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
摘要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是目前我國企事業單位不同程度存在的帶有共性的問題,而且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發展的正常秩序,所以,如何解決好會計行業信息失真問題已經引起國人的重視。
關鍵詞會計工作信息失真對策與思考
會計信息失真是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及其他會計資料不能如實反映所發生的經濟業務,不能客觀表達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是保證信息決策與否正確的基本前提和條件。必須看到,如果會計信息失真對于投資決策和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對于我國現代化的進程,以及對國民經濟的運行秩序和發展所造成的后果是相當嚴重的。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對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加以探究。
1 用法律手段加強會計工作的管理,維護《會計法》的權威性,這是會計信息質量確保真實的基礎
黨和政府對會計信息質量相當關注,《會計法》首次出臺到當年的初次修改,政府有關部門前幾年又加修改,千方百計地,從制度到源頭作為法制法規加以研究,健全和改進,加以落實。并且強調從領導人做起,從法律責任的層面強化他們重視會計信息真實的領導意識,堅持以真實的會計信息提供給信息使用者利用,從法律角度來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做為新施行的《會計法》,其要求明確、體系完整、內容充實又特點鮮明,象一把利劍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打假治亂”如根本大法規范會計工作和行為,有針對性地從方法層面,約束會計依法行事,照章辦事,提醒廣大財務工作人員以法律做保障進行會計核算和監督。簡言之,要確保會計信息質量,依照《會計法》行事是最基本最可靠的基礎和前提。
2 從約束機制入手,完善會計監督,以強化的執法力度來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首先,要使會計監督體系建立健全。第一,企業要實行內部監督體系,必須先有內控制度,以及合理、科學的組織機構,這樣才會有人、有據、有力地實現對會計信息的內部監督、監管。第二,不僅有監督,還必須有檢查,而且要有法可依,這就要嚴格執法,而且由工商、財政、審計、稅收等有關政府的職能部門聯合執法。執法檢查就要依法辦事,堅決打擊各種違法違紀犯罪,強化各部門的監督和檢查力度,尤其要徹底杜絕執法過程出現的錢權交易等腐敗問題。
其次,社會中介組織要充分發揮其有效的職能作用。這其中首要的是要一支成形、有力的注冊會計師隊伍,同時還要全面推行企業財務會計報表審計簽證制度,使其并且具有相應的法律效力,達到發揮社會監督職能的目的。這就要注重會計師事務所的自身建設,要使每個會計師不僅要提高職業道德,增強其法律責任意識和注冊會計師工作的風險意識。為使會計事務所和注重會計師能夠客觀公正,依法執業,就要對他們從規章制度上嚴格加以管理和監督,約束他們的行為,在提高其道德職業水平和業務素質上下功夫。要使注冊會計師明確他們對會計信息審查簽證問題應負的法律責任。并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懲處那些違反職業道德或不負責任注冊會計師。對于那些自覺依法執法的注冊會計師,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如工商、審計、稅收和財政等部門應給予大力支持。這樣建立起的約束機制實現了內部監督體系和外部監督的有機結合,從而確保會計信息質量得到提高。
3 必須抓住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根本,即依法規范會計核算工作這一關鍵環節
會計工作的核心和最根本的職能就是會計核算。所以我們強調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最根本的就是依法規范會計核算。對此《會計法》從程序到方法分別提出了詳細明確的規范和要求。做為財務從業人員必須熟悉并運用相關規定和要求,以及遵守有關法規和程度。同時在業務理論和技能水平方面還要不斷加以提高,自覺地去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嚴格自律,忠于職守,切實按規范化要求搞好會計核算工作,才能真正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得以提高。
4 在提高人員素質上下功夫,建設全面發展的會計隊伍
(1)要求會計人員首先要更新觀念,以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觀念來樹立強烈的工作責任感,任何考驗面前都遵紀守法、堅持原則、廉潔奉公、不謀個人私利。(2)加大措施,全面提高財會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素質。要根據會計制度新內容增加較多的內容,使會計核算增加一定難度,如包括無形資產,增值稅以及對減值準備金等的核算。所以,提高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的從業素質是建設高素質財會隊伍的最重要的任務。(3)從現行管理體制上對會計隊伍加以改革。當前正是現行的管理體制的原因,使得人際關系制約著會計人員很難依法辦事,比如會計人員與單位領導是從屬與依附、領導和被領導關系,這種情況很難保證會計人員客觀真實地企業的財務狀況、經濟指標和經營成果,就是說無法產生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要想從人間關系上擺脫上面存在的領導與被領導關系的依附馬從屬關系,使會計工作獨立,真正實行依照《會計法》辦事,當前一種較好的嘗試辦法就是實行會計委派制,這是一種對會計隊伍管理體制方面的改革。有利于會計能夠比較客觀、公正、真實地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資料、經濟狀況等方面的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與此同時,通過對會計人員實行委派制,使他們在市場競爭的氛圍中積極上勁、努力工作、鉆研業務、依法執業。
5 做好單位內部的財務審計工作
(1)首先要抓好審計法規制度建設問題。做為國家各級審計部門必須要看到目前內部審計管理體制和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做為審計主管部門要想推動內審工作的健康發展,就要從理順內部審計管理體制入手。制定、修改、完善有關內部審計法律制度,對各單位給予有產的工作實施辦法,工作規則等,使這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其次要著眼監督和服務并舉,對內部審計重新定位。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發布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對內部審計定義為“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目的是“為機構增加價值,并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這個定義需要我們對內部審計進行重新認識和定位,既要明確內部審計出對象不僅僅是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還包括會計信息和其他經濟信息及其所反映的其他經濟活動,內容相當深入。要審查會計紀錄和收務收支是否真實、合法,以及有關行政管理、經濟活動效益如何,注意監督與服務并舉。
(3)要確保內審機構設置合理,且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為此,必須做到內審機構與單位財務部門分離、與本單位管理分離,由單位最高領導直接負責,獨立于其他各個職能部門,確保審計最高活動只對最高領導層負責。
(4)改善方法,全面審計,擴大內審范圍。內審不能只停留在對財務紀錄檢查、資金使用評價以及錯賬糾改層面上,要高標準,比如加強單位績效管理審計,以公民滿意為服務質量的核心。總之,內部審計內容要深入,范圍要擴大。還要以構建服務型政府為基本導向,依據有關法律和標準,對政府及各隸屬部門、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和資金使用效益進行審計及評價,以促進政府科學管理、提高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