師生存發展窘迫。職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現在很多職業院校都在進行“一體化”教學改革。但是這種革新只是使專業課或者說是專業基礎課與實操課聯系的更緊密。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改革的只是學時的多寡不一樣而已,其它并沒有多大改變。所以,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課來說,任意削減語文教學學時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三年總學時由原來的80學時(有些職業院校可能達到120學時或是更多),壓縮成只有10學時、20學時。職業院校開設這種蜻蜓點水似的語文教學,意義有多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學時減少了,必然會導致語文教師的閑置,沒有什么課上,甚至面臨下崗的語文教師舉步為難,生計也必將成為問題。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語文教師陷入了極度的茫然和孤獨的境況。
(2)對語文教學探索研究意識不強。有部分語文教師看到院領導不夠重視語文教學,于是也就順理成章,心安理得過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不思探索研究。所以,現在很多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改革創新少,大多數職業語文教學的教學手段都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有種“語文誤盡天下蒼生”的感覺。
(3)語文教師再學習、再提升機會少。這從兩方面分析。
第一方面,從學校層面來看。首先,語文教師繼續教育機會少,這里主要是指公派學習時間。在職業教育實踐中,職業院校要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專業學科的建設上,無力承擔所有教師繼續教育的費用。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教師,出去學習的機會是少之又少。即便如此,每次派出去學習的教師都是少數,不能解決大多數語文教師再學習、再提升的根本問題。據筆者調查了解,有70%~80%的語文教師3~5年內沒有獲得過高職院校公派出去學習本專業知識的機會。
其次,公派出去學習的教師,培訓后感覺收獲不大。培訓機構大多都是在自身資源的能力水平上開設課程,所開設的課程跟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實踐存在偏差,不能滿足廣大職業語文教師教學的需求。教師在培訓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難以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對語文教師教學業務水平再提升幫助不大。
第二方面,從語文教師自身層面來看。有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自我學習、閱讀書刊時間少,知識技能結構較陳舊,落后,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據筆者調查,有三分之一的語文教師一年,甚至是幾年沒閱讀過教育理論類、語言類書刊,只有偶然翻閱一下報刊,雜志。
(4)語文教師成了“補丁”一族。有些職業院校,沒有什么固定語文教師。本來學中文專業的教師,今年可能被安排教語文,明年可能教政治,后年可能又被安排去教英語。總之,我們的語文教師就成了革命好同志,哪里需要哪里上。結果幾年下來,這些老師也搞不清楚自己可以上好哪門課。
2防止憂患現象發生的措施
(1)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念。首先,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對語文教學要有滿腔熱情。不管在什么情況下,對語文教學都要不離不棄,進行積極探索,尋找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職業院校領導要轉變對語文教學的態度。注重語文學科的建設,經常組織語文教師搞一些課題研究,組織一些評教課、示范課等活動來推動語文教學改革。
(2)打造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語文課堂教學。職業教育語文教學不受重視,除了它沒有升學考試壓力,實用性近期內不容易顯現出來外,還有一點就是它至今沒有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表現在實踐上,是現實中語文教師的工作仍然停留在將“語文知識”從一本書搬到另一本書。一支粉筆、兩本書,一套試卷、幾本作業本,這幾乎是傳統語文教學活動的全部內容。教學效果不顯著。
我們語文教師要有敢于直面慘淡教學環境的勇氣,不氣餒。我們語文教師要做有益的探索,一起去研究,尋找有效策略去面對。比如擴大語文教學實踐的范疇,豐富語文教學實踐的內涵。課堂外,如建設文學沙龍、學生文學網站、教學論壇;課堂內,如把網絡小說、微博、QQ聊天室、電影和社會焦點引入教學,與課文形成文本。開拓出一條具有職教特色的語文教學之路。
(3)語文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語文素養。我們有些語文教師知識面窄、結構老化、閱讀量小。閱讀往往只限于教材和教參,已有的知識得不到補充和更新,人文素養不高,思想底蘊不豐厚,教學內容自然也就沒有吸引力。《莊子》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這是一直以來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我們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決心,“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語文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掌握現代教育理論、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活動設計能力,課堂表演能力等。
另外,語文教師除靠自身貨真價實的語文素養去感染學生,語文教學還特別強調教學語言。好教師的課堂語言要有自己的特色。用自己的語言風格去感染學生。“滿腹詩書其自華”,用自己的精神力量、精神魅力去鎮住學生。你可以幽默風趣、也可以尖銳犀利,或者博雅嚴謹,總之,每一節課里都要有一些能引起學生關注的亮點詞句。
(4)注重師資隊伍結構建設。一個高職院校,要有相對固定的語文老師。不要把語文教師當作“全才”來培養,采用“萬金油”似的培養方式會抹殺了具有“專才”教學能力的語文教師,造成時間、人才的巨大浪費。職業院校領導必須很好地結合校本部的環境,關注青年教師的培養,制定學校教育科研五年規劃,落實青年教師培養計劃。職業院校領導必須分析每一位老師的特點,確定好每一位老師的主要教學方向,及早做好人才分流。既然作了領導,就要高瞻遠矚,整合一切資源,變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現實。院領導要時時刻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未雨綢繆,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在“需要”與“可能”,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點,科學謀劃發展進程。只有認清形勢,才能保證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語文教師健康、和諧的發展。
(5)建立和完善具有競爭性的薪酬體系。各個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差距還比較大。有的職業院校,語文教師教學水平相當高,但卻出現了上基礎課老師的課酬比專業課老師低的怪現象。語文教師則上好上壞一個樣,沒有拉開距離。這大大打擊了語文教師上好課的積極性。有的院校,語文教學水平整體較弱。這就要發揮骨干教師的智慧力量。
職業院校要加大激勵機制,鼓勵優秀的語文教師把語文課上成精品課。并以此為契機,讓這部分老師帶動其他教學能力稍遜一籌的老師深入鉆研到語文教學當中去,從而促進語文教師業務能力的整體提升。同時,優秀的語文教師通過這些舉措,也能找到成就感。這也是尊重人才資源的最具體表現。
另外,提高青年教師的薪酬滿意度不僅要從薪酬本身入手,還要考慮到對青年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為青年教師提供上升空間。語文教師個人的發展和前途,如是否有晉升、進修、申報項目等機會。應積極地為每位教師營造有利于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環境,從物質和精神上、以貨幣和非貨幣的形式提供一系列激勵措施,使每位語文教師能安心從教、潛心從教。
一個結構合理、管理良好的績效薪酬制度,能促進優秀老師更優秀,又能對教得不好的老師給予警示,甚至是淘汰表現較差的教師。讓做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得到更高的報酬,必能激勵教師的工作熱情,激發教師的潛能和創造力。
職業教育一體化教學改革,雖然還沒有讓我們語文教師走到失業的地步,但是及早做好預警機制,不忘“生于憂患”,能讓我們語文教師多了一份抬頭看路的理智。我們語文教師要從緊跟時代發展的高度把提高自身人文素養作為一項緊迫的任務,建立一種終身學習與持續提高的發展模式。努力完善自我。讓憂患意識激活我們教師對語文教育的激情,群策群力做好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 孫成環.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江蘇教育,2011(09).
[2] 金鑫.憂患意識的哲學內涵及現實意義[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1).
[3] 張榮.語文教師要具有憂患意識.中國教師站,http://www.cn-teacher.com/2010-9-20.
[4] 徐穎瑛.語文教師要培養自己的教學個性[J].西部科教論壇,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