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文
【摘要】信息化是推動經濟、社會以及軍事變革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我國提出的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是基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戰略決策。借鑒國內外相應的法制建設經驗,分析構建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法律制度的意義,研究相應法制建設基本內容,對推動和實施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信息化軍民融合式發展法律制度構建
在信息化背景下,國防經濟與社會經濟、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結合面越來越廣、融合度越來越深,信息化戰爭呈現軍民一體、前后方不分的趨勢,信息化軍隊建設和作戰對經濟、科技和社會的依賴性空前增強。為此,實行軍民融合式發展,既有利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從經濟建設中獲得更加深厚的物質支撐和發展后勁,也有利于經濟建設從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獲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術支持。要推進和實施軍民融合式發展,相應的法律制度構建無疑具有最根本的制度保障作用,鑒于此,筆者對信息化背景下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法律制度構建問題做一基本的研究。
法律制度建設對軍民融合式發展的重要意義
“軍民融合式發展,就是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之間的關系,其根本目的是實現富國和強軍的有機統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①軍民融合式發展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領域多,要素全,涉及各方的利益,容易引起矛盾和沖突,因此,及時制定相應法律法規可以充分發揮法律的穩定、權威作用,可以固化成果,在制度層面上提供基本遵循,提供實施的基本依據,協調解決紛爭,確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實現。
胡錦濤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把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統一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中進行通盤考慮,提出“我們必須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但如何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怎樣實施軍民融合式發展等問題并未形成系統規范的法律制度,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因此,也無法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不能保證軍民融合式發展實施的正規、有序。由此,制定和完善符合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僅可使軍民融合式發展做到有法可依,還是確保其實施和實現的基本前提。
根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依法治軍基本方針,法律制度建設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制定完善符合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一系列“良法”,做到“有法可依”;更在于它要求嚴格執行這樣一整套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從而確保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有力實施和實現。
國外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法律制度建設經驗和啟示
近年來,世界各國在信息化背景下為打贏信息化戰爭、建設信息化軍隊做出了許多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這給我們提供了不少可資借鑒的經驗和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各國都極重視把國防和軍事需求融入國家建設總體布局中,在武器裝備研制、人才培養、后勤保障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實現軍民兼容發展,同時特別注重加強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用以推進和保障軍民融合式發展順利實施。
如美國設置了包括國會、國防部、總統科技政策局、技術轉移辦公室等在內的完整機構,制定一系列法律,形成了科學的國家決策機制。“美國國會從1990年開始,通過年度的《國防授權法》和制定《聯邦采辦改革法》等一系列重要法案和政策,積極鼓勵采辦民用企業的技術和產品。”②此外,歐洲主要國家、俄羅斯等在人才培養、武器裝備研制、信息資源建設、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軍民融合發展都呈現出全方位、全要素發展趨勢,都有相應的法律制度作保障來推動和實施,戰斗力生成模式也隨之發生根本轉變。
縱觀上述各國法律制度建設實踐,留給我們的經驗和啟示是:首先應大力加強立法。從宏觀戰略規劃設計到基本原則、從利益協調機制到基本內容等都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具體應“以法律法規形式明確軍民融合式發展保障的范圍、方式、程序和辦法,確定各方的責、權、利關系,規范軍民融合式發展保障中的需求貫徹、合同履行、征地補償、糾紛仲裁、獎勵懲罰等行為,為軍民融合式發展保障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證。”③通過新制定和修改、廢止已有法律法規中不合理規定,最終形成一套符合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層次分明、相互配套、彼此協調的法律法規體系。
其次是強力抓好實施。必須重視法律知識的普及和法治精神的培養,大力進行宣傳教育,使人民自覺遵守法律規定。同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兼顧信息化戰場的需要,嚴格依照相應的法律法規辦事,既不能為了“市場”的需要,忽略了“戰場”的需求,也不能片面強調“戰場”需要,重復建設,浪費資源,從而降低市場效率甚至影響經濟發展。
再次是強化監督確保實現。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中心,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關鍵和保障,要想使法律所確立的目標完全實現,還必須強化法律監督。國防和軍隊建設軍民融合式發展事關國家利益,必須高度重視并且使各項建設成果完全落到實處,為此必須依法加強監督和制約,務必使相應各項法律規定內容落到實處,絕對不容許打“法律白條”,也絕對不容許走形式、搞花架子,對于任何違法者,必須嚴格依法追究責任。
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法律制度建設基本內容
高度重視研究。首先大力加強理論研究。國家立法指導思想應以統籌兼顧經濟建設和國防軍隊建設,以促進二者科學發展,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為目的。基本法律原則應包括以下內容:“堅持國防利益與經濟、社會利益協調一致;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治軍與黨的領導的統一;堅持軍民融合、促進軍隊國防建設與社會經濟建設科學發展;堅持符合國防軍隊現代化、正規化革命化建設目標,適應信息化、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要求。”④立法依據應著重以我國憲法、民商事法律、行政法、國防法、國防動員法等法律為基本依據。其次是大力加強實踐研究。應在充分借鑒各國有益經驗基礎上,緊密結合我國實施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歷史,認真分析研究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人才培養、社會化保障、國防動員、信息化資源建設與安全保障等每一個具體方面的基本內容、現實需要,積極開展富有針對性的實踐探索、總結成功經驗,為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法律制度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適時科學立法。目前,有中國特色的軍事法律法規體系也已經基本形成:從數量上看達到了一定規模,從內容上看基本覆蓋了國防和軍隊建設各個領域,形成了基本框架。但在如何保障軍民融合式發展方面尚無一部國家層面意義的基本法律,因此怎樣進行頂層設計,如何具體統籌國防和經濟、社會發展,從而促進和保證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實施,適時制定一部《軍民融合發展保障(促進)法》就顯得非常必要。同時,許多已有的法律法規內容中還有許多與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理念、要求、原則不一致的地方,必須及時加以修改或廢止。目前必須制定、修改、廢止那些急需的、內容重要且相對容易的法律法規,此次《兵役法》適時修改并且明確規定了“兵役優先”原則堪稱典范。當前,《軍人工資保障法》、《軍人退役安置法》、《信息化工作條例》、《民技軍用保障法》、《軍用標準化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均應適時納入規劃,加強調研,及時立法。
強化實施監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專設“第六十章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明確了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基本內容。此外,《2020年前軍隊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兵役法》、《士兵退役安置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和修改完善也使得軍民融合式發展一定程度上“有法可依”。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確保這些規劃和法律法規內容得到實施和實現。因此,對已有法律中軍民融合的相關規定,應進一步立法加以細化,使之更具操作性。對于新修訂的法律法規,應充分考慮推進和保障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要求,同時建立嚴格的追責問效監督機制,使之確保實現。
綜上所述,信息化背景下的軍民融合式發展,涉及國家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科技、教育等諸多領域,事關軍地雙方的各個方面,相應的法律制度構建既重要又非常迫切。如果能做到堅持國家主導、制度創新、依法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依法依托和利用社會資源,提高國防實力和軍事能力,依法大力推進軍地資源開放共享和軍民兩用技術相互轉移,就能不斷促進軍民融合發展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正規化、科學化,最終逐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滿足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需要、有力推進和保障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實施的法律制度體系。
(作者單位: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
注釋
①梁光烈:“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之路”,《求是》,2011第15期,第11頁。
②劉果,文節,劉喜斌:“美國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經驗與啟示”,《現代商貿工業》,2010年第23期,第145頁。
③“希望立法推動軍民融合式發展”,《中國人大》,2011年第13期,第24頁。
④劉繼賢,劉錚:《新軍事變革與法制建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第5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