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東
摘要英漢對比是語言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從其在語音教學、詞匯教學、語法教學、寫作教學四個方面中的體現進行了論述,闡明了英漢對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
關鍵詞英漢對比教學學生
1 英漢對比與語音教學
語言在交流時要通過聲音來傳遞,因此學習一門語言要首先學習它的發音。通常我們在學習英語語音時會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比較:
(1)音位比較。英語的音位比漢語區分的更細,但有些近似的音位,這種差異在元音方面的體現就是都有相同的音素但漢語沒有長短音之分,而在輔音方面,英語有一些漢語不具備的語音,比如/j/。
(2)重音比較。英語中的重音可分為詞重音和句重音兩種。詞重音是重要的語音特征,因為它有兩個作用,即區別詞義和詞性,例如desert重音在不同的地方有名詞和動詞兩種詞性,分別是名詞沙漠和動詞拋棄的意思,差別很大。而漢語的單個字只有一個音節,無輕重對比。在句重音方面,英漢語中有共性,如很強的音量、很大的聲音來表達強烈的感情,而對比反襯的部分,而把其它部分念得很輕而低。
(3)節奏比較。英語是一種“重音拍子的語言”。每個語句是以重讀音節為為主體的,而語句的節奏也完全是由句子中的重讀音節的多少來決定的。漢語則是把獨立封閉的單音節個體連接成話語,只有節奏上相對的輕重音。
(4)聲調、語調比較。語調是英語語言的靈魂,英語不像漢語那樣對詞語附加固定的聲調,因此只有句的語調。句的語調一般體現在句子后面部分需要重讀的音節上。語調對于表達思想感情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表達句子的語義起著調節的作用,也就是說,同一個句子如果語調不一樣,其語義也就不一樣。而漢語的語調主要是受到字調的限制,字調就是聲調,是英語所不存在的。正因為如此,中國的學生在英語會話中往往語調比較平淡,就是中國腔。教師在語音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意識到這些區別,改變用母語的習慣表達外語的方式,并通過講解發音方式、部位以及表達習慣的不同讓學生找到自己發音與標準英語發音的差別,這樣才能及時幫助他們找到發音的誤區。
2 英漢對比與詞匯教學
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本單位,話語都是由詞來構成的。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講解詞的發音和意思,學生僅僅限于背單詞和掌握大量得語言規則,沒有把詞放到語境當中,很難消化理解和正確的運用,因此頻頻出現中式英語。英漢詞匯之間有著許多的不同,這其實是英漢傳統文化各自影響的結果。比如大多數學生只知道“peasant”一詞的漢語意思是“農民”,但是不了解它是在英語當中是有貶義的,指的是沒有教養舉止粗魯的鄉下人,外國人眼里的農民應該是“farmer”,由于不了解詞的深層的意義,學生在表達的時候就會犯錯誤。因此,為了讓學生具備較高的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教師在傳授學生英語詞匯知識的同時,不能為了教詞匯而教詞匯,應當注意這類和漢語語言習慣不一樣的地方并加以講解,使學生在記憶的同時了解詞匯背后的文化知識和歷史典故,既增強了詞匯教學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也使詞匯教學更加鮮活,這樣不但加深學生對詞匯的記憶理解程度,還使他們初步了解西方文化,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3 英漢對比與語法教學
由于語言習慣的不同在英漢語言中很難找到絕對相同的語法,中國的學生在學外語時,母語的干擾是避免不了的,學生習慣用漢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學外語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將其與漢語進行對照。其實,對比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只有看清楚兩種語言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才能更好的掌握英語的規律,避免中式英語,并能加深記憶。從英漢的語法對比來看,我們發現相對漢語,英語有詞尾的變化、冠詞的使用、虛詞的使用和被動式和倒裝的廣泛使用。定語從句就是英語區別于漢語的一種典型的語法現象,而漢語句(下轉第184頁)(上接第155頁)子里沒有定語從句這一語言現象,表達習慣是定語不宜過長,且大多置于名詞中心詞之前。英語定語從句的語法功能除作定語外,還具有結果、原因等狀語從句的意義,而漢語則沒有這種功能。因此,考慮到漢語的語言特點,不管是限制性定語從句還是非限制性定語從句,都不宜譯成過長的漢語定語。例如"Two men who recently spent five days on a big island wished they had stayed there longer."用一個很長的句子做定語來修飾先行詞“men”,但是我們在用中文表達這句話的時候不會把這個長的定語全部放在被修飾詞前面,而是適當的拆分成不同的成分才能清楚的表達,翻譯成“最近,有兩個人在一個大島上度過了五天,他們希望在那里能多住幾天。”反之,當看到上面這個中文句子的時候,我們想用英文來表達,為了避免重復,就要先找到主語和修飾它的成分,用定語從句表達出來。 由此可見,在語法課的教學中,我們很有必要將英漢語法作一下對比,以減少漢語語法給學習英語語法時帶來的負遷移,這有助于學生對英語語法的理解和掌握。根據教師詳細的對比分析,學生在講英語時就能自覺地運用符合語言表達規范的語言,避免在語言運用時出現常見的錯誤,防患于未然,即使犯了錯誤,教師也能通過英漢語言的比較,一語道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英漢對比與寫作教學
寫作是語言的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一樣是語言的輸出,也是很好的檢驗語言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在寫作的教學中,筆者常常發現影響學生書面表達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和學生均缺乏對英漢對比的意識培養,從學生所寫的文章來看,所犯的錯誤大多是句法和詞匯方面的錯誤,這主要是由于學生缺乏語法和詞匯的對比意識。學生受漢語的影響,在用詞方面往往只看詞面意思,不從文化和習慣的角度考慮詞語的準確性,這一點可以參考我們上面提到的詞匯教學。在句子方面,學生受中文的影響,總喜歡寫流水句,比如:‘Lily and Mary,they are good friends.這句話從表面來看沒有任何的語法錯誤,似乎很符合語言邏輯,“李莉和瑪麗,她們是好朋友。”作為漢語的表達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根據英語的語言習慣我們通常應該簡單的表達為:‘Lily and Mary are friends.英語語言表達的理念是簡單明確,而很多同學根據母語的習慣有了前面的表達。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不斷的強調、分析、對比并加以大量的練習啟發學生,才能使他們了解中英文各自的特點和用法。因此,英漢差異的對比在寫作教學中有重要的意義。
5 結語
用英漢對比差異教授、學習語言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在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比分析意識要比傳授他們多少關于英漢對比知識重要得多。在教授語言的過程中,結合所學語言的文化與習慣,再配以實例,與自身語言進行區分講解,讓學生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