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玲 陳利平
摘 要:高速公路景觀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景觀起到了安全駕駛、美化和環境保護的功能。本文闡述了高速公路景觀綠化總體設計原則,就中央分隔帶、兩側帶狀景觀、邊坡景觀、互通立交區、服務區的景觀設計作了分析,并提出從安全性、生態性、觀賞性和經濟性等因素作為量化景觀的具體指標。
關鍵詞:高速公路景觀設計功能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U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a)-0135-02
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高速公路建設也是突飛猛進地發展,建設規模逐漸擴大,在未來20年里,我國規劃建成“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高速公路的興建使交通變得快捷便利,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力地保障了國民經濟的發展。目前人們對城市道路的要求已不僅僅局限于交通運輸等基本功能,提高道路使用者對自身及所處的道路環境的認識,建立起完整的公路景觀系統就顯得格外重要。
高速公路是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于城市間相互聯系的主要交通干道,目的是提高速度,做到交通暢行,而有越來越多的人花費更多的時間,用于出行更長的距離用于工作、訪友、旅行、會議等內容,如果沿途設計有合適的綠化,對司機可以減少視覺疲勞,而對旅客而言也是一種視覺享受。本文就高速公路景觀的功能、設計原則、種植和評價作了簡單的分析。
1高速公路景觀綠化的功能
高速公路景觀綠化的功能主要包括安全駕駛、美化與環境保護三類。
1.1 安全駕駛功能
景觀可以起到導向、障礙、掩飾等多種功能,以達到安全駕駛的功能。導向性的栽植指導車輛行進方向的變化,礙性栽植表示或強調不能沿原方向繼續行駛,起到回擋視覺作用,掩飾性栽植是遮擋那些不美觀和不重要的部分,使司機的注意力不離開重要或者有隱蔽危險的路段。此外,道路分隔帶,主線和輔道或平行的鐵路之間,可以種植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起到防眩功能。正常情況下,低填方且沒有護欄的路段或交換部分的出口地方,可以種植茂密的灌木或小樹,可以起到緩沖的功能。此外,可以改變大量的景觀特色,在服務區或收費站附近的路段,沿線種植不同的樹木,以發揮公路內側邊緣內的提示和通知作用;在隔離屏障地帶應栽刺藜,常綠灌木和攀援植物,以防止人或動物進入。在一般情況下,對于公路上的司機和乘客的視線內的主視覺對象,整潔美麗的樹木和花草,不僅提供美麗、舒適的享受,也可以促使公路路線的變化,使高速公路上的車輛行駛安全。
1.2 美化功能
公路景觀是評價公路系統完善與否的重要指標。景觀設計強調了公路沿途的景觀,使線形變得豐富多彩,創造出許多優美的景觀:能使北方的黃土坡換上新衣,使石頭坡賦予了生命,再加上那些畫面及文字,可以使旅行者學習到當地的風俗習情。行駛在一個自然及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的環境中,車行影移,引人入勝,給高速公路的使用者提供和諧的行車環境。可以采用花、草、喬、灌等結合的方式綠化高速公路,不但是用形態與色彩美化景觀,提高公路等級和服務質量,并且用行道樹可以形成大通道心理感應,從而阻斷隔絕公路兩邊外側不佳景觀對乘車人的刺激[1]。
1.3 環境保護功能
公路綠化應該能夠防塵,降噪,穩定坡度和保護土壤侵蝕,植物物種的選擇應該是能夠節約用水,耐粗放管護,適應當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綠化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使公路沿線的空氣保持新鮮。同時,綠色植物的葉子能吸收和阻擋高速公路排放的有害氣體,顆粒物,煙塵,噪聲所產生的交通車輛的廢氣,從而減少和防止污染,凈化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綠色植物通過根對土壤穩固作用,以及植物的葉子和地被植物的作用,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可以減少或防止地表徑流,減少和防止破壞路基、路堤、邊坡、邊溝和避免土壤侵蝕。可以減少道路景觀綠化和美化表面的濕度,改善區域小氣候,減少路面老化,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2]。
2高速公路景觀綠化特點
高速公路景觀綠化不同于城市和園林綠化,它有自身的特點。公路是一種線性的環境空間,公路自身的美首先來自于公路的優美線形,公路綠化也有明顯的線形特征,它是對公路線形的一種強調,對道路使用者的視覺具有明顯的影響。公路從起點到終點的路程較長,甚至可達數千公里,橫貫東西,跨越南北,沿線各地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差別很大,從而決定了生態防護和綠化種植的復雜性和高難度。公路的坡度較大,造成綠化施工難度較大;植被的立地條件較差,土壤貧瘠,并且多為新翻的生土,增加了植被的建植難度;由于地質地理條件等限制,植物品種的選擇、植被恢復和建植技術受到極大限制。
3高速公路景觀綠化的設計原則
公路景觀綠化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以滿足道路交通功能的需求,改善駕駛條件,使公路更高效,安全,舒適,并添加綠色的道路。公路綠化中,應該遵守“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的原則,并按照“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原則滿足種植的基本要求。另外,整體景觀設計,應以景觀生態學為基礎,統一布局,合理配置。從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道路外觀,優化的駕駛環境,提高公路的服務功能,發揮它的綜合效益。
3.1 以人為本,為行車服務
綠化的第一要務是安全行駛,高速公路綠化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行車事故隱患,通過高速公路綠化方面的工作,創造一個愉快和舒適的駕駛環境,以保護路面,路基穩定,交通誘導,以確保道路安全的目的,形成一個全方位的公路交通的支撐作用。
3.2 因地制宜,因路制宜
公路景觀設計中應注意道路本身,環境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變化。堅持以長遠的發展理念,整體景觀,反映時代的特點,也能突出地域民族特色和當地的風俗習慣。合理和連貫性,簡潔明快,突出重點,同時考慮到沿高速公路路基全方位考慮環境的變化,各互通區及服務區的變化情況,采用不同類型的喬、灌木、草、花相結合,形成完整的范圍內的統一和多樣化的公路景觀,美觀而又不凌亂。尊重自然,服從環保生態要求,結合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彌補和修復因主體建設所造成的影響和破壞[3]。
3.3 美學理論為指導原則
在規劃和設計公路綠化中,應在美學理論的基礎上,按照科學的自然規律,以滿足運輸線的特殊要求,并根據植物物種的生態習性選擇科學合理的植物配置;然后保證成活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綠化與美化以及綜合防護功能。喬木、灌木、草相結合,使長期景觀和短期景觀相結合,以整體表現手法為主,突出群體美,具有供人們使用和欣賞的雙重功能[4]。力求整條公路有統一性,當然在分段上也可有其主題或特點,結合并展示沿線的地域文化,尊重民俗民風。
3.4 經濟實用,不追求奢華
公路景觀綠化設計應堅持以投資和效益并重為目的,植物物種的選擇應該以經濟實用,方便管護為原則,盡量少用名貴花木,以減少資本投入。盡量以長期效益為主,降低追求短期效益。適當降低植物密度和最初種植規格,以降低投資費用。
4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設計
4.1 中央分隔帶的景觀綠化設計
公路中央分隔帶的景觀綠化設計應考慮遮光、眩光、引導視線的功能,并且結合改善景觀和實地調查數據。中間帶綠化應結合公路的斷面分布情況,充分利用中央分隔帶的寬度,從環境保護與視覺角度出發,以植被綠化為主要目的,并選擇公路沿線適應環境能力強的植被如長青植物物種。為增加中央分隔帶植被景觀變化及防眩功能,部分路段可用于各種形式,高度錯落有序的植物或綠色防眩板。以起到分隔空間,改變過渡和襯托景觀的功能。此外,還應該選擇合適的物種和間距。所選植物應該耐早、耐汽車尾氣污染,生長速度慢[4]。
4.2 兩側帶狀的景觀綠化設計
公路兩側的道路綠化目的是協調道路環境,提高行車安全。因此,在道路綠化設計方面,應該充分考慮到不同的高速公路路段的具體情況,以便它可以具有引導視線,明暗過渡,美化,道路通行能力,協調景觀和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高速公路兩側的帶狀景觀主要體現在瞬間觀賞效果,給人一種較好的整體印象,因此在設計時應考慮高速公路景觀與沿線景觀相協調,對沿線景觀環境處理采用“遮、露、引、借”等手法,充分體現道路景觀與沿線景觀的有機融合[5]。同時,景觀綠化設計時,要做到統一中有變化,不宜長距離種植同一品種。那樣會顯得單調無趣,應充分考慮不同的地域、季節特征,每隔一定距離變換一種形式,讓駕乘人員行駛在路上時,感受到不同的景觀風格,從而達到緩解疲勞、愉悅心情的作用。目前,在我國一些地區的高速公路兩側專門拓展一定寬度范圍的綠地,種植喬木林帶,使得高速公路真正成為了生機勃勃的“綠色通道”[1]。
4.3 邊坡的景觀綠化設計
公路邊坡景觀綠化是道路景觀綠化的主體。邊坡景觀綠化護坡的目的是加強對邊坡的穩定,減少和防止水土流失,綠化環境,也是公路景觀的背景顏色。對邊坡綠化要因地制宜,土質邊坡一般采用植草、鋪草皮、種植灌木等生態防護方式。所以,植物種類的選擇既是高速公路邊坡綠化的關鍵,又要求根系發達、易生長;而且還要易成活、抗病蟲。而對于巖質邊坡,傳統的做法是采用漿砌片石、混凝土預制塊、護面墻、噴錨及錨桿鋼筋網噴錨等工程防護形式[6,7]。
4.4 互通立交區的景觀綠化設計
互通立交區是高速公路出入口和其他道路交叉行駛的重要節點,是景觀構成的一個重要區域,它會直接影響道路景觀的整體印象;此外,從景觀角度考慮,互通立交區的公路景觀設計中立地條件最好的、場地最大的、景觀設置可塑性最強的部位,也是道路的標志性景觀。互通區綠化的主要功能是誘導視線、綠化美化環境,減少水土流失,豐富道路景觀。高速公路互通區的景觀設計應該以滿足交通功能為它的前提,突出誘導栽植、標志性栽植與明暗過渡栽植;綠化應做到喬木、灌木和草坪種植相結合,以既不影響視線又對視線有誘導作用為原則,綠地還應結合天然水源營造水景,不僅可以解決綠地灌溉水源的問題,而且環境因水而活,景觀變得更加豐富生動。采用圖案式綠化的形式時,圖案設計應見解明快,以形成大色塊。此外,還可以通過開挖池塘、擺放山石、設置小品,形成山水自然風光[6]。
4.5 服務區的景觀綠化設計
高速公路服務區是一個休息、餐飲和機械維修人員匯集的地方,其主要功能是為了滿足乘客和司機以及其他人員的休息、休閑、緩解疲勞等要求。因此,設計的時候應該以靜態景觀設計為主,并結合動態景觀設計的方法。例如,可以設置一些園林小品,花壇,噴泉等,通過樹木、花、草、石頭、水、橋、亭廊等方法進行設計,從而為工作人員和乘客提供一個愉快,舒適,接近自然的休憩和工作環境[8]。
5道路景觀效果的評價
目前尚沒有形成對道路景觀效果進行評價的體系,本文提出從以下方面進行評價,可以采用分項指標法和加權權重法對道路的景觀效果進行量化。安全性,包括人、車和景觀的安全等指標。生態性,包括景觀對汽車尾氣的吸收、景觀對噪音的吸收、景觀與生態的協調性,景觀對生物群落的影響等方面。觀賞性,包植物群落的藝術性,標志的可識別性,植物的觀賞性,視覺和心理的舒適性。經濟性,包括植物的購買、運輸、種植和養護成本,以及配套雕刻圖案的制作費等。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設計是一項非常復雜而又系統性的工作,不只是包括植樹種草,而且還涉及多種學科的科學問題。因此,在進行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設計的時候,需要充分實地調查,掌握所需的基本資料,還要認真詳細研究整體和局部、主體和周圍自然環境、以及與當地風俗相協調,從而充分體現高速公路景觀綠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