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價格戰>8月14日,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微博“叫號”蘇寧,聲稱“京東大家電三年內零毛利”“京東大家電價格絕對比國美蘇寧門店低10%……”此舉引來蘇寧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第一時間強勢回應,同時,沒有被京東點名的國美電器也加入了戰團。8月15日,這場由京東發起,蘇寧和國美參與的電商價格戰再次打響。
劉強東(京東商城CEO):價格戰是商業競爭,是市場決定的,不是我們好斗,把誰整死,更不是擾亂行業,任何公司都應該有競爭意識。這是成本的戰爭、銷量的戰爭,合作伙伴關系的競爭、和投資人耐心的戰爭。
馬光遠(經濟評論員):這場惡性競爭本身,會讓中國的電子商務付出慘重代價。而中國的消費者,在享受了曇花一現的低價商品之后,很快將發現,惡性價格戰的遺產將不僅僅是戰敗者的累累白骨,還有中國家電廉價時代的結束。
邵曉峰(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蘇寧和京東爭奪的不是電商,而是未來三年后對供應商的控制權。誰控制供應商的管理,誰才能做老大。兩家電商現在打架無用,用戶最終認的不是蘇寧也不是京東,而是價格。要讓用戶認可商家,賣什么都認可,這才是核心的電商品牌競爭力。
郎咸平(著名經濟學家):京東透過“三板斧”高效整合產業鏈,從而革了實體店的命。蘇寧通過“回馬槍”的方式回應京東的“三板斧”,結果是京東挑戰蘇寧的傳統模式,蘇寧易購讓京東如坐針氈。
王一土(經濟評論員):價格戰,就是一場資本狙擊戰,是資本游戲上的一個環節罷了。在這場游戲的各個環節,消費者只是旁觀者。
王恒利(《新京報》評論):價格戰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惡性營銷,京東玩不起,蘇寧現在的資金壓力極大,同樣玩不起。故此,無論雙方放出了多少狠話,這都不是一場比資金、比實力的價格戰,而是一場比炒作、比眼球的營銷戰。
馮永晟(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博士):在信息時代,示弱就沒人理你,所以大家還要堅持示強。可表示歸表示,真出手的時候,參與方很有可能會靜觀其變。所以,僅就這次‘價格戰的參與各方而言,誰要是當真了,誰就真輸了。
王海濤(財經媒體人):電商模式代表“先進生產力”,但做電商未必就能成功。燒錢,是解決焦慮必經之路,但燒錢本身,又可能增加焦慮。廝殺,就成為了必然。
朱立毅(新華社記者):如此興師動眾地打“價格戰”,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商業流通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除了“價格戰”,我們更歡迎“價值戰”,讓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體會到滿足,才是商家競爭更高明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