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在生活中只會出現兩種生活狀態——不是在享受美食就是在尋找美食的路上。當然了,這只屬于普通吃貨。如果你是一名資深吃貨,或者擁有強大的胃,那就不太需要穿梭在大街小巷尋找美食這一飯前運動,快速定位隱藏在城市中的美食就是“大胃們”的必修課程,這些家伙絕不允許把時間花在尋找美食上,因為吃才是他們唯一的需求。
美食助手
飯飯
據說人們每天用在想吃什么上的時間,足夠讓康熙再活五百年,如果遇上糾結的人那這個時間就得無限延伸,或許飯飯能為你解決思考的難題。飯飯與豆瓣FM很相像,完全可以用聰明來形容這款美食助手的手機應用。打開應用,飯飯在初步分析你的口味后,會以一種“科學”的手段讓你與喜愛的美食不期而遇,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加,飯飯學習能力就開始體現出來,你所喜好的口味都會記錄在案。
當了解你的口味以后,它就會通過手機定位尋找用戶身邊的美食,通過智能算法排序給出個性化推薦列表,包括餐館名稱、距離、菜系、人均消費以及對胃口指數,通過這些數據就能為你挑選最合適的美食。
HOLD不住的搖搖
食神搖搖
這年頭做APP開發的不在應用中內置“搖一搖”功能的都不好意思放在市場里供用戶下載,除了傳統的交友應用外,就連尋找美食的應用都內置了搖一搖的功能。一般來說,吃貨的目的性都非常明確,但是吃得多了總歸有找不到方向的那一刻,用傳統的拋硬幣的方式來解決看上去就不太科學,不如就用搖搖來確定下一餐該吃什么。
“食神搖搖”的核心便在“搖”字上。啟動應用后,只需要搖動手機,不用任何輸入操作,系統就會通過重力感應與GPS定位,以列表的形式為用戶提供餐廳信息。當然了,為了方便個人使用需求,用戶可以根據“距離、均價、菜系、忌口”的設置附加條件,讓搖出的美食符合自己的口味。
廚藝愛好者
下廚房
對于成了家的吃貨來說,每天最興奮的事情就是回家燒一桌子好菜與家人一起安靜的吃一頓晚餐。當然了,在這之前就是痛苦的思考“今天回家吃什么菜?”、“去買菜?”、“回來怎么做?”這三個串聯的問題。雖然“下廚房”的菜譜數量不是最全的,但是它的體驗做得很是不錯。
每天看看內置在應用中的2萬個菜譜,如果感興趣就將其加入“購買清單”,接下來在“購買清單”中就能直觀的得到你需要買什么菜以及多少菜。帶著這個清單去菜市場買菜的思路就非常清晰了,相信最后怎樣把食材變成可口的晚餐是難不倒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