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愛菊 丁秀梅
摘要本文探討了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的案例教學方法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總結了案例教學法對師生雙方的要求以及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統計學人才培養應用型案例教學法
1 我國統計學專業教育現狀
統計學專業在我國發展的相對較晚,隨著社會對專業統計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部在1998年將原來分別隸屬于數學學科的概率統計與經濟學科的經濟統計合而為一,形成了統計學專業。2011年5月為了使統計學專業培養的人才規范化,提高統計學科的地位,國家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修訂一稿)把統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確立了統計學的明確歸屬。
通過對我校統計專業同學的就業去向以及反饋信息的充分調查研究發現:金融、保險、醫藥、公共衛生、質量控制等領域急需大量具有很強處理、分析數據能力的應用型統計人才。而目前我國大部分統計學專業由于是掛靠于數學專業,在課程設置和課時分配中偏重于數學理論,多數教師往往把統計學專業的課程單純地當成基礎理論課程講解,嚴重忽略了統計學的應用性,缺少對學生的統計思想方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教學流于空洞、枯燥和乏味,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偏離了課程培養目標,教學效果和質量也不理想。畢業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遠遠沒有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要扭轉目前統計學的教學現狀,需認真反思統計學教學的教學目的、教學方法等問題,對教學進行必要的改革和創新,以擺脫和改變目前的統計學專業的教學“困境”。
2 應用型統計人才的教學目標
圍繞社會對應用型統計人才的需求,統計專業的專業課程教學目的不能僅僅是教授統計理論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統計思想和實踐應用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運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數據的基本技能。所以在教學中既要培養學生的定量分析能力,也要培養學生的定性分析能力;既要掌握一定的統計理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處理數據的技術;既要掌握描述數據的方法,更要學習統計推斷方法和對結果的統計解釋的能力。
3 盡可能使用案例教學
在職業培訓中應用非常成功的培訓方法——“案例教學法”,這一方法起源于上世紀二十年代,由哈佛商學院所倡導,當時是采取一種很獨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學,這些案例都是來自于商業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通過此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實施之后,頗具績效。其意義在于“運用精選的案例使學生掌握一般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知識, 形成獨立和主動學習的能力”。
案例教學法一改傳統的教師主導課堂,甚至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生本教育),具有跨學科領域的學習架構,通過具體案例的分析,將所學的內容與社會經濟現象聯系起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避免枯燥乏味地被動接收公式。
真實的案例能幫助學生將所學的內容與社會經濟現象聯系起來。學生再也不會覺得統計學都是公式的推導,定理的證明,統計量的構造,它可以解決我們身邊的各種實際問題,所以意識到統計學的實際用途。在統計案例教學中,教師可結合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統計預測與決策等課程內容設置案例,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探討問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1 案例分析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
不同于“以老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授課型教學法,案例分析教學中,教師不僅是教師而且也是學生。一方面,教師是整個教學的主導者,負責將相關的統計知識傳授給學生,掌握著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思考、組織學生研究討論。這里,教師要向學生傳達統計思想,讓學生通過統計專業課程的學習,學到如何用統計思維思考金融、社會、保險等實際問題。所以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如何有效準確地搜集、整理、分析數據,包括通常的搜索數據的方法,常用數據的處理方法(如離群數據、缺失數據的處理方法)、變量選擇的方法和統計軟件的使用技巧等等。讓學生真正學會如何用統計數據來說話。另一方面,在教學中通過共同研討,還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所以要成功組織好案例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教師的統計素質要非常高,熟悉各種的現代統計分析方法、統計模型以及統計軟件;(2)要圍繞所授知識,進行周密的教學準備并儲備一定案例;(3)事先要認真研究案例的數據, 熟悉相關的材料,對數據做詳實的統計分析,做到心中有數;(4)虛心聽取學生的發言;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并控制討論主題。
3.2 案例分析教學法對學生的要求
案例教學的宗旨是讓學生處在決策者的位置,所以要求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被動接受老師的講解。為了使做出的決策更加合理,學生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具有高度的主人翁意識,快速進入決策者的角色,充分研究案例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必要的整理,例如數據的相關性質,數據的拖尾性質等等。
(2)認真分析案例背景,綜合運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抓住問題的關鍵。并對模型選擇一定的變量,例如在回歸預測方法中,首先要根據問題假設出協變量和因變量。
(3)必須掌握相應的專業數學軟件,如Matlab, SPSS,R,SAS,STAT等。如多元回歸模型,為了檢驗數據間的共線性性,必須借助軟件求出 D-W 檢驗統計量的估計值,確定哪些變量之間存在共線性性,由此從當前模型中刪除一些變量重新建模。顯然,如果不用專業軟件,統計量的計算會花費很多時間。
(4)學生要有團結合作的精神,討論一般建議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討論中,每個成員的作用不可忽略,但也一定會存在分歧,這時需要大家積極討論,只有這樣,才能在個人的觀點基礎上形成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決策。
3.3 案例分析教學法注意事項
圍繞加強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目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案例分析教學法應用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有針對性地選擇案例。案例一定要圍繞所授統計方法設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搜集資料的一些途徑,比如從校園網頁上下載學生成績分布的數據;各級統計局的統計年鑒下載國民經濟的各種資料;財經網站下載證券期貨等金融數據,公共衛生系統下載醫療衛生數據等等。
(2)宜采用引導式、啟發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在例題的講解中關于方法的介紹方向上要做到心中有數,引導學生用相應的方法去解決。并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處理問題,如變量選擇上,可以用向前選擇法、向后選擇法還可以用逐步選擇法等等,培養學生多方位考慮問題的能力。
(3)開設統計軟件課程。為提高學生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有必要開設一到兩門統計軟件課程,讓學生系統掌握運用統計軟件進行統計數據處理和分析,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在增強描述性統計和市場調查能力基礎上,轉為以推斷統計學為主,彰顯數理統計學和應用統計學特色,增強專業實踐能力。
(4)及時更新教材。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教材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上,一定要有實際案例分析,并將重點偏向應用部分,引導學生如何通過統計知識解決統計問題。所以,根據問題的不斷更新教材也應相應更新。
4 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
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圍繞統計學科的發展特點,結合專業教學課程進展展開專題課程設計,與社會上信息咨詢公司、數據與信息處理機構等廣泛合作,提高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算法設計能力和數據整理分析能力。構建設置合理、內容詳實的實踐教學模塊,創建一批實踐教學基地;搞好以計算機為工具、以數學統計軟件為內容的統計實驗教學改革,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