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華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中國城市化進程的迅速推進,城市化所帶來的一系列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已影響到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生態退化、環境污染等外部不經濟性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掣肘。本文在分析中國城市環境問題現狀的基礎上,給出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環保措施。
關鍵詞:城市環境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TV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6(b)-0142-01
1中國城市環境問題現狀
城市是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教育的中心,經濟活動和人口高度密集,面臨巨大的資源與環境壓力。主要表現在世界十大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有一半是出于我國。我國城市經濟的發展之路一直保持著迅速發展的勢頭,在這條經濟發展之路上,我國的生產方式始終是一種“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式增長模式。這一模式的應用在推動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如我國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隨著我國人口的急劇增加,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采用粗放式經濟增長模式,在面臨城市化加快及人口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使得我國原本就已很脆弱的自然生態環境在資源、人口、城市化等一系列問題下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根據前些年500個“城考”城市的統計結果,有290個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無法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居住區標準),有119個城市甚至超過了三級標準;有50個城市的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長期低于50%,有相當一部分城市的飲用水水源水質達不到標準;垃圾圍城、機動車污染、噪聲擾民、揚塵污染、油煙污染等環境問題都很突出,已成為城市居民環境投訴最多的問題,直接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
目前我國城市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如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環節,目前現有的生活污水的處理設施無法滿足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需求。再如生活垃圾的無公害化處理及危險的廢氣物的處理措施等方面還存在很多的欠缺。
另外,在我國傳統城市發展之路存在的一些問題還未得到充分解決得同時,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之路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傳統城市發展中一些城市污染問題主要集中在市區部分,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環境污染問題逐步地向城市周邊地區擴展與蔓延,即城市環境污染的邊緣化問題。具體表現在城市周邊地區承擔著分散城市中心地區的生活污染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由于一些工業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周邊地區,因此,工業生產中產生的一些工業廢氣等污染同時造成城市周邊地區污染狀況的愈發嚴重。由于城市周邊地區污染的加劇,給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也帶來了難度,影響城市地區與城鄉的協調發展。
2應對城市環境污染問題的低碳環保措施
城市是人口、經濟集中的地方,也是環境壓力最大的地方,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在保護中發展城市。應對環境變化,建設低碳城市,需要我國政府和城市居民的同心同力,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克服城市污染,保證環境和諧美好。
第一,發展新能源,促進城市低碳化。依照資源情況和經濟需要,各城市應不斷發展新型能源,提高新型清潔能源在總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減少傳統污染能源的比例。綠色支柱能源主要以天然氣、水電及核電為代表,通過對風能、太陽能等一些非可再生能源的積極開發與發展,推動能源的清潔化生產與利用。通過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推動我國能源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能源向清潔化及低碳環保化的方向發展。為了推動新能源的開發與發展,我國國內一些發展較為發達的城市應首先作出實踐,如北京、上海等城市。通過在較發達城市的推廣應用,積累經驗,推動新能源的推廣與普及。由于我國目前主要的生產能源還停留在煤炭為主的生產狀況,因此,推動新能源的開發與普及,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第二,促進城市低碳發展。城市低碳發展路線首先應體現在城市規劃理念上。如在實現城市的規劃與發展中如何推行及貫徹低碳理念,通過低碳理念的普及,實現城市能源、交通建設、建筑及照明等各方面綠色發展路線。在低碳環保的規劃理念下,為了促進城市的低碳發展,筆者有以下具體建議。如在能源建設上,應積極推廣無污染或可循環利用的能源,以太陽能為代表。通過對太陽能及光熱能量的開發應用,推廣太陽能光熱一體化建筑。積極擴大公共交通工具清潔燃料的使用率;在交通工具的選擇上,政府可采取一些措施,積極提倡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產出,擴大市場對此類型汽車的需求;在交通建設方面,加大公共交通的發展,通過對公共交通的發展與建設,盡量減少目前私有車輛對環境的污染;在治理城市噪聲方面,如加大對建筑施工單位、工業生產部門的管理與監督,擴大社會生活噪聲的治理源、禁止機動車在市區鳴笛等等。
第三,積極宣傳低碳生活。城市居民作為城市的主導者與參與者,是能源消費的主體。因此,如何實現城市居民消費生活的低碳環?;?對于改善城市污染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宣傳綠色理念,積極提倡綠色生活方式,加大城市能源的高效利用率。
第四,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作為人類生活得發展方向,低碳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與認可。因此,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對于低碳能源得開發、利用與普及具有重要的理論及現實意義。通過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一方面,可以為我們提供高貴的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動新能源技術的互相交流,加大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度。如目前我國與美國已建立了可再生能源伙伴關系,共同投資成立了清潔能源研究中心。
3結語
城市的繁榮是現代文明發展的成果,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執政管理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中國的城市化發展對我們自己的經濟文化等發展意義重大,對世界城市未來的發展走向也有重要影響。中國國土面積大,資源總量多,但人均少,生態環境問題嚴峻。如何消耗最好資源以及盡量少以環境損害為代價,取得國家最大的經濟發展效益和人民幸福生活訴求是一個重要課題。在城市發展中,如何處處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平等”,是目前我國城市發展過程中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國城市未來發展的走向。
參考文獻
[1] 周靈輝,等.強化政府環境保護職能促進低碳經濟良性發展[J].經濟研究導刊,2010(9).
[2] 金賢峰,等.中國城市的生態環境問題[J].城市問題,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