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芳 劉君俠
摘要環境評價是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如何提高該學科的教學質量成了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課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分析了環境評價漸進式系統教學法的必要性和科學性,探討了模塊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和實踐教學法等在環境評價課程教學中的運用,這些方法經過教學實踐的檢驗,效果良好,并提出了漸進式系統教學法對教師的更高要求。
關鍵詞漸進式系統教學法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改革
環境評價是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教學目的是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掌握一定環境評價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擔當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人才。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對教學的要求,教學質量有待提高。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出一種 “漸進式系統教學法”,教學效果比較明顯,它是由五種循序漸進的子教學法組成的。
1 模塊式教學法
模塊式教學法(簡稱MES)是國際勞工組織在20世紀70年代開發出來的主要針對職業教育的一種培訓模式。目前,已有一些高等院校在全日制本科教學中引入了模塊式教學法,取得一定效果。根據環境評價這門學科的知識結構和教學實踐的可操作性, 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水平,將教材全面整合,然后有機地分成四個模塊,如圖1。
第一模塊“污染源與環境特征調查”,是所有環評教科書的開場白,這里也不例外。但在這一模塊的內容上,加入了“環境質量監測”這一子模塊,突出了環境質量監測的重要性。
第二模塊“評價指標體系的選取”,是要求學生首先學會根據判斷環境影響重大性的原則確定評價等級,接著進一步根據評價等級來確定評價項目的具體內容,并從中選取合適的評價因子。
第三模塊“主要環境要素的影響評價”,在這個模塊的評價要素中,除了突出水、大氣和噪聲外,加入了“生態影響評價”這個模塊,加入此模塊,是考慮到這一內容在教學實踐時往往因為課時限制而舍棄,而它在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時卻十分重要,只有綜合考慮到污染源影響的各個方面,才能全面客觀地對項目進行評價。
第四模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編寫”,在這一模塊里,要求學生掌握報告書的編制原則、基本要求和編制要點,并通過實例訓練能編寫出合格規范的環境影響評價表或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
每一個模塊的內容既是相對獨立的,也是相互關聯的,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抓住知識要點,掌握系統的知識,又有利于對教學理論進行深化分析,還有利于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模塊的分類和內容設置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結合市場的變化、課程的要求及最新的理論對模塊不斷更新,一般每2~3年進行一次調研,在此基礎上充實新的知識內容。
2 研討式教學法
研討式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全面了解某一模塊的知識內容后,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調查研討。這樣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欲望,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到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評價相關內容時,筆者就選擇了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問題讓學生研討:武漢市曾經想在光谷地區興建一個垃圾焚燒發電廠,但是遭到華中科技大學一些教授的強烈反對,針對這個有爭議的問題,我們組織學生采取模擬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查會的形式,進行角色分組,分別代表評價單位、專家組、建設單位、環保部門、當地政府領導和受影響地區群眾代表等,再由擔任“環保部門”的小組主持評審會,按擬定程序實施模擬。這種角色模擬是進行研討教學的特殊方法,具有趣味性強的特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都得到極大地提高。
3 案例式教學法
通過前面的兩種教學法,基本上能使學生對環境評價課程的主要內容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但這門課強調實際操作,需要面對實際問題尋求解決方法。因此,為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就必須采用案例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經典的教學方法。教學研究的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法注重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讓學生在實例討論分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索創新精神。如在講授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時,對生態敏感區概念的講解,可以結合生態環境問題的案例具體分析,如重慶上橋-界石高速公路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要選擇不同距離的住戶相對集中的居住區、學校、醫院等作敏感點,如附近有需要保護的特殊敏感區,調查范圍應適當擴大;再如四川省美姑河柳洪水電站的環境影響評價,應詳細調查水生生物多樣性、陸生生物多樣性、水土流失狀況,通過調查確定生態敏感保護目標,明確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評價中還應根據非污染生態評價導則中提供的景觀生態學評價方法,重點評價大壩對河流廊道的生態功能的影響。
在一段理論知識學習之后,教師還可以拿出一些環評報告給大家講解,強化這些理論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如對“江蘇徐州闞山發電廠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木里河規劃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等代表性的環評報告書進行講解,講解中,教師可就報告書中的某一知識點提出疑問,讓大家分成小組討論,學生自己通過查閱教參或資料歸納整理,再利用課余時間寫出發言提綱,討論時學生各抒己見,互相啟發與交流,最后教師總結討論情況,解答討論中的一些遺留問題。
4 講座式教學法
如果說第一種模塊式教學法主要由教師講解, 第三種案例式教學法注重教師與學生對現實案例的交流, 那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強環境工程公司、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各工業企業環保等部門的聯系,根據教學內容分階段讓學生去企業調查獲得原始資料,或者聘請環保系統的資深人員和生產一線的技術專家定期給學生進行講座,傳授具體實際經驗,這對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了解環境評價各體系的知識在實際中的靈活應用, 分析各種理論在運用中的適應性和局限性都大有幫助。這樣,才能使學生明白環境評價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在實際中是不能生搬硬套的,只能靈活應用,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克敵制勝。
5 實踐式教學法
當學生將教材內容學完之后, 還要采用實踐式教學法。老師可以把報告表、報告書的模板發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報告表或報告書需要編寫的內容,需要查找哪些資料,即讓學生明確編寫要求。然后,老師可以根據學校周邊的實際建設項目給學生布置不同的課題,讓學生完成報告表和報告書的編寫。接下來讓學生在課堂上對自己的編寫過程進行經驗分享或問題討論,解決學生編寫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最后老師驗收并給予評價與指導。
綜上所述,所謂“漸進式系統教學法”,就是針對環境評價理論性、綜合性、實踐性強等特點,在不同階段分別采用不同的循序漸進的、前后具有一定連貫的一系列子教學方法有機整合而成的系統教學法。該教學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具有趣味性強的特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隨后的教學效果調查表明,95%的學生喜歡這種上課方式,認為這種方式獲得的知識記憶最牢固,對這門課的學習也越來越喜愛。筆者采用此教學法雖然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但這一套教學方法并非盡善盡美,還需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研究、改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