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奇
摘 要:路基沉降是公路建設進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本文就路基產生的沉降因素展開探討,并制定了有效的處理措施,對強化公路工程施工建設質量水平,延長工程服務使用壽命,創建良好的服務運行效果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路基沉降處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TU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6(b)-0055-01
1引發路基沉降的主體因素
路基是公路路面穩定堅實的基礎,其同路面形成了良好的整體結構,是工程基礎結構物,因而必然受到自然因素與行車作用的影響。倘若缺乏穩定、堅固的路基便不會形成穩定可靠的路面,由此可見,穩定堅固的路基是確保公路工程優秀品質的核心基礎,令路基穩定性與強度提升,可有效降低路面結構厚度,令工程成本造價有效降低,并令維修費用良好節約。修建路基勢必會令原有地面的平衡自然狀態有所改變,在某類地質、地形條件下,路塹邊坡出現坍塌的機率將會大大增加,并令路基形成下滑。因此,為避免這一不良現象,提升路基抗侵蝕能力,可科學采用有效措施技術確保整體路基結構的良好穩定性。路基產生沉降一般均呈現出不均勻性,倘若嚴重還會令局部路段破壞,中斷交通。通常狀況,路基沉降包含地基陷落及路堤下陷兩類狀況,地基陷落主要由填筑不合理、填料不科學、不足壓實引發,而后者則多由于沒有進行良好的軟弱地基處理造成。形成路基沉降的主體因素是多層面的,形成病害不僅有其自身特征,同時又包含共同因素。總結起來,多為不良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條件、不利氣候與水文因素、不合理設計、施工建設與相關要求不符等因素造成。例如復雜的地質構造、不利的巖層傾角與走向、松軟巖性、嚴重風化、較高地下水位與較差土質等不良地質狀況;較大降雨量、干旱、洪水、積雪、冰凍與較大溫差狀況;不符合要求的斷面尺寸;壓實土基不足、填筑順序不科學、施工不履行相關設計方案、工程質量與標準不符等。基于上述因素不難看出,地質條件對路基工程水平質量起到關鍵作用,而水則成為引發路基沉降的主體因素。因此為有效抑制路基沉降,我們必須制定科學有效的加固技術策略,做好水文地質勘查,提升路基可靠安全性能,進而優化施工建設效果。
2路基沉降的具體形式
公路工程路面引發損害的因素豐富多樣,而不均勻的路基沉降則是令路面破壞變形的重要成因。倘若任憑填方路基一直處于不均勻沉降狀態,不僅會破壞路基本身,同時還會由于不平整的路基頂面形成結構內部的附加應力,并令其基于車載作用引發路面結構的不良破壞。具體的路基沉降表現形式體現為,填方裂縫與路面病害等。前者主體由內部填方體發展而來,基于不同部位引發的不同變形量形成不均勻沉降并產生壓縮與拉伸應變區。拉伸區域中基于填方具有較低的拉伸強度,進而引發了裂縫形成。不均勻的填方路基沉降會令路面形成嚴重損害,例如路面變形、橫向、縱向裂縫、水泥面板斷裂、邊坡失穩現象等。
3路基沉降科學處理措施
3.1 換填土復填處理措施
填料階段倘若不遵循相關要求勢必會引發路基下沉現象,形成的下沉面積有限,同時深度較淺。為此可科學采用換填土復填施工處理方式,基于其具有良好的經濟性,施工操作快捷便利性,利用該方式將出現病害的原路基部分進行挖除填料處理,并清理干凈擾動浮土,經過良好的碾壓整平令其符合壓實標準要求,并進行良好的回填填料處理。一般應采用較好級配的砂礫土,符合塑性指數標準的亞粘土。在回填土階段中,要擴大挖補面積,并逐層進行臺階狀挖補,應由上至下進行逐層填筑,確保密實碾壓,應將具體壓實度控制在較原路基高出一到兩個百分點。
3.2 固化劑處理措施
高填路堤產生下沉現象時,倘若進行路基填料更換受到了條件限制,同時需要填筑料總量有限時,可摻入適當比例固化劑于原填料之中進行路基病害處理。固化劑屬于一類特殊材料,其化學成分及物理性質的不同決定了現實特征、類別及具體固化方式。由固化劑具體形態層面可將其分為液態與固態兩類,而由化學構成層面則可將其劃分為助固化劑與主固化劑。液態固化劑同土進行混合加壓,因而主要適用于淺層土與表層土的固化,而使用助固化劑時,借助特殊工藝注入漿液至土中令其產生固結,多適用于固結深層土。基于固化劑的多種類型,在道路工程施工建設中,可良好依據路用土具體種類及固化劑類型成分進行科學選用。
3.3 強夯法及粉噴樁處理措施
強夯處理方式主要由高處將重錘自由落下進而對路基形成強大振動及沖擊力,實現令填土壓縮性降低目標。應用該類強夯處理方式進行路基加固,可有效提升地基土承載力,該類處理方式適用于各類砂性土、碎石土、薪性土與濕陷性黃土地質,對于較難實施加固的大體積碎石土與配料填方土也能良好處理。對于10m之下的內路基沉降病害,我們可科學應用粉噴樁進行加固處理,該類技術主要借助專業性機械噴出粉體固化劑,位于深處地基就地強制與軟土攪拌,通過軟土與固化劑的化學、物理反應,位于原地基形成較大的剛度與強度樁體,并合理改善樁周具備的土體性質,令樁間土體與樁體構建的復合地基可有效承擔大量外荷載作用。應用粉噴樁路基加固處理措施階段中,應對路基具體病害狀況實施仔細認真的研究調查,做好粉噴樁良好施工設計,明確樁距、樁徑、摻入固化劑量以及樁身的具體強度。同時施工階段中對于固化劑的總體摻入量、土樣含水量、粉噴機具體齡期、攪拌混合料均勻性銀進行嚴格的要求掌控。
3.4 灌漿處理科學措施
倘若公路路基不良沉降較深、面積較大,則可科學選用灌漿施工處理方式,填料可位于附近路基挖方段進行取用,以碎石料為主體。基于多重客觀因素的綜合影響,往往令高填路堤邊緣路基壓實程度較難符合要求標準,并對路基可靠穩定性造成不良影響,進而波及行車安全。因此可采用灌漿處理方式在適當壓力標準令水泥漿也實現固化和擴散,令其充分位于路基孔隙填筑,進而形成全新結石體,進而令滲透性有效降低并合理提升地基強度。基于較多丘陵區域公路工程涵蓋的高填方路基主體填料為碎石,因此灌漿施工處理方式可有效解決其不均勻路基沉降問題,對特殊丘陵地形具有較小限制,因此呈現出良好的應用發展前景。
4結語
基于引發路基沉降的多元化因素,我們只有制定科學有效的控制處理措施,良好應用施工預防處理技術,才能降低不良損失,控制不均勻沉降現象,提升公路工程整體建設質量水平,并創設顯著效益。
參考文獻
[1] 林文琦.路基沉降有效控制策略[J].公路建設,2010(3).
[2] 梁美文.公路工程如何有效預防不均勻路基沉降[J].工程建設,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